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鳥翼龍(學名:Simurghia,或譯西摩格翼龍)是翼龍目的一個屬,來自約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的摩洛哥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該屬由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朗里奇(Nicholas R. Longrich)、大衛·馬提爾(David M. Martill)和布里安·安德列斯(Brian Andres)於2018年和來自同一盆地的另外兩種翼龍:翠鳥翼龍和巴巴里翼龍一同發表。[1]模式種兼唯一種是強壯神鳥翼龍(S. robusta)。
發現與命名
該屬所有已知標本均是在一場歷時三年、出土約200件翼龍標本的挖掘活動中發現。正模標本FSAC-OB 7由一個近乎完整的肱骨組成,僅缺少肱骨頭及尺骨嵴。[1]
分類
以下分支圖展示了安德烈斯等人於2014年首次提出、並由朗里奇等人於2018年更新額外數據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作者在分析中發現神鳥翼龍是翠鳥翼龍的姐妹群,兩者均屬於夜翼龍科。[2][1]
鳥掌翼龍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
| ||||||||||||||||||||||||||||||||||||||||||||||||||||||||||||||||||||||||||||||||||||||||||
費爾南德斯等人(2022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神鳥翼龍是翅翼龍和翠鳥翼龍的姐妹群。三者與夜翼龍科構成新演化支遠夜翼龍類。[3]
無齒翼龍類 Pteranodontia |
| ||||||||||||||||||||||||||||||||||||||||||||||||||||||||||||||||||||||||
古生物學
神鳥翼龍外觀與翠鳥翼龍相似,但不太可能是後者的成年個體。從骨骼緻密的無血管表面結構、骨化程度良好的髁骨及融合的胸骨和肩胛烏喙骨來看,所有翠鳥翼龍標本均為亞成體或成體。此外,缺乏中等尺寸的肱骨也顯示這些翼龍彼此不同。使用等軸縮放比例測出神鳥翼龍比翠鳥翼龍重560%,因此兩性異形或種內變異也是不大可能的。本屬翼展估計為5米(16英尺)。[1]
古生態學
神鳥翼龍發現於摩洛哥北部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馬斯特里赫特階晚期的磷酸鹽中。該地質單元不隸屬任何地層。其分為數層,而神鳥翼龍發現於第三層(Couche III)。該層段可追溯到白堊紀末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以前約一百萬年的馬斯特里赫特階最末期。第三層代表了當時已知的最具多樣性的海洋生態系統。[1]
該區域已發現為數眾多的海洋生物,包括鯊魚和硬骨魚,此外還有海龜、蛇頸龍及滄龍。僅發現了少量零碎恐龍化石,包括一種阿貝力龍類及一種蜥腳類。該地層的其它翼龍最初僅有神龍翼龍科的毛里塔尼亞磷礦翼龍。然而,除神鳥翼龍外,近期研究還揭示了該地區至少還有五種翼龍,包括巴巴里翼龍、翠鳥翼龍和特提斯翼龍。[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