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Unix系統
操作系統,其行為方式與Unix系統類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類 Unix 系統(英語:Unix-like;經常被稱為 UN*X 或 *nix)指各種 Unix 的衍生系統,比如 FreeBSD、OpenBSD、SUN 的 Solaris,以及各種與傳統 Unix 類似的系統,例如 Minix、Linux、QNX 等。它們雖然有的是自由軟件,有的是私有軟件,但都相當程度地繼承了原始 UNIX 的特性,有許多相似處,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守 POSIX 規範。[1][2]
UNIX 的商標權由國際開放標準組織所擁有,只有符合單一 UNIX 規範的 UNIX 系統才能使用 UNIX 這個名稱,否則只能稱為類 Unix(Unix-like)。在日常用法裏,當人們表示類 Unix 的系統而非 UNIX 官方版本時,常常使用首字母大寫的拼寫方式,而非全大寫。[3]
歷史
類 Unix 系統於 20 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現。許多旨在為商業用戶提供學術用戶可用的功能的閉源 Unix 在此時出現,如 Idris (1978)、UNOS (1982)、Conherent (1983) 以及 UniFlex (1985)。
當 AT&T 於 1979 年允許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對 Unix 進行商業二進制分許可時,出現了許多基於此的閉源系統,包括 AIX、HP-UX、IRIX、SunOS、Tru64、Ultrix以及 Xenix。這些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私有副本。這些系統間日益增長的不相容性導致了包括 POSIX 和單一 Unix 標準在內的互操作性標準出現
20 世紀 80-90 年代出現了各種自由、低成本和不受限的 Unix 替代品,包括 4.4BSD、Linux 以及 MINIX。其中一些有成為商業「類 Unix」系統的基礎,如 BSD 與 MacOS。在 Intel Mac 上執行的多個 (Mac) OS X / Mac OS 已通過單一 Unix 標準的認證。BSD 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使用貝爾實驗室的 Unix 原始碼開發的 Unix 後代,然而 BSD 代碼從那時起經過演變已經取代了所有 AT&T 代碼。由於 BSD 變體沒有被證明符合單一 Unix 標準[4][5][6][7][8][9][10],因此這些變體被成為「類 Unix」而不是「Unix」。[11][12]
-
數種「類 UNIX 作業系統」的相互關係圖
-
Simplified history of Unix-like operating systems
分類和例子
- Agnix(教育用)
- 386BSD 及其子類(BSD 系統):
- FreeBSD 及其子類:
- ClosedBSD
- Apple Darwin
- DragonFly BSD
- GNU/kFreeBSD
- PC-BSD
- NetBSD 及其子類:
- GNU/kNetBSD
- OpenBSD 及其子類:
- ekkoBSD
- MicroBSD
- MirOS BSD
- FreeBSD 及其子類:
- GNU
- LUnix
- MINIX 及其子類:
- Minix-vmd
- MINIX 3
- OpenSolaris - 建基於 System V
- Phoenix-RTOS
- 九號計劃:Unix 的後繼者,採用 UNIX 設計與哲學,但更一致地套用至整個分散式系統,功能上並不完全相同。
- Syllable:99% POSIX 依從
- VSTa:大致 POSIX 依從
- Maemo:諾基亞的開源系統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