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9月17日) |
福州伬藝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福建省福州市 |
分類 | 曲藝 |
序號 | 251 |
編號項目 | Ⅴ-15 |
登錄 | 2006年(第一批) |
發展歷史
福州伬藝,約形成於大明的嘉靖年間。是由民間賣唱藝人在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參照民間社火活動創造發展而來。大清後期出現了不少以表演藝為主的民間班社,稱為「社」,著名的有達雲霄、駕雲天、雅樂天、同樂軒等。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安徽、江西的流民大量逃亡福建,隨來的藝人集聚在福州的經院巷和較場沿一帶,以江淮小調、蓮花落及弋陽腔沿街賣唱,對當地的藝產生較大影響。抗日戰爭後,藝表演漸趨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有關部門對福州藝進行扶持,成立了福州市藝工作者聯誼會,建立了5處專門表演藝的場所,並組織藝人成立演出隊和演唱小組進行演出。1960年又成立了以表演藝為主的福州市曲藝團,使這門傳統曲藝得以興復。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