糶糴村
臺灣屏東縣竹田鄉轄下的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糶糴村(臺灣客家話南四縣腔:tiau tag cunˊ;臺灣話:Thiò-tia̍h-tshuan;拼音:Tiào Dí Cūn,注音:ㄊㄧㄠˋ ㄉㄧˊ ㄘㄨㄣ-),位於台灣屏東縣竹田鄉南部,「糶糴」二字係客語及臺語舊時用語,「糶」賣出米,「糴」買入米,隨着國語的普及,現今客語及臺語普遍使用賣米和買米代替糶米和糴米。用「糶糴」當村名,頗為罕見[1],為普遍不使用之生僻字,故在網絡上小有名氣[2][3],與火燒店、小腳腿、大腳腿和芝芭里共稱「台灣怪地名」。[4][5]
命名和歷史
命名由來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為客家先祖最早於現今竹田鄉所開發的村落。當時作為客家人民之米倉,也是六堆地區米穀雜糧買賣聚集地,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至中國大陸唐山地區[6],因此於糶糴村建立河港(現今達達港遺址),並以「買賣米穀」為村莊名稱(「糶」:意賣穀,「糴」:意買穀),並沿用至今。其中達達港舊遺址現為水閘門。在溪邊矗立以紅磚造的古樸「敬字亭」,專為焚化字紙的亭爐,顯示客家人「晴耕雨讀」深具崇儒敬聖的精神。
地理
三和路上之昌安橋(龍頸溪)以北部為達達庄,南部為崙子。全村位於屏東平原。村莊北部為履豐村,以東為竹田村,以西為大湖村,以東南為竹南村,以西南為泗洲村。
文化、設施與景點
- 糶糴村通明宮 地理資訊科技研究中心-糶糴通明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糶糴村敬字亭(屏東縣歷史建築)[7]
- 舊達達港糶糴村糧埤伯公(屏東縣歷史建築)[8]
- 糶糴村豐興路永興路口(T91120002路線第51號清運序)
- 糶糴村永興路2號、土地公廟前(T91120002路線第52號清運序)
- 糶糴村陳火生屋前路口(T91120002路線第53號清運序)
- 糶糴村崙上通明宮(T91120002路線第54號清運序)
- 糶糴村通明宮後橋迴轉(T91120002路線第55號清運序)
- 糶糴村三程路劉屋前路口(T91120002路線第56號清運序)
- 糶糴村昌安橋(T91120002路線第57號清運序)
- 糶糴村南進路廢棄養豬場(T91120002路線第58號清運序)
- 糶糴村村辦公處前(T91120002路線第60號清運序)
- 糶糴村南進路陳樹禎屋前(T91120002路線第62號清運序)[9]
糶糴村於1972年成立糶糴社區理事會,當時由社區推選地方賢達擔任理事,掌管社區事務,並於振福路建造單層集會所,永興路建有活動中心。於1980年取得永久性之生產建設基金伍拾萬元,及至1983年振福通明宮改建,地面一層成立糶糴村長壽俱樂部。1993年3月10日獲淮立案成立人民團體為糶糴社區發展協會。[10]
糶糴村人口外移、老化嚴重,還曾有全年沒有新生兒的情形。故在客委會經費與縣府支持下,地方相當期待糶糴村未來將能串連周邊景點,讓糶糴達達港遺址與歷史建築風華重現。屏東縣客務處指出,糶糴達達港水環境工程有向客委會爭取經費,總計以一千六百三十萬元改造達達港親水空間於2018年1月19日開工[11](全名「竹田鄉糶糴村達達港水岸環境場域工程案」[12]),並已於2018年10月25日完工、開放[13]。
交通
糶糴村多為鄉村地,故少有公共運輸抵達此。
- 龍頸溪
- 東港溪
- 達達港(已廢棄成為遺址)
- 竹田自行車道 糶糴村路段(屏81-2線-永興路-三和路-三民路)
資料來源和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