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登嘉樓唐人坡(馬來語:Kampung Cina,爪夷文:كامڤوڠ چينا,白話字:tn̂g-lâng-pho)是一個位於馬來西亞登嘉樓首府瓜拉登嘉樓的唐人街,坐落於萬達路(Jalan Bandar,前稱Jalan Kampung Cina)及瓜登市中心靠近即將流入南海的登嘉樓河。登嘉樓唐人坡是東南亞最早的華人聚集地之一,而區內有莊嚴的舊式住宅、寺廟、店屋和商業場所。該唐人坡規模小,但其道路兩旁皆有豐富多彩的復古商店。
瓜拉登嘉樓唐人街在十九世紀末由當地華社創立。它曾經是當地的商貿樞紐,並幫助瓜拉登嘉樓升格為今日的繁榮和平。華人先賢根據其家鄉的模樣建造傳統商店。該建築物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紀念碑觀察計劃宣佈為遺產,[1]並每年資助該地進行保護。
瓜拉登嘉樓的唐人街靠近瓜拉登加樓市中心,是瓜拉登嘉樓的主要華人聚居點。1719年,華人村莊聚居點的房屋比現有商店超過1000座,這些建築至少有200年的歷史,期間曾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約瑟夫·傑克遜上尉訪問,並記載在兩人的文庫,與其相同的有1893年的托馬斯·約翰·紐伯爾德、1836年的文西阿都拉等人。[2]然而,1880年代初的一場大火幾乎摧毀了該地大部分的房屋,隨後許多房屋亦被重建。[3][4]
唐人坡開埠的具體日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因為當地尚未進行考古挖掘,以保存其作為城市一部分的價值。許多現居在唐人坡的華人可能是在16世紀下南洋來到登嘉樓定居的第一批華人後裔。[2]因此,許多居民將他們的房子視為祖先遺留下來的家產,並將房子傳給下一代。如今,多間老舊失修的房屋在進行保護及改造工程。
當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約瑟夫·傑克遜船長分別在1719年和1764年訪問瓜拉登嘉樓時,他們在報告中記載了唐人坡華人的存在。亞歷山大寫道:[5]
(原文)Trangano ........ about one thousand houses in it, not built in regular streets, ....... The Town is above half-peopled with Chinese, who have a good trade for three to four Jonks yearly, ....... The product of the country are Pepper and Gold, which are mostly exported by the Chinese. About 300 tons are the common Export of Pepper, ........
——Alexander Hamilton
(中譯)瓜登.......有大約一千座房子,並沒有建在平常的街道,.......市內一半以上的居民為華人,每年約三四艘中國船隻前來瓜登,.......該國主要生產胡椒和黃金,多數由華人負責進行貿易出口。另外。其中出口的約300噸為普通的胡椒,........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1838 年,當文學作家文西阿都拉來到瓜登時,他看到這裏已經形成一個規模頗大的華人社區,當時瓜登已有一名華人甲必丹,名為甲必丹林永發(1798-1847),也是瓜登的第三位甲必丹。他也很可能看到在蘇丹穆罕默德期間建立的混凝土橋樑(1837-1839年),因為在他1838年第二次訪問這裏時在書中提到橋樑。
1839年,托馬斯·約翰·紐伯爾德(Thomas John Newbold)也提到了瓜登:
(原文)... the Malay town of Tringanu in 1828 was large and populous .... The Chinese are numerous, and live principally in strong brick-built houses, which now exhibit every appearance of an old and long established colony. The Chinese population of the town is estimated at 600, that of the Malays from 15,000 to 20,000.[6]
——Thomas John Newbold, English soldier, traveller and orientalist.
(中譯)... 1828年的馬來小鎮瓜登不僅是大而且人口多.... 華人很多,主要住在堅固的磚房,瓜登現在已經像一個古老而悠久的殖民地區。該鎮的華人口估計有600人,馬來人人口有1萬5至2萬人。[6]
——托馬斯·約翰·紐伯爾德,英國士兵,旅行家和東方學者。
早在十世紀(宋朝),中國的書冊中就已經提到登嘉樓的港口。爪哇14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的記錄中也將瓜登列為其貿易中心名單。一些證據指出唐人坡可能是在中國海軍鄭和返回中國的1419至1719之後,亞歷山大和約瑟夫在1719至1720年訪問了瓜登期間之前左右開埠。
