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圣经文学体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國八福(英語:Beatitudes;天主教譯作「真福八端」)是八段詳細記載在馬太福音山上寶訓中,耶穌早期在加利利傳福音時的祝福;每段祝福都以諺語形式宣告而不作贅述。在拉丁語系、希臘語和阿拉姆語(耶穌佈道時所用語言[1][2][3])中,「有福了」作耶穌祝福的開頭,而非中文語境中的結尾。其中,有四段祝福亦出現在路加福音的平原佈道中,附有四段「有禍了」(拉丁文開頭句式,英語:Woes)的宣告。[4]
在4世紀晚期開始出現的拉丁通俗譯本中[5][6][7][8][9],每一段都會以「那些...的人有福了/是有福的/是該歡喜的」(beati[10])這個句式開頭,其中「人」作複數形式;希臘語:μακάριοι (makarioi)[註 1]也有同樣的意思。因此「哀慟的人有福了」在拉丁語中作beati pauperes spiritu[12]。拉丁名詞beātitūdō是羅馬演說家西塞羅造出來的一個用在陳述「被神靈祝福」這一狀態,後來用於拉丁通俗譯本之馬太福音第五章中的名詞[13]。隨後在1540年刊印的大聖經[14][15]中這一詞被用作盎格魯化的beatytudes一詞,然後逐漸演變為現在常見的beatitudes一詞。
由於印歐語系語法中祈使句動詞前置的原因,在中文翻譯過程中,大多將句首的beati翻譯後至於句末。最早之完整天主教中文譯本《思高聖經》中譯作「有福的」[16];而在1839年郭實臘等譯《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中,以文言譯作「福祉矣」[17];在華人教會中使用最廣的聖經和合本[18]中,則譯作「有福了」[19]。
“ |
|
” |
——《馬太福音》第5章第3-12節(基督新教 和合本修訂版) |
“ |
|
” |
——《瑪竇福音》第5章第3-12節(天主教 思高本) |
這八福所形容的福份,跟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耶穌說的是我們被十字架改造後,變得神貧、溫良等等,而因此受祝福。這些改變是天主的工作,不是我們憑自己的力量能達到的。[20]
神貧的人是指那些完全依賴天主的人,他們不追求財富、權力或其他所有令自己以為能操控一切的世物。他們因着能完全依賴天主而喜樂。[20]
哀慟的人是指那些因看見很多人活在罪惡當中、不認識天主,或因他人受到不公義的欺壓而哀慟的人。這些人因着內心的悲慟而樂於為他人代禱。[20]
溫良的人是指那些因着天主的恩寵而能控制自己的憤怒和其他情緒的人,但他們仍然有勇氣在面對不公義時挺身而出。[20]
饑渴慕義的人指那些追求公義和屬於天國的價值觀,如貞潔、寬恕、仁慈等。他們渴求聽到天主的聖言。[20]
憐憫人的人是那些接受了天主的仁慈之後,而跟他人分享的人。他們仍然會糾正錯誤的行為,但不會心存報復。[20]
心裏潔淨的人是指那些一心一意,心裏不因相反的欲望而掙扎的人。[20]
締造和平的人是指不單愛和平的人,而是身體力行追求真理的實踐,把他人帶到耶穌那裏去的人。[20]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只有假先知才得到所有人的喜愛。世界憎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於世界。天國是他們的。[20]
引述馬太亨利聖經註釋中關於第一個祝福的相關內容:
I。虛心的人有福了(3節)。虛心的人,有着一個恩典的品格;這樣的人,倒空自我,為要使耶穌基督在我們的內心裏面裝滿。1.虛心的人輕看這世上的財富;滿足於神所給我們的分;謙卑於所身處的環境和境地。許多這個世上的人,物質上雖然貧窮,但是心靈裏面卻高傲;他們貧窮而清高,抱怨和埋怨,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是牢騷滿腹。但是我們必須要安於我們的貧窮,必須要知道如何身處卑微(腓立比書4章12節)。在我們所身處的貧窮之中,承認神的意旨安排的美意和智慧;我們應當坦然處事,耐心地忍耐不方便的事情和條件;為我們所擁有的、享有的而充滿感恩;在我們的處境中,積極而樂觀地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虛心的人,輕看這世上的財富,不把心繫於其上;歡欣地對待損失與失望的事情;深深地知道,若是身處繁華,則會更容易跌倒。