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拉哈拉 (墨西哥)
墨西哥西部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瓜達拉哈拉市(西班牙語:Guadalajara,發音:[ɡwaðalaˈxaɾa] (ⓘ);納瓦特爾語:Atemaxac)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首府,也是瓜達拉哈拉大都市區的首府、墨西哥第七大城市。瓜達拉哈拉市地處墨西哥西太平洋區,在哈里斯科州的中心,建立於1542年,面積187.9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60米。
瓜達拉哈拉 Guadalajara Atemaxac | |
---|---|
城市 | |
綽號:La Perla de Occidente, La Perla Tapatía, La Ciudad de las Rosas, El Silicon Valley de México(西班牙文) (西方之珠、玫瑰之城、墨西哥矽谷) | |
![]() 瓜達拉哈拉在哈利斯科州的位置 | |
瓜達拉哈拉在墨西哥的位置 | |
坐標:20°39′58″N 103°21′07″W | |
國家 | ![]() |
州 | 哈利斯科州 |
建立 | 1542年2月14日 |
創始人 | Cristóbal de Oñate |
政府 | |
• 市長 | Pablo Lemus Navarro (MC
![]() |
面積 | |
• 城市 | 340.91 平方公里(131.63 平方英里) |
海拔 | 1,566 公尺(5,138 英尺) |
人口(2016年) | |
• 城市 | 1,460,148(全國第3名)人 |
• 密度 | 4,283人/平方公里(11,093人/平方英里) |
• 市區 | 4,434,878 |
時區 | 北美中部時區(UTC-5) |
郵政號碼 | 44100–44990 |
電話區號 | +52 33 |
網站 | guadalajara |
1532年初,巴斯克征服者克里斯托瓦爾·德·奧尼亞特在努尼奧·德·古斯曼的探險中在瓜達拉哈拉地區建立了定居點。該定居點被重新命名並搬遷了數次,然後以古斯曼的出生地命名為瓜達拉哈拉,並在1542年定址於現在的阿特馬哈克山谷。1539年11月8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授予新城徽章和城市頭銜,並將其確立為新西班牙總督轄區的一部分新加利西亞王國的首都。1572年後,瓜達拉哈拉皇家法院,以前隸屬於墨西哥城,成為新西班牙唯一一個對新加利西亞擁有自治權的機構,這是由於發現白銀後王國財富迅速增長。到18世紀,瓜達拉哈拉已經成為墨西哥第二大城市,此前在17世紀20年代和60年代發生了大規模的殖民移民。墨西哥獨立戰爭期間,獨立領袖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於1810年在瓜達拉哈拉建立了墨西哥第一個革命政府。隨着工業革命的到來,這座城市在波菲里亞托(1876-1911)時期蓬勃發展,但在墨西哥革命(1910-1920)期間,它的增長受到了嚴重阻礙。1929年,基督戰爭在城市範圍內結束,當時總統普盧塔科·埃利亞斯·卡列斯宣佈「瓜達拉哈拉呼籲」。在20世紀餘下的時間裏,這座城市持續增長,20世紀60年代都會區人口達到100萬,20世紀90年代超過300萬。
瓜達拉哈拉是Gamma+全球城市,也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它是墨西哥文化的眾多支柱的所在地,包括街頭樂隊、龍舌蘭酒和燉肉,並舉辦了許多著名的活動,包括拉丁美洲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瓜達拉哈拉國際電影節和美洲最大的書展瓜達拉哈拉國際書展。2005年,這座城市當選美洲文化之都,舉辦了許多全球性活動,包括197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198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1991年第一屆伊比利亞-美洲高峰會和2011年泛美運動會。該市擁有眾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包括瓜達拉哈拉大學和瓜達拉哈拉自治大學,這兩所大學是墨西哥排名最高的大學。[1]
名稱
瓜達拉哈拉是沿用了西班牙城市瓜達拉哈拉的名字,來源於阿拉伯語,是「石頭之河」或「要塞之谷」的意思。它的其中一個建立者努尼奧·德·古斯曼將它確定為自己的榮譽故鄉時,以自己出生城市的名字將其命名。
徽章

瓜達拉哈拉的徽章或印章由一塊藍色的田野、一棵輪廓分明的青松、兩隻彩色的獅子組成,在額頭和樹幹上的腿對面,刺繡是金色的,由七條紅色的徽章組成。對於郵票、封閉式頭盔和西梅拉的紅色旗幟,上面掛着耶路撒冷十字和使用相同顏色長矛作為軸的十字架,覆蓋是金色和藍色交替的。
藍色的田野意味着忠誠和寧靜,綠色的松樹意味着高尚的思想,獅子代表主權和好戰精神,手臂意味着保護、寵愛和純潔的感情,為1227年與摩爾人的巴埃薩戰役致敬。頭盔代表貴族頭銜,戰鬥的勝利,耶路撒冷十字意味着征服者是十字軍戰士的後代,長矛象徵着謹慎的力量。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於1539年將城市頭銜授予瓜達拉哈拉並授予盾徽。
歷史
與周邊地區不同,中部阿特馬哈克山谷(瓜達拉哈拉所在地)沒有人類定居點。在阿特馬哈克山谷以東是托納拉人和提特蘭人。極端的是薩波潘、阿特馬哈克、索基潘、特希斯坦、科尤拉和溫蒂坦。
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包括曾經的四個人口中心,因為梅斯基坦、阿納爾科和梅西卡爾津戈的村莊於1669年被併入阿特馬哈克據點。[2]

