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協和大學(英語: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直譯「福建基督教大學」),簡稱福建協大,是20世紀上半葉位於中國福州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福建師範大學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前身。
歷史沿革
- 1916年2月,福建協大正式開學,並從福州的英華書院、格致書院、三一書院和廈門的尋源書院處招收到原書院七、八年級學生共81名,其中基督徒72名。該次招生結束後,根據其4年學制的規定,54人被編入協大一年級,另外27人則被編入協大二年級。初期校址租用福州倉山觀井路的俄商茶行舊址。
- 1922年,學校遷入福州市郊魁岐新校址,佔地一千畝。
- 1925年,文學院、理學院校舍竣工
- 1937年,復設閩北農林試驗場於邵武,為福建作發展農林業之準備。
- 1940年,擴充農學系為農藝學系,與原有的農業經濟學系,成立農學院,並將文史學系擴充為中國文學系及歷史學系,數理學系改為物理學系,合成三學院十學系(其餘為外文、教育、化學、生物四學系)。
- 1942年4月,得到教育部批准,允許轉「科」立「院」,並改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 1944年,復將教育學系改為農業教育學系,劃歸農學院。
- 1951年4月12日(8月?),福州大學在福建協大舊址魁岐正式成立。
- 1953年9月,學校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
- 1972年5月,學校改名為「福建師範大學」。
校歌
協和大學閩江東,世界潮流此匯通;高山蒼蒼,流水泱泱,靈境產英雄;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無遠弗屆,真理是超;樂群眾於一堂兮,作世界大同之先聲;協和協和,大德是欽!
校園
1919年,福建協和大學聘請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為位於東郊9千米外的魁岐村的新校園進行規劃設計。校園佔地1000畝,背倚鼓山,面臨閩江,數年間在山腳和山腰陸續建造了文學院、科學館及大小30座校舍,建築面積為1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都採用中國古典大屋頂式樣。如科學館(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文學院等。
2006年,魁岐原協和大學的建築現存建築達14座,其中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建築7座,是福州現存最大的近代建築群。如今,這些建築有些閒置,有些則成了福州製藥廠的廠房和工人宿舍。福建協和大學是過去的教會大學中唯一的今天校園未作教育用途的一個。
辦學規模
1932年,有教員42名,職員26名。抗戰前學生有124人。1947年第一學期有教員63人,職員51人,學生587人,其中女生100人。圖書135,857冊。在該校任職的傳教士和外籍人士先後不少於55人,包括11對夫婦,其中有20人服務10年以上,其中其中理學院創辦人克立鵠在校任職30年[2]。
設3院10系:
- 文學院: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語文學、教育學4系;
- 理學院:物理、化學、生物3系; 理學院的化學系和生物系均附設美國羅氏醫社資助的醫學預科課程,凡修畢醫學預科1年者,可投考國內公私立醫學院;修畢2年者,可投考湘雅醫學院、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齊魯大學醫學院;修畢3年者可投考北平協和醫學院;修畢醫預4年者,參加統考及格後准予畢業並授予理學士學位。
- 農學院:農藝、園藝、農業經濟3系。
辦學35年來,共培養畢業生1300多人。有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自該校:鄭作新(鳥類學者)、林蘭英(半導體物理學家)、黃維垣(有機化學)、唐仲璋(寄生蟲專家)、唐崇惕(寄生蟲專家)。
歷任校長
福建協和大學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
- 林景潤(1898年-1946年):1931年—1942年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 林景潤(1898年-1946年):1942年—1947年
- 陳錫恩:1947年
- 楊昌棟:1947年—1948年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