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十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12月5日) |
第一次設立
民國27年(1938年)12月中旬,在武功西北農專舉行的長江以北各戰區師以上軍官參加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宣佈正式撤銷西安行營另設天水行營,並在該行營之下增設第十戰區,蔣鼎文任該戰區上將司令長官,作戰區域陝西省為主。1939年2月第十戰區司令長官部即在西安新城原西安行營舊址成立。
- 副司令長官何柱國等
- 參謀長劉祖舜
- 總參議李家鼐
- 政治部主任梁乾喬
- 秘書處
- 軍務處
- 情報處
- 後勤處
- 交通處
- 機要室。
- 第十戰區動員委員會:1939年夏成立。主任委員蔣鼎文兼,取消原有之各級抗敵後援會組織,取締並嚴禁一切抗日民眾團體從事愛國救國活動。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陝西省軍隊組訓民眾動員總指揮部:民國29年(1940年)10月在西安崇廉路成立,蔣鼎文兼任總指揮官,胡宗南兼任副總指揮官,陶峙岳、彭昭賢分任正、副參謀長,下設參謀處、組訓處、總務處和經濟處。實行軍民一體化、嚴密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並逐步蠶食之為其行動目標。
- 「商(雒)同(州,今大荔)區」指揮部
- 「邠(彬縣)洛(川)區」指揮部
民國30年(1941年)6月,蔣介石重用胡宗南,下令裁撤第十戰區,將蔣鼎文調開。[1]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等。
- 敵後戰場建制陝西抗日義勇軍第一縱隊[2]:409-410。
第二次設立
1945年1月,在安徽省戰時省會立煌縣重新設立。作戰區域為平漢線以東、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山東全省及江蘇北部等。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任司令長官,何柱國、牟中珩任副司令長官,丘國珍任政治部主任。下轄
- 國民革命軍第十五集團軍: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何柱國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陳又新、徐梁,下轄:廖運澤騎二軍和周毓英的第五十一軍
-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陳大慶兼第十戰區臨泉指揮所副主任
-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張淦兼第十戰區前進指揮所主任,進至蚌埠市受降。
-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
- 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九軍:軍長傅立平。轄楊虎城的陝西警備旅改編的原屬於第38軍的第177師、河北抗日義勇軍改編的暫編第27師。
- 山東挺進軍:1944年春,山東省主席兼山東保安司令牟中珩在阜陽組建山東挺進軍總指揮部,總指揮牟中珩/李延年,副總指揮王毓文,把山東的保安旅、團及游擊部隊改編為山東挺進軍,分屬於魯東、魯南、魯中、魯西、魯西北、魯北6個軍區。山東挺進軍總指揮部初歸鄂豫皖邊區指揮部管轄,1944年12月改隸第十戰區,1945年9月隸屬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李延年)。
- 《中原日報》,第十戰區機關報,社長胡行健(少將,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副社長韓君明。
抗戰勝利後,1945年9月24日在蚌埠接受日本第六軍投降。
戰區司令長官部併入第八綏靖區司令部。
參考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