瓜達拉哈拉最初是在其他三個地點建立的,然後搬到了現在的位置。1532年,第一個殖民定居點位於薩卡特卡斯的Mesa del Cerro,即現在的諾奇斯特蘭。受努諾·德·古斯曼的委託,克里斯托瓦爾·德·奧尼亞特對該遺址進行了殖民統治,目的是確保之前的征服,並「保衛」他們免受「仍然敵對的土著人」的攻擊。由於缺乏可用的水源,這個殖民定居點並沒有持續多久。1533年,它被移至托納拉附近的一個地點。四年後,古斯曼下令將該村遷至特拉科坦。在此期間,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授予這座城市至今仍保留的徽章。[2]
在米克斯通戰爭(1540-1542)期間,卡克斯坎人、波特庫克斯人和薩卡特科人在特納馬斯特萊的指揮下對殖民者進行反擊。[2]這場戰爭是為了回應努諾·德·古斯曼對土著人民的惡劣待遇,特別是對被俘土著人的奴役。在多次失敗後,總督安東尼奧·德門多薩接管了西班牙鎮壓起義的行動。門多薩做出了釋放被奴役的土著人民和給予大赦等讓步後,衝突終於結束。瓜達拉哈拉在戰爭中幾乎沒有倖存下來,村民們將他們的倖存歸功於大天使米迦勒,他至今仍是這座城市的主保人。
戰爭結束後,這座城市再次被轉移——這次是在一個更具防禦性的地方。最終的搬遷將被證明是永久性的。1542年,記錄顯示瓜達拉哈拉有126人居住。同年,西班牙國王授予它城市地位。瓜達拉哈拉於1542年2月14日在阿特馬哈克山谷正式成立。這個殖民地以努諾·德·古斯曼的西班牙家鄉命名。[2]
1559年,新加利西亞省的皇家和主教辦公室從孔波斯特拉遷至瓜達拉哈拉,1560年,瓜達拉哈拉成為該省的新首都。大教堂始建於1563年。1575年,奧斯定會和道明會等宗教團體抵達,最終使這座城市成為福傳工作的中心。[2]
作為新加利西亞王國的首都,由於工業、農業、商業、採礦和貿易的繁榮,該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很高。16世紀的瓜達拉哈拉是一個相當小且經常被忽視的社區。它主要是旅行商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幾次流行病大大減少了該市的土著人口,直到1557年建造了第一家醫院。
18世紀瓜達拉哈拉的經濟以農業和紡織品、鞋類和食品等非耐用品的生產為基礎。[3]
儘管有流行病、瘟疫和地震,瓜達拉哈拉仍成為新西班牙最重要的人口中心之一。這座城市的鼎盛時期吸引了眾多建築師、哲學家、律師、科學家、詩人、作家和演說家;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克拉維赫羅和馬蒂亞斯·安赫爾·德拉·莫塔·帕迪拉是其中最傑出的。1771年,主教弗萊·安東尼奧·阿爾卡爾德抵達該市,並建立了瓜達拉哈拉市立醫院和大學。1791年,瓜達拉哈拉大學成立。1792年,在聖托馬斯學院舊址舉行了落成典禮。雖然該機構成立於18世紀,但直到1925年開始的20世紀才得到充分發展。1794年,聖米格爾德貝倫皇家醫院(Hospital Real de San Miguel de Belén,簡稱貝倫醫院)開業。[2]
1793年,馬里亞諾·巴爾德斯·特雷斯·希龍經營着該市的第一家印刷廠,其第一份出版物是弗雷·安東尼奧·阿爾卡德的葬禮悼詞。

