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箏筝的演奏者以职业艺人为主,筝的地位也逐渐从重奏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现今的日本筝乐作家通过吸收西洋音乐技巧进行进行创作使得日本的创作筝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箏曲基本上可以分為「古典曲目」及「近世箏曲」。 古典曲目:箏組歌、段物、砧物、幕末新箏曲、明治新曲、山田流箏曲、地歌移曲箏曲 近世箏曲:京極流、新日本音樂、現代邦樂
古筝流傳於潮州、揭陽、汕頭、閩南及東南亞等潮語地區,是「潮州弦詩」的一部份,風格旖旎嫵媚。潮州箏曲調式多變,有明快的輕三六、厚重的重三六、悲凉的活五等,另有「曲速三變」、「催法」等曲法。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由于其地理位置,潮州筝派是中国近代古筝海外传播的先导,辐射范围包括越南及琉球、东南亚、香港、澳門、台灣等。[1]
一弦定音!根據作者在單行本附錄的自述,作者的母親和姐姐等周遭的人都是箏演奏家,自身亦有於大賽獲獎的經歷,因此作者自小學起便希望繪製以箏為題材的漫畫作品,在以此為目標努力多年後,本作終能問世,當作者在繪製途中感到困惑時便會向她們請教。 在學姊們畢業後,時瀨高中箏曲社就只剩下倉田武藏一個社員了,到了四月新學期,縱使努
地歌(?~1779) 箏是生田検校門下的倉橋検校的弟子、三絃是柳川流的田中検校的弟子。他教出了很多有名的學生。 《飛燕曲》 《七段の調?》 (1614~1685) 與柳川検校齊名的三味線名手、離開江戸、學習雅楽以及筑紫箏、以改良了的雅楽音階、半音音階作為平調子和雲井調子。 創始箏組歌和段物、成為現行的箏曲的基礎。
越南箏越南箏(越南语:Đàn tranh/彈箏),又名彈箏,是越南的筝,是越南的一种传统乐器。筝体为木制,弦为钢弦,弦柱为倒V形,支撑每根弦。 古代的彈箏为16弦,故有一个别名是「彈十六」(đàn thập lục),不过彈箏大师阮永寶(Nguyễn Vĩnh Bảo、出生於1918年)於195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