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宮發言人(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中國大陸稱白宮新聞發言人,香港稱白宮發言人,台灣稱白宮發言人或白宮新聞秘書)[1][2],是白宮中的一個高級別行政官員職位,主要職責是擔任美國聯邦政府行政部門的發言人,尤其與美國總統、高級行政官員和政策有關的事務。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3月24日) |
美國白宮發言人 | |
---|---|
任命者 | 美國總統 |
設立 | 1929年 |
首任 | 佐治·愛德華·阿克森 |
網站 | 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 |
白宮發言人需要收集和發佈與美國總統及其領導的聯邦政府行政部門有關的新聞和信息,並且更重要的是要對於許多國內外的突發或關注度比較高的事件作出回應,其回應一般會被直接認為是美國總統所作出的官方回應。
白宮發言人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與新聞媒體保持高度互動,並且幾乎每天都要直接與常駐白宮新聞辦公廳的各大媒體組成的白宮記者團打交道並舉行新聞發佈會。
在美國建國後的前一個多世紀裏,白宮中並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大量為總統工作的幕僚及相應的辦公室。事實上一直到1929年,白宮發言人這一專門代替總統向各媒體發言的職位才首度設立[5],首任白宮發言人是佐治·愛德華·阿克森。
白宮發言人需要收集和發佈與美國總統及其領導的聯邦政府行政部門有關的新聞和信息,並對國內外的突發或關注度較高的事件作出回應,與媒體保持互動,並每天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所宣佈的常見事項包括總統工作日程及其具體進程、動向等。
# | 在任者 | 上任 | 離任 | 時任總統 |
---|---|---|---|---|
1 | 佐治·E·阿可森 | 1929年3月4日 | 1931年3月16日 | 夏拔·賀夫 |
2 | 希歐鐸·佐殊林 | 1931年3月16日 | 1933年3月4日 | |
3 | 史提芬·厄利 | 1933年3月4日 | 1945年3月29日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4 | 莊拿芬·W·丹尼爾斯 | 1945年3月29日 | 1945年5月15日 | |
哈利·S·杜魯門 | ||||
5 | 查理·格里菲斯·羅斯 | 1945年5月15日 | 1950年12月5日 | |
史提芬·厄利 代理 |
1950年12月5日 | 1950年12月18日 | ||
6 | 約瑟夫·謝特 | 1950年12月18日 | 1952年9月18日 | |
7 | 羅渣·圖比 | 1952年9月18日 | 1953年1月20日 | |
8 | 占士·哈格提 | 1953年1月20日 | 1961年1月20日 |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
9 | 皮埃爾·薩林格 | 1961年1月20日 | 1964年3月19日 | 約翰·F·甘迺迪 |
林登·B·詹森 | ||||
10 | 佐治·里迪 | 1964年3月19日 | 1965年7月8日 | |
11 | 比爾·莫耶斯 | 1965年7月8日 | 1967年2月1日 | |
12 | 佐治·基斯頓 | 1967年2月1日 | 1969年1月20日 | |
13 | 羅恩·齊格勒 | 1969年1月20日 | 1974年8月9日 | 李察·尼克遜 |
14 | 傑拉爾德·特霍斯特 | 1974年8月9日 | 1974年9月9日 | 傑拉爾德·福特 |
15 | 羅恩·尼森 | 1974年9月9日 | 1977年1月20日 | |
16 | 喬迪·鮑爾 | 1977年1月20日 | 1981年1月20日 | 占美·卡特 |
17 | 占士·布雷迪1 | 1981年1月20日 | 1981年3月30日/ 1989年1月20日 |
朗奴·列根 |
拉里·斯比克斯1 代理 |
1981年3月30日 | 1987年2月1日 | ||
18 | 費子水1[6] 代理 |
1987年2月1日 | 1993年1月20日 | |
喬治·H·W·布殊 | ||||
佐治·史提芬諾伯羅斯2 實際發言人 |
1993年1月20日 | 1993年6月7日 | 比爾·克林頓 | |
19 | 迪·迪·麥爾斯2, 3 | 1993年1月20日 | 1994年12月22日 | |
20 | 麥克·麥卡瑞 | 1994年12月22日 | 1998年8月4日 | |
21 | 喬·洛克哈特 | 1998年8月4日 | 2000年9月29日 | |
22 | 積·塞伊沃特 | 2000年9月30日 | 2001年1月20日 | |
23 | 阿里·弗萊斯徹 | 2001年1月20日 | 2003年7月15日 | 喬治·W·布殊 |
24 | 史葛·麥克里蘭 | 2003年7月15日 | 2006年5月10日 | |
25 | 羅拔·安東尼·斯諾 | 2006年5月10日 | 2007年9月14日 | |
26 | 達娜·佩里諾 | 2007年9月17日 | 2009年1月20日 | |
27 | 羅拔·傑斯 | 2009年1月20日 | 2011年2月11日 | 巴拉克·奧巴馬 |
28 | 傑·卡尼 | 2011年2月11日 | 2014年6月20日 | |
29 | 喬什·歐內斯特 | 2014年6月20日 | 2017年1月20日 | |
30 | 沙恩·斯派塞 | 2017年1月20日 | 2017年7月21日 | 當勞·特朗普 |
31 | 莎拉·桑德斯 | 2017年7月26日 | 2019年7月1日 | |
32 | 史提芬妮·格雷沙姆 | 2019年7月1日 | 2020年4月7日 | |
33 | 凱萊·麥肯阿尼 | 2020年4月7日 | 2021年1月20日 | |
34 | 珍·普薩基 | 2021年1月20日 | 2022年5月13日 | 祖·拜登 |
35 | 卡琳·珍-皮埃爾 4 | 2022年5月13日 | ||
36 | 卡羅琳·萊維特 5 | 2025年1月20日 | 候任 | 當勞·特朗普 |
1自列根遇刺案後開始就未曾再主持過新聞簡報記者會,但在列根卸任之前,他都保有新聞秘書的頭銜
2以媒體溝通中心主任的身分主持新聞簡報記者會
3首位女性白宮發言人
4 首位非裔女性及同性戀者白宮發言人
5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白宮發言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