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立陶宛語Helsinkio susitarimų vykdymui remti Lietuvos visuomeninė grupė)是蘇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異議組織,於1976年11月由維克托拉斯·佩特庫斯英語Viktoras Petkus托馬斯·文克洛瓦英語Tomas Venclova卡羅里斯·加魯卡斯立陶宛語Karolis Garuckas埃塔納斯·芬克爾什特伊納斯立陶宛語Eitanas Finkelšteinas歐娜·盧考斯凱特-波什基埃內立陶宛語Ona Lukauskaitė-Poškienė等五名異議分子受莫斯科赫爾辛基小組啟發成立[1][2][3],參加者包括宗教界、民族主義者等不同背景的人士[4],宗旨為監督政府執行保障人權的赫爾辛基協議,發表了許多關於宗教迫害、限制遷徙自由、濫用精神病學、歧視少數族裔、迫害人權活動者等蘇聯政府侵犯人權行為的文件[5]

Quick Facts 成立時間, 創始人 ...
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
Lietuvos Helsinkio Grupė
成立時間1976年11月27日,​47年前​(1976-11-27
創始人維克托拉斯·佩特庫斯英語Viktoras Petkus
托馬斯·文克洛瓦英語Tomas Venclova
卡羅里斯·加魯卡斯立陶宛語Karolis Garuckas
埃塔納斯·芬克爾什特伊納斯立陶宛語Eitanas Finkelšteinas
歐娜·盧考斯凱特-波什基埃內立陶宛語Ona Lukauskaitė-Poškienė
撤銷2014年
併入立陶宛人權協調中心
類型非營利
非政府組織
總部 蘇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維爾紐斯
會員
總共41人
上級組織
赫爾辛基人權委員會英語Helsinki Committee for Human Rights
目標人權觀察
Close

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遭到蘇聯政府鎮壓,其成員被逮捕、拘禁、殺害或驅逐出境。佩特庫斯曾計劃建立橫跨波羅的海地區的反抗組織,但於1977年8月被捕而未果[1],1979年出組織再次活躍[1],但又因成員被捕而中斷活動;同年蘇聯境內的赫爾辛基小組(包括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獲歐洲安全與合作委員會英語Commission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提名諾貝爾和平獎[6]。1988年組織重啟活動[7],參與立陶宛獨立運動[8]。1989年立陶宛人權協會成立,赫爾辛基小組的許多成員(包括佩特庫斯)均加入[9],但赫爾辛基小組仍持續存在。2014年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與數個人權組織合併為立陶宛人權協調中心(Lietuvos žmogaus teisių koordinavimo centras[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