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精是中醫傳統上所指的三寶之一,儲存於臟腑裏的腎臟之內,所謂「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1]。是人體所需能量來源,也就是「陰」。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強力,腎氣乃傷。」,古人認為恣情妄泄、縱欲過度,會損害腎所藏精氣,影響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性交泄出的精液,只是少量蛋白質、果糖之類的物質。但亦有學者從兔子交配時發現嗜酸性細胞與嗜鹼性細胞的染色有所改變。此外在古代中醫理論中,精與遺傳有關,可製造男性的精液與女性的經血。
中醫學精、氣、血、津液學說中精的概念,濫觴於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中的「精氣說」。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史上,在氣的概念的演變過程中,以《管子》為代表將氣範疇規定為精、精氣,提出了精氣說,認為精氣是最細微而能變化的氣,是最細微的物質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來源。
《管子》精氣說中的精、精氣與氣一元論的氣範疇的含義同義。精、精氣即是氣,是形成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精微物質,是最細微的物質存在。精氣說是一種接近原子論的唯物主義思想。
精(精氣)在中醫學上,其義有五:
總之,在中醫學的精、氣、血、津液學說中,精或稱精氣是一種有形的,多是液態的精微物質。其基本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精,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包括精、血、津、液在內。狹義的精,指腎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質。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