這並不是,出於驕傲和假意,故意使我們裝作貧窮,拋棄神所賜給我們的產業;尤其是像羅馬教會那樣,他們表面上喜愛貧窮,但卻實際上坐擁富可敵國的財富。而是,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富有,那麼,我們仍然要虛心、心裏貧窮;即,我們必須要屈尊地面對、同情窮人,體恤他們的軟弱;我們必須要預備好接待窮人,接濟他們;而不是害怕他們,或是躲避他們;是歡迎他們,尤其是我們應當以良心對待他們。(希伯來書10章34節)。約伯是一個虛心的人;無論是神賞賜、還是收取的時候,他都讚美神。2.虛心的人,謙卑而卑微地輕看自己。虛心,就是卑微地看待我們自己-----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所有,我們所做的事情。在舊約里,這樣的人常常是謙卑而舍己的人;與之相對的,則是那些安逸、驕傲的人。在我們自己的眼中,我們應當把自己看作是小孩子,軟弱,愚拙,不重要。(馬太福音18章4節,19章14節)。老底嘉教會雖然富足、看似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在靈里的實際光景,卻是貧窮、瞎眼、可憐的(啟示錄3章17節)。另一方面,保羅雖然在靈里有着很多恩賜與恩典,但是,他卻是虛心的;他把自己看作是使徒中最小的,是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要小的那一個;他在看自己的時候,覺得憑着自己,毫無可夸。我們都應當這樣聖潔地輕看自己,珍視他人;在與他人比較的時候,低看我們自己。我們應當願意成為那廉價的、卑微的、渺小的、行善的;為了別人的益處,對一切人,成為一切事。我們應當承認,神是偉大的,而我們是渺小卑微的。神是聖潔的,而我們是有罪的。神是一切,而我們是無有,是虛空的虛空,甚至連虛空都不如。我們應當在神的面前謙卑自己,使自己俯伏在神的大能之下。3.虛心的人,不看自己的義、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地倚靠基督的恩典為我們的義,以基督的恩慈為我們的滿足。內心憂傷痛悔的靈,-----就像是那個稅吏,哭泣着懇求神的恩慈憐憫;這樣的人,是虛心的人。我們必須把自己看為是貧窮的,因為我們永遠是需要神的恩典,永遠是在神的面前祈求。
這裏,(1)虛心的品格,是基督徒恩慈品格中的第一項。哲學家們不把虛心看作是道德品格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基督把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虛心、舍己,是在基督的課堂里的第一課;虛心的人,得到那第一個祝福。其他的恩慈品格,都是以這一點為基礎。那想要建高的人,必須要起得低;這個品格,是對福音恩典中的靈魂的最好預備。只有預備好的土壤,才能迎接種子。那些勞苦擔重擔的人,是內心困苦、虛心的人;這樣的人,願意到基督這裏來得到安息。
(2)他們有福了。即使在這個世界裏,他們也是有福的。神會恩典地看顧他們。他們是神的兒女,有天使在護衛着他們。神把更多地恩典賜給他們;他們的生命中得到安慰;他們滿足於所處的環境,沒有什麼事情能夠攪擾他們;然而,那些內心高傲、心驕氣傲的人,卻總是心中沒有安寧。
(3)天國是他們的。在恩典的國度里,都是這樣的人。在基督的教會裏,也都是這樣的人。詩篇74篇19節把他們稱為是「困苦的人」。榮耀的國度是為他們所預備的。那些謙卑自己的人,那些遵從神的人(這樣的人,即使神使他們在這個世界上降卑,他們也順服神),將要被升高。那些心驕氣傲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或許能夠享受那些屬世的榮耀和輝煌;然而,那些謙卑、溫和、順服的靈魂,則將要得着屬天國度的榮耀。那些滿足於貧窮的人,以及那些以慈善的心來對待財富的人,都是在靈裏面虛心的人。如果我身處貧窮,不能夠歡欣地、為了主的緣故而花費財富、施慈善,而僅僅是歡欣地、為了主的緣故而甘願忍受貧窮,那麼,即使是這樣,我也會得着主的獎賞。我們所服事的,難道不是一位良善的主嗎?
