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蒙古語ᠣᠢᠷᠠᠳ東部標準音[œːrd]衛拉特(新疆)方言[øːrd]中蒙通用轉寫Oirad西里爾字母Ойрад衛拉特蒙古語ᡆᡅᠷᠠᡑ Oirad,現代音Өөрд Öörd衛拉特突厥語Ойрот Oyrot)是位於蒙古高原西部的部族元代斡亦剌惕明代時稱西蒙古為瓦剌Wǎlà/Wǎlā明代蒙古還包括東蒙古等勢力)、清代衛拉特厄魯特等稱呼。其實「斡亦剌」或「瓦剌」是oira(衛拉)的漢語別譯,d(惕/特)是蒙古語的複數詞綴,斡亦剌惕/衛拉特即「眾瓦剌」。

歷史上蒙古高原的民族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在古代兩分為「草原百姓」(以傳統游牧蒙古族為主)和「林中百姓」(蒙古語ойн иргэн轉寫hoi-yin irgen,包括斡亦剌惕、不里牙惕等森林部族),到後來主要分為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為主)等兩大蒙古語族群。「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鄰近者」[1]。現代也稱之為漠西蒙古,意即居住於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部族。

在蒙古史籍中,瓦剌通常被稱為衛拉特而非蒙古人,而瓦剌在西部蒙古週鄰突厥系諸部的長期影響下亦有突厥化的跡象,讓瓦剌跟東部蒙古諸部更加不同。1640年9月,喀爾喀蒙古四衛拉特的王公們制定的《喀爾喀—衛拉特法典》條款就稱雙方為「蒙古和衛拉特」[2]

起源

蒙古歷史
蒙古歷史
蒙古高原歷史系列條目
匈奴 東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鮮卑
鮮卑 丁零
柔然 高車
突厥汗國 鐵勒
東突厥
薛延陀
唐朝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後突厥汗國
回鶻汗國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遼朝 克烈 乃蠻
蒙兀
蒙古帝國(諸汗國
元朝嶺北等處行中書省
北元後蒙古帝國時期
韃靼(東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爾喀 四衛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準噶爾汗國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內札薩克·外札薩克
中華民國境內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國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國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國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義


瓦剌先世被稱為「斡亦剌惕」。原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區。過着以狩獵為主、輔以漁牧的生活,為「林中百姓」的一部分。人數眾多分成許多分支,各有其名。屬獨立系族之一,但由於與週鄰突厥系諸部長期交錯雜居,在語言等方面又具有突厥系的某些特點。瓦剌有四大部或四萬戶,其中包括許多古老的蒙古語部落和突厥語部落。

成吉思汗立國時,斡亦剌惕的首領忽都合別乞領有四千戶。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有世婚關係,在蒙古帝國中一直享有「親視諸王」的特殊地位。14世紀時,以元朝皇室衰微,遂聯合卓里克圖汗推翻北元殘餘,乘機擴大實力,積極參予蒙古高原各派系紛爭。

歷史

瓦剌興起

1399年(明建文元年),蒙古大汗額勒伯克讓原本突厥系領袖烏格齊哈什哈下屬馬哈木管理瓦剌各部,此事激起了原統轄瓦剌的烏格齊哈什哈的不滿,他於是起兵殺了額勒伯克。瓦剌乘機擺脫蒙古大汗的統治,時稱「四萬衛拉特」,或稱四衛拉特,同以「四十萬蒙古」自居的東蒙古統治集團進行鬥爭。

在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領瓦剌時,瓦剌實力相當強大,轄境除葉尼塞河上游外,還包括額爾齊斯河上游、科布多東南扎布汗河流域等地。他們為同控制着蒙古汗位的東蒙古貴族分庭抗禮,並進而稱雄於塞北,一面結好於明廷,遣使向明廷貢馬。

1414年,明成祖統兵北征蒙古,與瓦剌戰於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馬哈木敗。東蒙古太師阿魯台又發兵往擊。馬哈木又敗,積憂憤死。馬哈木的兒子脫懽繼襲,明廷仍封之為順寧王。

1423年,阿魯台與明廷關係惡化,被明軍擊敗,脫懽乘隙於飲馬河(今克魯倫河)破其眾,俘其大量馬駝牛羊和部眾。飲馬河之捷,使脫懽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大大加強,此後他兼併太平、把禿孛羅屬眾,統一瓦剌各部。

1434年,瓦剌又出兵擊阿魯台於母納山(今內蒙古烏拉山)、殺阿魯台及其部下都督同知失捏干,盡收其部眾,東西蒙古一時俱為所有。脫懽本欲自立為可汗,但因他不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受到部下的強烈反對。於是擁立脫脫不花,並讓其管轄阿魯台舊有部眾,居住於呼倫貝爾草原一帶;又將女兒嫁與脫脫不花為妻,自為太師,居住漠北,直接掌握蒙古的政治、經濟實權。

1439年,脫懽病死,子也先繼位,瓦剌在其統治時期,勢力達到全盛。瓦剌控制東部蒙古各部,一面又利用軍事征討、封官設治、聯姻結盟等手段,把乞兒吉思、哈密、沙州、罕東、赤斤、兀良哈三衛等,分別置於自己統治之下。又結好女真各部,使之為其效力。極盛時勢力東抵朝鮮,西部至塔拉斯河並與巴爾喀什湖以西的金帳汗國接壤,北括貝加爾湖及南西伯利亞,南臨明長城

土木堡之變

在也先統治初期,瓦剌與明廷關係比較密切。1449年夏,也先出兵進攻大同宣府遼東甘肅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慫恿下率兵親征,也先誘明軍至大同,破其前鋒。接着,又聚軍於土木堡,殲滅明軍主力,俘明英宗以去,史稱為土木堡之變。同年十月,也先進圍北京,企圖迫明廷訂城下之盟。但因北京的明軍和市民奮力抵抗,也先計劃未能實現。由於傷亡慘重,加上兵士厭戰,內部矛盾重重。1450年也先被迫將明英宗送還,雙方重新恢復正常通貢互市關係。

