Remove ads

紫杉烷,又名紅豆杉烷[1]塔三烷,是二萜類化合物的一個子類。紫杉烷類化合物最早是從紫杉中分離而來,故名紫杉烷[2]

快速預覽 紫杉烷, 識別 ...
紫杉烷
Thumb
系統名
(1S,3R,4R,8S,11S,12R)-4,8,12,15,15-pentamethyltricyclo[9.3.1.03,8]pentadecane
識別
CAS號 1605-68-1
PubChem 9548828
ChemSpider 7827751
SMILES
 
  • C[C@@H]1CCC[C@@]2([C@@H]1C[C@@H]3CC[C@H]([C@@H](C3(C)C)CC2)C)C
InChI
 
  • 1S/C20H36/c1-14-7-6-11-20(5)12-10-17-15(2)8-9-16(13-18(14)20)19(17,3)4/h14-18H,6-13H2,1-5H3/t14-,15-,16+,17+,18-,20+/m1/s1
InChIKey DKPFODGZWDEEBT-QFIAKTPHSA-N
性質
化學式 C20H36
摩爾質量 276.5 g·mol−1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關閉
Thumb
Thumb
巴卡亭III(左) 紫杉醇(右)

紫杉烷類化合物一般是紫杉二烯衍生物。這類化合物一般通過抑制有絲分裂起到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3]。屬紫杉烷類的紫杉醇歐洲紫杉醇是常見的化療藥物[4][5]

因紫杉烷類化合物普遍具有水溶性低的性質,紫杉烷類化合物的藥物製劑難度較大[6]

歷史

第一種發現具有藥用價值的紫杉烷類化合物是紫杉醇。1960年至1981年之間,為尋找潛在的抗腫瘤活性物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與美國農業部合作,對提取自15,000種植物的115,000種提取物進行了測試。1962年,研究人員於太平洋紫杉樹皮中分離出紫杉醇。1971年,紫杉醇的結構獲得報導;1978年,發現紫杉醇具有抗腫瘤活性[2][7]

除紫杉外,歐洲榛的殼與葉中也含有紫杉烷類化合物[8][9]

紫杉烷類藥物尚未實現全合成,但目前已實現以紅豆杉枝條、樹葉中分離的巴卡亭III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或歐洲紫杉醇[10]

藥理學

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會發生細胞內微管網絡的重構,紡錘絲就是由微管構成的。紫杉烷類化合物作用機制一般是通過促進微管蛋白的聚合、增強微管纖維的穩定性達到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進而殺滅有絲分裂活躍的癌細胞[7][11]。因微管對神經元突觸發揮正常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是紫杉烷類藥物常見的一種藥物不良反應。根據統計,11%-64%使用歐洲紫杉醇治療的病人、57%-83%使用紫杉醇的病人會出現由相關藥物引發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12]

紫杉烷類藥物能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乳腺癌,以及卵巢癌[13]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