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卡埃爾·佩恩福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卡埃爾·佩恩福什(Mikael Pernfors,瑞典語發音:[mîːkaɛl ˈpæ̂ːɳfɔʂ],1963年7月16日—),已退役的瑞典男子網球運動員。他打入了1986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並贏得了1993年在蒙特利爾舉辦的加拿大大師賽。[2]
職業生涯
米卡埃爾·佩恩福什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多樣性和戲劇性,他以其重上旋的底線打法和雙手反拍著稱,類似於他的瑞典同胞比約恩·博里和馬茨·維蘭德,但他缺乏他們的穩定性,依賴於充滿變化、討好觀眾的比賽風格,並頻繁使用放小球和上旋挑高球。[來源請求]
他7歲開始打網球比賽。在轉為職業選手之前,佩恩福什先是在美國塞米諾爾社區學院(Seminole Community College)打了兩年網球,之後轉至美國的喬治亞大學,成為繼二十年前的丹尼斯·羅爾斯頓之後第一位連續贏得兩次NCAA單打冠軍的球員(1984年和1985年)。[3]
1986年,佩恩福什在法網達到了他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大滿貫單打決賽。他在比賽中擊敗了奧利維耶·德萊特、斯特凡·埃德貝里、羅伯特·塞古索、馬丁·海特、鮑里斯·貝克爾,並在半決賽中戰勝了亨利·勒孔特。然而,在決賽中,他以3-6, 2-6, 4-6直落三盤輸給了當時的世界第一伊萬·倫德爾。
同年,佩恩福什代表瑞典參加了戴維斯杯決賽。他在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中贏得了與保羅·麥克納米的一場單打比賽,但在另一場單打中輸給了柏·卡殊,儘管最初兩盤領先,最終瑞典隊以2-3敗北。次年的溫布爾登錦標賽中,他又一次浪費了兩盤的領先優勢,在6–1, 6–1, 4–1領先時被吉米·康納斯以最終比分6–1, 6–1, 5–7, 4–6, 2–6逆轉。[4]
1988年,佩恩福什在洛杉磯贏得了自己首個頂級巡迴賽單打冠軍,決賽中擊敗了安德烈·阿加西。一個月後,他又在美國斯科茨代爾獲得了第二個冠軍。[3]
1990年澳網R4,佩恩福什對陣約翰·麥肯羅時,後者成為了網球新行為準則下首位被取消資格的球員。由於麥肯羅試圖恐嚇線審、摔拍以及辱罵裁判,麥肯羅被判負,佩恩福什因此不戰而勝。[5]
傷病影響了佩恩福什在90年代初期的表現,但他在1993年強勢回歸,在ATP大師賽系列加拿大公開賽決賽中擊敗托德·馬丁獲得冠軍,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項成就。作為當時30歲的老將,他也成為了最年長的大師賽冠軍,並且是排名最低的奪冠選手之一,他的世界排名從第58位躍升至第37位。[3]
佩恩福什的職業生涯最高單打排名曾達到世界第10位,並在1986年榮獲ATP年度進步最快球員獎,在1993年被評為最佳復出球員。整個職業生涯中,他共贏得3個頂級巡迴賽單打冠軍和一個雙打冠軍,總獎金達到了1,363,793美元。
重要比賽決賽
結果 | 年份 | 錦標賽 | 場地 | 對手 | 比分 |
---|---|---|---|---|---|
負 | 1986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紅土 | ![]() |
3–6, 2–6, 4–6 |
職業生涯決賽
圖例 |
---|
大滿貫 (0–1) |
大師杯 (0–0) |
ATP大師系列賽 (1–0) |
ATP巡迴賽 (2–1) |
圖例 |
---|
大滿貫 (0–0) |
大師杯 (0–0) |
ATP大師系列賽 (0–0) |
ATP巡迴賽 (1–2) |
單打表現時間線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戴維斯杯/聯合會杯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聯合會杯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賽事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SR | 勝-負 |
---|---|---|---|---|---|---|---|---|---|---|---|---|---|
大滿貫賽事 |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A | A | NH | A | A | R3 | QF | A | A | A | R1 | 0 / 3 | 6–3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A | A | F | R1 | R1 | R1 | A | A | A | A | R1 | 0 / 5 | 6–5 |
溫布爾登 | A | A | R4 | R4 | A | R2 | A | A | A | A | A | 0 / 3 | 7–3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R1 | R1 | R2 | R1 | R3 | R4 | R1 | R1 | R1 | R2 | A | 0 / 10 | 7–10 |
勝-負 | 0–1 | 0–1 | 10–3 | 3–3 | 2–2 | 6–4 | 4–2 | 0–1 | 0–1 | 1–1 | 0–2 | 0 / 21 | 26–21 |
ATP大師系列賽 | |||||||||||||
印第安維爾斯 | 這些賽事在 1990年之前 尚未成為大師系列賽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邁阿密 | R1 | A | A | R3 | A | 0 / 2 | 2–2 | ||||||
蒙特卡洛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羅馬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漢堡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加拿大 | A | A | A | W | A | 1 / 1 | 6–0 | ||||||
辛辛那提 | A | R2 | A | R1 | A | 0 / 2 | 1–2 | ||||||
斯德哥爾摩 | A | A | A | R2 | A | 0 / 1 | 1–1 | ||||||
巴黎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勝-負 | 0–1 | 1–1 | 0–0 | 9–3 | 0–0 | 1 / 6 | 10–5 | ||||||
年終排名 | 434 | 165 | 12 | 33 | 19 | 48 | 175 | 240 | 234 | 29 | 940 |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