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伊舍爾加瓦伊什維爾卡斯VaišelgaVaišvilkas,也被拼為VojszalakVojšalkVaišalgas[1] 白俄羅斯語Войшалк,[2]俄語:Войшелк波蘭語Wojsiełk;1268年12月9日被殺)是立陶宛大公(1264年-1267年),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立陶宛國王明道加斯的兒子。

Thumb
16世紀至17世紀的後人想像出的肖像
Thumb
可能是由瓦伊什維爾卡斯所建立的修道院(納波倫·奧爾達繪)

瓦伊什維爾卡斯的青年經歷沒有記載,他唯一一次出現在史冊中是在1254年,他以他父王明道加斯的名義,與哈利奇-沃里希連丹尼爾簽署條約。在條約中,哈利奇-沃里希連將黑魯塞尼亞及其中心新格魯多克交給立陶宛。因此,具體說來,是將瓦伊什維爾卡斯的妹妹嫁給丹尼爾的兒子斯瓦爾恩[3]瓦伊什維爾卡斯被指名為一些領地的公爵。在昄依希臘東正教後,他便迷醉於宗教生活,以至於他將她的頭銜和土地都交給了哈利奇的丹尼爾之子,羅曼·達尼洛維奇手中。[3]他成立了一個修道院,傳統上被認為是尼曼河岸的拉夫拉謝夫修道院,之後瓦伊什維爾卡斯便進入修道院成為修道士。[4]他動身去希臘阿索斯山朝聖。但因為巴爾幹地區戰亂不斷,他沒到目的地便中途折返,回到新格魯多克。[3]

1264年,他躲過了特萊尼奧塔道曼塔斯對他父親和他兩個弟弟的暗殺。特萊尼奧塔被明道加斯的前仆所殺。瓦伊什維爾卡斯與他的妹夫斯瓦爾恩聯盟。他們試圖控制黑魯塞尼亞和立陶宛公國[5]隨後他們發起對納爾希亞德爾圖瓦的進攻,因為這兩個地方反明道加斯和瓦伊什維爾卡斯的中心。[6]納爾希亞公爵道曼塔斯被迫逃到普斯科夫。納西亞另一位有影響力的公爵蘇克塞則逃到利沃尼亞。瓦伊什維爾卡斯成為立陶宛大公。作為基督徒,他希望與條頓騎士團利沃尼亞騎士團保持良好關係。他與利沃尼亞簽署關於道加瓦河貿易的和約。[3]立陶宛不再支持大普魯士起義,騎士團對瑟米加利亞人庫洛尼亞人的討伐未受干擾。瓦伊什維爾卡斯與斯瓦爾恩一道在1265年進攻波蘭,以報1264年約特溫吉亞人被滅絕之仇。[5]

1267年,他決定回歸修道院生活,瓦伊什維爾卡斯將大公的稱號交給斯瓦爾恩。一年後他被斯瓦爾恩的兄長列夫一世殺害,因為後者對瓦伊什維爾卡斯沒將權力分給他和他弟弟(斯瓦爾恩)一事大為惱怒。[5]他被葬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聖母升天教堂附近。

名字

大公原來的立陶宛語名究竟是何讓諸多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感到頭疼。對大公的名字進行恢復後,他們得到了兩個名字,且都可靠,一個就是「瓦伊什維爾卡斯」(Vaišvilkas),源自Woyszwiłk,另一個是「瓦伊舍爾加」(Vaišelga),源自Vojšalk卡濟米埃拉斯·布加第一個將大公的名字恢復為Vaišvilkas[7]事實上,雙詞根名的第一個部分vaiš-沒有爭議,在多個類似的名字中得到證實。但是,第二個部分-vilkas(意為)則幾乎不曾立陶宛姓名中出現過。[7]這使得大公名字的最初形式應為「瓦伊什維拉斯」(Vaišvilas)的假說橫空出世。[8]另一種名字「瓦伊舍爾加」/「瓦伊沙爾加」(Vaišelga/Vaišalga)在歷史作品中更受歡迎,雖然第二個部分-alg/-elg的來歷並不完全明確。[8]最終,部分研究者甚至提出他有兩個名字,其一為「瓦伊什維拉斯」(Vaišvilas)。[9]

參見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