引述馬太亨利聖經註釋中關於第四個祝福的相關內容: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有人把這裏所說的情況看作是我們外在的貧窮和困窘;是我們在這個世上的卑微境地;在這樣的境地中,我們不僅會遭受傷害和屈枉,而且在受害以後得不到正義和公平的處理。這樣的處境,使我們饑渴慕義;然而,那些欺壓者,既不敬畏神,也不尊重人,他們的手中沒有公義。這真是一個可憐的境地!可是,這樣的人有福了-----若他們在忍受患難的時候,仍然謹守着良知。他們要把盼望單單放在神的身上;神必將伸張正義,必將把貧窮的人從欺壓者的手中解救出來(詩篇103篇6節)。那些甘願忍受壓迫、安靜地仰望神的人們,將要在時間來到的時候,得到滿足,得到大大的滿足和喜樂;神的智慧與恩慈,將要向他們清晰地顯明。 然而,這裏所說的饑渴慕義,更指的是屬靈的事情;是對神在人靈魂之中的恩典作為的祈盼,是對神的恩惠、公義的渴望。1.「義」被放在這裏,因為它關乎一切屬靈的祝福。(詩篇24篇5節)(馬太福音6章33節)。我們在屬靈中所得的一切祝福,都是借着基督的義而被贖買來的;因為我們的罪歸在基督的身上,所以,我們能夠得到安全和恩典;這是信實的神所賜給我們的。基督成為了我們的義;我們在基督裏面被神稱義;因着他的義,我們得到重生的生命,成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得着那永生的應許-----這就是義。2.我們應當以饑渴慕義的心,來尋求神。我們必須真誠地、迫切地渴望,正如一個饑渴的人,急切地想要吃飯、想要喝水一樣;而且,我們就因此而滿足,再也不看重任何其他事情。我們對屬靈之事的渴望,必須是懇切而焦急的:「請給我這些,要不我就死了;其他的事情我都看為糞土,就請給我這些,就算我其他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也知足了」。在靈魂里飢餓乾渴的人,每日都渴慕着神的義,在每日服事的工作中渴慕着神的恩典與幫助,就像身體每日都需要飲食一樣。那些渴慕身體飲食的人,要為肚腹而勞力;而我們不僅要渴慕屬靈的祝福,更要辛勤地勞作,使用我們所得着的屬靈祝福和恩賜。
那些饑渴慕義的人,是蒙福的;他們的渴慕,必得飽足。(1)他們的渴慕的態度,是蒙福的。並非所有的對恩典的渴望都是蒙福的(假意的、半心半意的渴望,就不是蒙福的);然而,人若有着真誠的、饑渴慕義的心,那麼,這樣的心是神所喜悅的,是蒙福的。這樣的渴望之心,顯明了良善的證據,顯明了對更美之事的盼望。神在這樣人的心中興起善工,並且,神不會丟棄他親手所作的工作。人的靈魂總是要為什麼事情而饑渴的;那些為了正確的目的、目標而渴慕的人是有福的;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是真正能夠使人的靈魂得到飽足的,而不是像那些世事的私利,充滿了欺騙、詭詐和虛無。阿摩司書2章7節:「他 們 見 窮 人 頭 上 所 蒙 的 灰 也 都 垂 涎 。 阻 礙 謙 卑 人 的 道 路 。 父 子 同 一 個 女 子 行 淫 , 褻 瀆 我 的 聖 名 。」 以賽亞書55章2節:「你 們 為 何 花 錢 ( 原 文 作 平 銀 ) 買 那 不 足 為 食 物 的 , 用 勞 碌 得 來 的 買 那 不 使 人 飽 足 的 呢 ? 