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渣(臺灣話:ko-tsa)是臺灣宜蘭著名小吃[1],是油炸菜餚,曾經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國宴招待外賓[2];外冷內熱燙汁,需小口品嚐。在宜蘭的夜市如羅東夜市就可以購買到,宜蘭的糕渣或許與香港的戈渣或炸鮮奶為相近似的食品。 古早味 在台灣食用歷史,糕渣可追溯至福州菜相同菜式。[來源請求] 製作方法 熬煮雞湯汁。 肉漿:豬里肌肉、蝦仁剁碎至漿狀,與玉米粉、太白粉、麵粉混合。 將肉漿加入雞湯汁熬煮成濃湯,取出倒入模具,冷卻成肉凍。 將冷卻的肉凍切塊裹太白粉為外皮後,油炸成金黃亮色,即可。[3] 軼事 傳說,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美國人要求簽署中美望廈條約,而林則徐因為氣惱,藉口在宴請美國領事時,端上糕渣讓美國代表燙嘴。當然,簽訂條約的中方代表是耆英,美方代表是顧盛。顯然與林則徐無關,這又是一個民眾附會的美食故事。 參考文獻 [1]吃過嗎?宜蘭特有「糕渣」 在地人:外冷內熱像宜蘭人 東森新聞 [2]國宴中的懷舊小吃 宜蘭糕渣 太陽網. [202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8). [3]蘭陽糕渣 外冷內熱好燙口. 蘋果日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9). 參見 臺灣小吃 臺灣料理 台灣飲食這是一篇與食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閱論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