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魔龍屬名Tsaagan,意為「白色」)是一肉食性馳龍科獸腳亞目恐龍,生存在白堊紀晚期,發現於蒙古牙道黑達組英語Djadokhta Formation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白魔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75 Ma
Thumb
Thumb
正模標本骨骼重建圖(上)與復原圖(下)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演化支 真馳龍類 Eudromaeosauria
亞科: 伶盜龍亞科 Velociraptorinae
屬: 白魔龍屬 Tsaagan
Norell英語Mark Norell et al., 2006
模式種
白魔龍
Tsaagan mangas

Norell et al., 2006
Close

發現及命名

正模標本發現於1996年,最初被鑑定為伶盜龍的標本。但1998年5月的CT掃描證實這是一個新物種。2006年12月,馬克·諾瑞爾英語Mark Norell、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亞倫·透納(Alan Turner)、彼得·馬克維奇(Peter Makovicky)、瑞欽·巴思缽英語Rinchen Barsbold和提摩西·洛威(Timothy Rowe)敘述、命名了模式種,種名Tsaagan mangas轉寫自蒙古文的「цагаан мангас」,意即白色的怪獸,應將整個讀作一詞彙,使屬名來修飾種加詞[1]

正模標本IGM 100/1015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化石,發現於南戈壁省Xanadu附近的牙道黑達組地層,年代可追溯至坎潘階,約7500萬年前。是一個保存良好的頭骨與一系列10節頸椎,以及一塊破損的左肩胛骨,屬於一隻成年個體。[1]

敘述

白魔龍是中等體型的馳龍科。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英語Gregory S. Paul估計身長2公尺及體重15公斤。[2]頭骨外觀大致類似伶盜龍,但在許多細節上有所不同:如頂部更結實平滑。自衍徵包含:頭骨後部的基枕突(paroccipital processes)與基翼骨(basipterygoids)長;顴骨接觸鱗狀骨[1]

分類

白魔龍屬於馳龍科。最初諾瑞爾等人的支序分類學分析指出牠的確切位置屬於伶盜龍亞科[1]一份2010年的分析顯示牠與臨河盜龍近緣。[3]後續森特(2011)、透納,馬克維奇和諾瑞爾(2012)爭辯道精美臨河盜龍其實是白魔龍的次異名[4][5]徐,皮特曼等人(2015)透過提出臨河盜龍現有和新發現的解剖細節來反駁異名的假設。[6]

以下真馳龍類演化樹取自柯里和伊凡斯(2019)的種系發生學分析:[7]

真馳龍類 Eudromaeosauria

野蠻盜龍屬 Atrociraptor

蜥鳥盜龍屬 Saurornitholestes

達科他盜龍屬 Dakotaraptor

IGM 100/22IGM 100/23

北方爪龍屬 Boreonykus

馳龍屬 Dromaeosaurus

恐爪龍屬 Deinonychus

惡靈龍屬 Adasaurus

阿基里斯龍屬 Achillobator

猶他盜龍屬 Utahraptor

冥河盜龍屬 Acheroraptor

蒙古伶盜龍 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奧氏伶盜龍 Velociraptor osmolskae

臨河盜龍屬 Linheraptor

白魔龍屬 Tsaagan

古生態學

白魔龍是Ukhaa Tolgod地區唯一已知的馳龍科遺骸(其餘都是單獨的牙齒),但另一種馳龍科伶盜龍也來自同一地層。與白魔龍共享棲地的動物包含:原角龍鳥面龍、小型哺乳類重褶齒蝟多瘤齒獸目隱雄獸英語Kryptobaatar、許多蜥蜴、以及兩種尚未敘述的傷齒龍科和馳龍科。[6]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