相信明朝的親善大使鄭和在公元1414年曾帶領一艘龐大的船並有約二百艘船隻和約28,000名海軍官員和船員伴隨其前往瓜登。這是根據鄭和在第四次訪問西域時所訪問繪製的地圖來作為證據。
在鄭和訪問之後,中國海岸地區的農民,其中以福建省的漳州市人佔多,先到登嘉樓達都山和尼魯斯河沿岸定居。登嘉樓華人先賢在當時將尼魯斯河命名為「三保港」(意為鄭和的河,在這裏「三保」指鄭和,「港」在方言中意思為河),並在日郎(Jeram)建了三保廟以紀念鄭和。[5]
唐人坡的華人主要在海濱地區進行貿易,並在當地統治者的特許權下從事貿易,其業務包括從附近的馬來社區出售和交易紡織品、金屬製品和木製品等手工藝品,以及商業貿易,出口絲綢、春黃菊、樟腦、胡椒和黃金等商品至外國。[3]
到十九世紀中期,隨着錫礦和工業的蓬勃發展,瓜登和整個馬來亞的華人人口隨着新移民的到來而大大增加。位於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的瓜登是早期從中國至東南亞的貿易路線的停留處。那些愛上這片土地的人在這裏短暫停留後,便繼續坐船前往霹靂州和吉隆坡以進行採礦作業。唐人坡也成為瓜登華人人口最多的地區。
唐人坡大約在300多年前由華南地區的商人開埠,是瓜拉登嘉樓第一個商業和貿易區,區內最古老的建築(其中許多為店屋)可追溯到十九世紀末。[7]時至今日,這裏還有超過270個戰前華人店屋。[8]這些商店中的許多原本是用磚、石膏和木材製成的。目前,由於一些建築年久失修,所以當地開始對一些建築物進行裝修。
早期的華人移民選擇在登嘉樓河河床附近建造店屋,因為該位置能讓船隻直接通往海港。[9] 如其他馬來西亞州屬的典型唐人街一樣,這裏的建築融合了各種風格,如典型的中國南方設計、[3] 新古典或裝飾風藝術。[10]這些店鋪的外觀根據其風格而有所不同。例如,新古典主義建築的裝飾相當精緻和華麗,而較舊的建築通常是平淡和簡單的。
唐人坡的每個店屋都不是獨立的建築。相反,許多不同的店屋彼此連接並形成一個似走廊的結構。許多後巷將這些走廊分開。唐人街的店屋是商業建築,也是私人建築,大部分高兩層樓。擁有商業店鋪(如雜貨店、輕工業或倉庫)的家庭通常將使用地面樓進行商業和貿易,並居住在較高的樓層。[11][12]許多店屋都具備「五腳基」(Kaki Lima)一個位於店屋前的通道。之所以稱為「五腳基」是因為早期店屋前的通道寬度為五英尺,而後來屋前走廊的規定寬度也調整至七英尺半。[11]
登嘉樓唐人坡的文化是馬來西亞和中國傳統與生活方式的混合體。中國傳統習俗在唐人坡內隨處可見,而當地居民也慶祝春節的來臨。唐人坡在登嘉樓馬來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土生華人社區,在當地被稱為「美娘阿旺」。儘管登州「美娘與阿旺」與馬六甲、檳城的「峇峇娘惹」土生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起居作息上,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形成了獨特的次文化和生活方式。美娘阿旺社區主要居住在唐人坡和瓜登市區14公里外的豬莪(Tirok)。[13]
與檳島和馬六甲的峇峇娘惹相似,登嘉樓土生華人婦女的傳統服裝是哥峇雅的Potong Kot款式。而典型的哥峇雅擁有許多刺繡。[14]
當地的華人飲食(特別是土生華人)受到東海岸文化的影響。其中有由江魚仔製成的Budu魚醬。而主要登嘉樓華人美食都可以在唐人坡找到這裏可以找到。[8][15][16]唐人坡也有許多傳統咖啡店(Kopitiam)、咖啡店和餐廳,其中大部分售賣華族美食,一些也有售賣馬來和印度美食。
顧名思義,唐人坡的居民和商家大多數為華人,不過現在也有一些馬來人和印度商人。[15]小雜貨店、肉店、五金店、傳統咖啡店、咖啡館、餐館等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唐人坡的許多店鋪已經在這裏經營了數十年,並將他們的店鋪交給下一代經營。
2004年,當地政府宣佈將擁有的多樣歷史建築的唐人坡憲報為登嘉樓的文化遺產。作為瓜登華社的核心地帶,建於1801年和1896年的和安宮和天后宮皆位於此。和安宮擁有一尊媽祖神像。不辛的是,一場火災燒毀了60%的寺廟結構。在修復工程完工後和安宮便再次對外開放。[17]另一個地標為建於19世紀的老爹井,其在1875年落成,據信是由林慶雲(1820-1882)於1875年挖掘建成的並對外開放,為社區提供水源。[18]它旁邊建有兩個六米高的獨立浴室,並分別供男女使用。[8]即使經過多年歲月,它仍然向唐人街的居民提供潔淨的水。
這裏的許多建築在不破壞遺產的價值下進行復原和美化活動以使其更具吸引力。[19]雖然店鋪仍然保留其獨特的特點,但卻比以往更加明亮。目前仍然可以看到在幾個店屋正在進行維修工作。唐人坡的許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壁畫。唐人坡的新景點是它的後巷,因其被美化成具有各種主題後巷。例如,最窄的後巷海龜巷的牆壁和地磚被畫上各種海龜的圖案。黃新禧文化街是另一個具有主題的後巷。這條小巷置放了一個殖民地時代的電話亭和一個經典的紅色鐵製郵箱(目前仍在使用中)。牆壁則展出唐人坡店屋的舊標誌牌和幾幅漢朝時代的詩畫。這些後巷已吸引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20][21]
唐人坡也以其當地美食聞名,如方形小麵包(Roti paung)、榴槤蛋糕和由寶刀魚製成的白色條狀魚餅。當地擁有許多美食中心和現代餐館,售賣馬來西亞三大民族的美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