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史密夫-士丹利,第十二代打吡伯爵,PC(Edward Smith-Stanley, 12th Earl of Derby,1752年12月12日—1834年10月21日),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貴族、政治家。在1771年至1776年間稱為「斯特蘭奇勳爵」(Lord Strange)。他兩度擔任蘭加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
早年
打吡的父親是占士·史密夫-士丹利,斯特蘭奇勳爵(James Smith-Stanley, Lord Strange),祖父是愛德華·士丹利,第十一代打吡伯爵(Edward Stanley, 11th Earl of Derby),母親是露西·史密夫(Lucy Smith),外祖父是休·史密夫(Hugh Smith)。打吡的父親根據一條1741年的法令,在自己的姓氏中加入史密夫。[1]1764年,他入讀伊頓公學。七年後,打吡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2]
從政
1774年,打吡參選蘭開夏郡國會議員勝出,進入下議院,並連任該區議員兩年。1776年,他繼承祖父的爵位,升入上議院。[1][3]1783年4月至12月間,打吡在福克斯-羅富聯盟中擔任蘭加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同時進入樞密院。[1][4][4]聯盟倒臺後,他渡過了23年的在野生涯。1806年,打吡獲邀加入格倫威爾勳爵的賢能內閣,再次出任蘭加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1]
打吡在1776年至1834年間擔任蘭開夏郡郡尉(Lord Lieutenant of Lancashire)。[1]1791年,他參與了曼徹斯特保頓及貝裏運河的開鑿工作,出資贊助工程。[5]
賽馬
1778年,打吡在自家莊園「奧克斯」(The Oaks,位於Carshalton)舉辦晚餐會。會上,他與朋友計劃組織一個獎金獨得的賽馬,亦即葉森橡樹大賽(Epsom Oaks)。次年,葉森橡樹大賽首次進行,勝出者是打吡自己的賽馬布里奇特(Bridget)。他為此慶祝,並決定在會上定出新的、與葉森橡樹大賽類似的賽馬(但參賽馬匹歲數不超過四歲)的名字。打吡與查理斯·班伯里爵士(Sir Charles Bunbury)一起擲硬幣,決定大賽以誰為名。打吡勝出,大賽即定名為Derby Stakes(葉森打吡大賽)。班伯里的賽馬Diomed在首屆大賽勝出。而打吡的賽馬Sir Peter Teazle則在1787年勝出。[6]
家庭
打吡有兩任妻子。他的原配夫人是伊利沙伯貴女(Lady Elizabeth),占士·咸美頓,第六代咸美頓公爵(James Hamilton, 6th Duke of Hamilton)之女。伊利沙伯在1797年3月14日逝世,享年44歲。同年5月1日,打吡另娶女演員伊利沙伯·法倫為妻。他的原配夫人為他誕下三名子女,而法倫則為他誕下四名子女。1829年4月23日,法倫逝世。5年後的10月21日,打吡逝世,享年82歲。他的爵位由嫡長子愛德華,士丹利勳爵(Edward, Lord Stanley)繼承。[1]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