也先與脫脫不花向來不相睦。脫脫不花名義上雖然是可汗,但實際權力卻操在也先手裏。也先自恃勢強,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為「太子」,脫脫不花拒之,雙方發生激烈戰爭。脫脫不花初與弟阿噶巴爾濟聯兵,彼此實力大致相當,難分勝負。後因兄弟內訌,阿噶巴爾濟叛投也先。脫脫不花勢孤被敗,遁入兀良哈(烏梁海)。脫脫不花死後,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隨後瓦剌內亂,也先被殺,蒙古各部重新分裂。

西蒙古

後來蒙古本部達延汗再興,瓦剌部則移師西北地區,勢力一度擴張至伊犁河流域一帶。為了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阿失帖木兒還不時遣使向明朝通貢。16世紀,在俺答汗等的持續打擊下,瓦剌勢力衰落,退出了今天蒙古國所屬的漠北地區,當地被外喀爾喀佔領。到16世紀末,瓦剌在達賴泰什哈喇忽剌博貝密爾咱和鄂爾勒克領導下重新復興,瓦剌繼續在額爾齊斯河附近地區存在,直至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併。

17世紀初,瓦剌分為四大部:杜爾伯特綽羅斯氏)、準噶爾綽羅斯氏)、和碩特(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兒之後)、土爾扈特。另有輝特等小部。準噶爾部強勢控制天山南北,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和碩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領下遷到青海

清代

清代以後稱瓦剌為厄魯特,也有額魯特(Uuld)之寫法。

土爾扈特部原游牧於塔爾巴哈台附近的雅爾地區,1630年代其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因與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成立卡爾梅克汗國,1750年開始歸順清朝,史稱土爾扈特部東歸。

杜爾伯特部牧於額爾齊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厄魯特部以塔爾巴哈台和伊犁為中心,牧於額爾齊斯河上游至巴爾喀什湖,南至烏魯木齊、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廣闊地區;準噶爾部位於和碩特部之東,以和布克沙里為中心,北至額爾齊斯河上游左岸,東至阿爾泰,南至準噶爾盆地,在1759年為清軍所滅;輝特部牧於裕勒都斯河流域。其中,和碩特部首領擔任衛拉特盟主。噶爾丹時期四部共有二十萬戶,六十多萬人。

衛拉特部首領列表

More information 別號, 名諱 ...
瓦剌太師或部落盟主
別號 名諱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孛罕 ?-13世紀末 ?-13世紀末 傳說人物
烏林台巴達 ?-13世紀末 ?-13世紀末 傳說人物
達裕(太尉 浩海 ?-1399年 ?-1399年
烏格齊·哈什哈 猛可帖木兒 ?-1409年 1399年-1409年 攻殺大汗,瓦剌脫離蒙古本部[3][4]
巴圖拉丞相
順寧王
馬哈木 ?-1416年 1409年-1416年 向明朝稱臣[3][4]
脫懽 ?-1439年 1416年-1439年 征服蒙古本部
大元田盛大可汗 也先 1407年-1454年 1439年-1454年 廢黜黃金家族後裔,自立為大汗[5]
阿失帖木兒 ?-1478年 1454年-1478年
克舍 ?-1486年 1478年-1486年
小列禿王 養罕 ?-? 1486年-1495年 阿沙阿力古多等互相仇殺
密爾咱(米爾扎 博貝 ?-? 16世紀前半葉 卜六繼承養罕之部落
哈尼諾顏 洪果爾 ?-? 1530年後-16世紀末 翁郭楚所屬部落,被土默特俺答汗征服[6]
拜巴噶斯 ?-? 1600年後-1625年 布拉所屬諸部被土默特喀爾喀瓜分[6]
哈喇忽剌 ?-1634年 17世紀初-1634年 脫離喀爾喀阿拉坦汗[6]
Close


準噶爾部

More information 名號, 在位時間 ...
名號 在位時間
巴圖爾琿台吉 1634年-1653年
僧格 1653年-1671年
噶爾丹 1671年-1697年
策妄阿拉布坦 1697年-1727年
噶爾丹策零 1727年-1745年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爾 1745年-1750年
喇嘛達爾扎 1750年-1753年
達瓦齊 1750年-1755年
阿睦爾撒納 1755年-1757年
Close

杜爾伯特部

More information 名號, 在位時間 ...
名號 在位時間
達賴泰什 ?-1638年
鄂木布岱青和碩齊 1638年-1644年
托因 1644年-?
察袞 ?-?
丹津 ?-?
車凌 ?-1753年
Close

和碩特部

More information 汗號, 名號 ...
汗號 名號 在位時間
固始汗 圖魯拜琥 1606年-1654年
鄂齊爾圖汗 1654年-1675年
達延鄂齊爾汗 1654年-1670年
達賴汗 朋素克 1671年-1701年
拉藏汗 1701年-1717年
羅卜藏丹津 1714年-1755年
Close

土爾扈特部

More information 名號, 在位時間 ...
名號 在位時間
和鄂爾勒克 1628年-1643年
書庫爾岱青 1645年-1667年
朋楚克 1667年-1670年
阿玉奇 1670年-1724年
策凌敦多布 1724年-1735年
敦羅卜旺布 1735年-1741年
敦羅布剌什 1741年-1761年
渥巴錫 1761年-1771年
Close

關聯條目

清代蒙古

四十四萬蒙古和衛拉特(明代蒙古)

前面為《明史》稱謂,括號內為蒙古史書稱謂[7]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