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亦稱瘦金書、鶴體,楷書的一種,由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所創。宋徽宗趙佶的楷書字體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柳公權等人的風格,並創出新意,運筆挺勁犀利。蔡絛《鐵圍山叢談》提及趙佶書法學黃庭堅,但徽宗傳世法書並無任何山谷遺意,故此說存疑。[1]
瘦金體的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風格相當獨特,灑脫明快,氣韻脫俗的字體,今日的「仿宋體」,亦是從此中脫出。瘦金體線條剛勁硬朗,與「柳骨」同類,而不類「顏筋」之柔勁強韌。[2]
古人評論
- 蔡絛《鐵圍山叢談》
“ | 裕陵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 | ” |
“ | 徽宗行,草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
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 |
” |
現代應用
時至現代,為求電腦與傳統書法藝術之相輔相成,瘦金體被收入為一種電腦字型。目前有漢儀科印開發的瘦金書、華康科技(現名威鋒數位)開發的徽宗宮體以及方正集團開發的瘦金書等,且分別含有繁體、簡體兩個版本。
在中國大陸,一般建築製圖所用之字體,即為類瘦金體(仿宋體),通稱「工程字」。為建築土木科組之新生於製圖課程時須練習的第一道習題,且必須練到隨時都能寫出之,不論以後是否繼續從事建築土木業,都必須於簽寫正式文件時使用。
民國時代,廣自書局印行之《駢體文鈔》、《古文觀止》、《十三家詩鈔》等,即為手雕仿宋體,其造工精美,惜字版毀於日軍侵華期間。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