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槽齒鱷屬學名Euthecodon)是侏儒鱷亞科下的一類已滅絕的長吻鱷魚。分佈於第三紀的非洲,其化石在肯雅特別常見。真槽齒鱷屬生存於早中新世至早更新世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種 ...
真槽齒鱷屬
化石時期:早中新世——早更新世23.03–0.781 Ma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鱷目 Crocodilia
科: 鱷科 Crocodylidae
亞科: 侏儒鱷亞科 Osteolaeminae
屬: 真槽齒鱷屬 Euthecodon
Fourtau, 1920
  • E. nitriae模式種Fourtau, 1920
  • 布氏真槽齒鱷 E. brumpti Joleaud, 1920
  • E. arambourgi Ginsburg and Buffetaut, 1978
Close

描述

Thumb
布氏真槽齒鱷(橙色)與其它鱷魚的體型對比

真槽齒鱷屬是一類大型的鱷亞科。 在圖爾卡納盆地發現的LT26306號標本,根據頭骨長度估計大約有10米長。[1]它有一個很長的狹窄吻部,並有深扇形背緣。 然而,它們的頭骨的體積很小,幾乎是方形的,顎部排列着細長的、大小和形狀相似的牙齒。 與幾乎所有其他鱷魚不同,真槽齒鱷屬只擁有四顆前頜齒。 由於長着尖銳且具有二叉的前頜齒,真槽齒鱷屬被認為是一類食魚者,或者食物中包含魚類。

發現與物種

收集到的現在已知為真槽齒鱷屬的化石材料最初被歸為切喙鱷屬,現代的馬來鱷是該屬的一員。這些標本來自於埃塞俄比亞的上新世Omo群。[2]根據在埃及Wadi Naturn發現的材料,真槽齒鱷屬於1920年首次命名。這些材料被認為與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標本屬於同一物種,但它似乎與切喙鱷屬不同。因此,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材料與來自埃及的材料一起重新分配到新屬中,該物種被命名為E. nitriae[3]

一個名為布氏真槽齒鱷(E. brumpti)的新物種是在肯雅洛薩加姆發現的,通過頭蓋骨和吻部的長度比例以及牙齒數量,可以將其與E. nitriae區分開來。[4][5][6]布氏真槽齒鱷與鱷屬都是在圖爾卡納盆地發現的最常見的鱷類化石之一。1992年,在洛薩干納丘魁組凱育蒙組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鉸接頭骨和下頜骨。[7]

吻部較短的E.arambourgi利比亞Gebel Zelten的早中新世沉積物中被發現。[8][9][10]來自非洲多個地區的標本分類在物種層面上並不確定,這些地區包括:早上新世利比亞的薩哈比組地層,中新世早期Rusinga島的維多利亞盆地地層,[11]肯雅Ombo的早中新世沉積物,[12]以及剛果早中新世時期的阿爾伯丁裂谷沉積物。[13][14]

系統發生學

真槽齒鱷最初被認為屬於切喙鱷亞科,它甚至被認為是一個直接演化自始長吻鱷屬的分支。[15][16]然而,它現在被認為屬於鱷科,過去認為它們與裂谷鱷屬侏儒鱷屬沃亞鱷屬有演化關係。[17][1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