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南京的县,中国历史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康元年(280年),東吳政權滅亡,西晉改建業為秣陵縣,又從秣陵縣分出臨江縣,次年更名為江寧縣。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復改蔣州為丹陽郡,二年(606年)建康、秣陵、同夏、丹陽、湖熟等縣合為江寧縣。縣治由江寧鎮遷至冶城(今南京市建鄴區朝天宮一帶)。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江寧縣為歸化縣,武德八年(625年)改稱金陵縣,武德九年(626年)遷於白下村,改稱白下縣,貞觀七年(633年)回歸舊治,貞觀九年(635年),恢復江寧縣名。至德二載(757年),在江寧縣設置江寧郡,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江寧縣改為上元縣[1]。
五代十國天祐十四年(917年),楊吳政權從上元縣分出江寧縣。兩縣同城而治,以秦淮河為界,河北為上元、河南為江寧,同屬昇州管轄。兩縣並存的局面持續了近千年。南唐期間,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時屬江寧府,南宋時屬建康府,元朝屬集慶路,明朝屬應天府、清朝屬江寧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與和州、滁州劃地給新置的江浦縣[2]。
中華民國建立後,於1912年撤上元縣、江寧縣置南京府。不久,南京府廢,仍置江寧縣。1927年,成立南京特別市,以江寧縣的城區,即明南京城為主體。但南京市政府與江蘇省政府就南京市的範圍,多有爭執(參見:南京市 (中華民國)#管轄範圍),而江寧縣也得以暫時留存。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3日,攻佔南京城。24日,解放軍第35軍第104、105師追擊潰逃的中華民國國軍,至湖熟、湯山等地。隨着效忠於中華民國政府的各類人員南逃,江寧縣政府瓦解。中共方面稱之為「江寧解放」。中共派出的接管江寧縣的工作隊,於26日,由胡宏率隊從鎮江抵達南京。28日,胡宏率工作隊和第八兵團的一個連進駐東山鎮(在今江寧區東山街道),在第35軍配合下,收容江寧縣政府殘留人員280餘人。同日,江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鎮江行政分區。宋波為江寧縣縣長,王風先為副縣長。5月2日,組成中共江寧縣委,胡宏為中共江寧縣委書記。至5月底,江寧縣所轄47個鄉鎮全部建立起相應的人民政府[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寧縣初屬鎮江專區,後屬南京市。1962年,再度劃入鎮江專區。1971年,由鎮江地區劃回南京市。2000年,江寧撤縣設江寧區,成為南京市11個市轄區之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