你 們 要 留 意 聽 我 的 話 , 就 能 吃 那 美 物 , 得 享 肥 甘 , 心 中 喜 樂 。」 (2)他們所渴慕之事,必得成就。神會把他們所渴慕的,賜給他們,使他們得到完全的滿足。只有神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滿足;神的恩典與恩惠足夠填滿我們的渴慕之心;他要用恩典來裝滿那些心中恩慈的人;這樣的人,心中謙卑地知道自己裏面的缺乏,追尋着神的完全公義。路加福音1章53節:「他 叫 有 權 柄 的 失 位 , 叫 卑 賤 的 升 高 。叫 飢 餓 的 得 飽 美 食 , 叫 富 足 的 空 手 回 去 。」 耶利米書31章25節:「疲 乏 的 人 , 我 使 他 飽 飫 。 愁 煩 的 人 , 我 使 他 知 足 。」 天國的幸福,一定會填滿渴慕天國之人的靈魂;他們的義,將是完全的;在他們的完美之中,將要有着神的形象,有着神的恩惠。
引述馬太亨利聖經註釋中關於第七個祝福的相關內容:<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9節)。那從天上來的智慧告訴我們,先要內心純潔,然後才有和平;首先是向神清心,然後才是使人和平。1.使人和睦的人,喜愛和平。正如,撒謊的人,總是喜歡欺騙,撒謊上癮;同樣,使人和睦的人,對和平有着強烈和真誠的感情。(詩篇120篇7節)。使人和睦的人,愛慕、渴望、享受和平。2.使人和睦的人,在言談舉止中都努力尋求和平。他們勤勉地持守和平;當和平被打破的時候,他們努力地試圖恢復和平;他們聆聽關於和平的建議,總是嘗試着與人謀求和平。不管是遠朋還是近鄰,我們都應該與人和平相處,並盡力修復那些破裂的關係。使人和睦的工作,有時是一件得不到別人感恩的事情;甚至會兩頭不討好;但是,這卻是一件良善的工作,因而我們必須應當去行。這尤其是一件牧師傳道人的工作;他們應當盡力地調解矛盾,促進基督徒們之間彼此相愛。
(1)這樣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從和平中得到喜樂和滿足,並且對他人有益。他們是與基督同工的;基督來到世上,要抹去一切的仇恨,在地上要宣告和平。(2)他們要被稱為神的兒子;這顯明了他們是神兒女的證據;神是他們的父,他們將要像神。神是和平之神;神的兒子是和平的君王;聖靈見證我們,作神的兒女,作和平的使者。神已經宣告,他已經同我們和好。對於那些彼此無情的人們,神不稱他們為自己的兒女;若使人和平的人,能夠得到神的祝福,那麼,那些使人失去和平的人,將要面臨怎樣的悲慘之境!從這裏我們看見,基督從不曾說,信仰應當用火、劍、殺伐來傳播;基督的門徒們,也不應當有傲慢和不可控制的狂熱。這世界之子,喜歡渾水摸魚;但是,神的兒女們應當是愛好和平、在地上安寧的人。
根據梁燕城博士所著的《兩約探秘》所提及,後世學家在參考過死海經卷中有關愛色尼派思想的主張後,認為這「天國八福氣」其實是耶穌對於當時在猶太社群廣泛流傳、愛色尼派所提倡的五福的回應,提倡以正面思想去取代額外的誡命。[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