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囊蟲屬(學名:Saccorhytus),又名皺囊動物,由單一物種冠狀皺囊蟲Saccorhytus coronarius)代表。大約生活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幸運期,曾被認為是已知最早、最原始的後口動物[1][2],但後續的研究確認其屬於原口動物中的蛻皮動物類群。[3][4]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二名法 ...
冠狀皺囊蟲
化石時期:540 Ma
寒武紀幸運期
Thumb
皺囊蟲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總門: 蛻皮動物總門 Ecdysozoa
演化支 皺囊動物 Saccorhytida
科: 皺囊蟲科 Saccorhytidae
Han, Shu, Ou and Conway Morris, 2017
屬: 皺囊蟲屬 Saccorhytus
Han, Shu, Ou and Conway Morris, 2017
種:
冠狀皺囊蟲 S. coronarius
二名法
Saccorhytus coronarius
Han, Shu, Ou and Conway Morris, 2017
關閉

皺囊蟲的化石是由來自英國中國德國的科學家團隊在中國陝西省發現的,[1]該研究結果於2017年1月首次發表。[5][6]

描述

皺囊蟲呈橢球形,成體大小約1.3毫米[5][7],腹面具有可伸縮的環狀口部[8] ,表面有4對體錐,卻無尾部和肛門。出現了被認為是鰓裂構造雛型的成對排水鰓孔的特徵。2022年,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長安大學、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國內外機構人員)發現,曾被解釋為「鰓孔」的結構很可能是封閉的具刺骨板在化石化過程中磨損形成的孔狀結構,皺囊蟲更可能是蛻皮動物而不是後口動物。[4]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