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宿星流(或畢宿移動星群)是一個分散的恆星集團,但與更大的畢宿星團有着類似的移動軌跡。在1869年,Richard A. Proctor觀測到有許多恆星距離畢宿星團很遠的恆星,在空間中有着與畢宿星團相似的運動[1]。在1908年,劉易斯·博斯以將近25年的觀測報告支持對這些星星的論點,並將這些有着共同運動的恆星稱為金牛座星流(現在一般稱為畢宿星流,或依據Eggen的說法,這是一個初始質量更大、有着更多恆星群聚的集團,畢宿超級星團,蒸發掉部分後的遺跡[2])。Boss發表了一個圖表,追溯出這些分散的恆星有着一個共同運動的收斂點[3]。
Eggen認為這樣的集團事實上是一個已經潰散的星團的遺跡,他也表示,這種現象也可能是某種動力學機制的結果。Famaey B等人的報告也已經證實85%的畢宿星流中的恆星與原始集團中的恆星有着不同的年齡和金屬量;它們的共同運動是受到銀河系中心的棒狀質量旋轉的潮汐所影響[4]。整個畢宿星流剩餘的成員,有熱系外行星的時鐘座ι,最近也被認為是從原始的畢宿星團中逃逸出來的成員[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