瓜達拉哈拉在墨西哥獨立戰爭之前,經過一些修整,仍然是新加利西亞的首府。[2]1810年11月25日,米格爾·伊達爾戈進入聖佩德羅(現在的特拉克帕克),第二天他在瓜達拉哈拉受到了熱情的歡迎。該市的工人經歷了惡劣的生活條件,並被減稅和廢除奴隸制的承諾所左右。儘管由於起義軍對城市居民,尤其是保皇派的暴力行為,受到了一些不愉快的反應,但伊達爾戈遵守了諾言,並於1810年12月6日在瓜達拉哈拉廢除了奴隸制,這一宣言自戰爭結束以來一直受到尊重。在此期間,他創辦了《美洲鐘聲報》,致力於獨立事業。[2]
保皇派軍隊向瓜達拉哈拉進軍,1811年1月,近6000人抵達。[4]起義軍首領伊格納西奧·阿連德和馬里亞諾·阿瓦索洛希望將部隊集中在城市,並在被擊敗時計劃一條逃生路線,但伊達爾戈拒絕了這一想法。他們的第二個選擇是在城外的卡爾德隆橋(Puente de Calderon)站穩腳跟。伊達爾戈擁有8萬至10萬名士兵和95門大炮,但訓練有素的保皇派獲勝,摧毀了起義軍隊,迫使伊達爾戈逃往阿瓜斯卡連特斯。瓜達拉哈拉一直在保皇黨手中,直到戰爭接近尾聲。[4]

1817年1月17日,起義軍在瓜達拉哈拉郊區的卡爾德龍橋戰役中再次被擊敗。新加利西亞,即現在的哈利斯科州,於1821年6月13日遵守了伊瓜拉計劃。
1823年,瓜達拉哈拉成為新成立的哈利斯科州的首府。[2]1844年,馬里亞諾·帕雷德斯-阿里利亞加將軍發起了一場反抗總統安東尼奧·洛佩斯·德·聖安納政府的起義。聖安納親自出馬確保叛亂被平息。然而,當聖安納抵達瓜達拉哈拉時,一場名為「三小時革命」的起義使何塞·華金·德·埃雷拉當選總統,迫使聖安納流亡海外。
1856年,在改革戰爭期間,貝尼托·華雷斯總統將瓜達拉哈拉作為其政府所在地。1864年法國干涉期間,法國軍隊進入該市,1866年被墨西哥軍隊奪回。[2]
儘管發生了暴力事件,但19世紀是這座城市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時期。[3]:18獨立後,小規模工業發展起來,其中許多為歐洲移民所有。連接該市與太平洋沿岸和北部與美國的鐵路線加強了貿易,並允許從哈利斯科州農村地區運輸產品。在此期間,牧場文化成為哈利斯科州和瓜達拉哈拉州身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3]:21從1884年到1890年,建立了電力和鐵路服務以及瓜達拉哈拉天文台。[2]

在整個二十世紀,隨着工業、旅遊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瓜達拉哈拉開始了向今天的大都市快速轉型的時期。該市將成為墨西哥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墨西哥城。1910年墨西哥革命後,瓜達拉哈拉成為該國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哈利斯科州、米卻肯州和瓜納華托州爆發了一系列地區戰爭。大蕭條的後果對這座城市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失。幸運的是,到20世紀40年代,這座城市重新開始工業、人口和貿易的增長。
1910年,墨西哥革命開始,結束了波菲里奧時代。由於衝突集中在首都,瓜達拉哈拉經歷了相對平靜。基督戰爭後,瓜達拉哈拉恢復了和平,這座城市蓬勃發展,擺脫了殖民根源。這一時期見證了新建築流派的誕生,這些流派將在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裝飾這座城市。
瓜達拉哈拉在20世紀30年代後再次經歷了大幅增長,[5]第一個工業園區於1947年建立。[2]1964年,人口超過100萬,[2]到20世紀70年代,它已成為墨西哥第二大城市[5]和墨西哥西部最大的城市。[3]:21現代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化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之間,人口每十年翻一番,直到1980年達到250萬。[3]:20-21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該市的人口一直停滯不前,甚至出現緩慢且穩步下降。[6]
人口的增長帶來了現在被稱為大瓜達拉哈拉的地區規模的擴大,而不是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從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進入瓜達拉哈拉的移民大多來自農村地區,他們一直住在市中心,直到有足夠的錢購買房產。這些房產通常是在城市邊緣購買的,那裏正在城市化為分裂區(fraccionamientos)或住宅區。[3]:23-24在20世紀80年代,它被描述為一個基於社會經濟階層的東西向「分裂的城市」。從那時起,這座城市已經演變成四個區域,這些區域或多或少還是以階級為中心的。上層階級傾向於居住在西北和西南部的伊達爾戈和華雷斯,而下層階級傾向於生活在市中心,東北部的利伯塔德和東南部的雷弗爾馬。然而,下層階級的發展在城市外圍擴大,上層和中產階級正在向薩波潘遷移,使環境變得不那麼清晰。[3]:21-22

自1996年以來,跨國公司的活動對該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柯達、惠普、摩托羅拉和IBM等公司的存在是基於在城外建造的生產設施,引進了外國勞動力和資本。這是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剩餘勞動力、基礎設施改善和政府激勵措施實現的。這些公司專注於電氣和電子產品,這現在是瓜達拉哈拉的兩大主要產品之一(另一個是啤酒)。這使經濟國際化,使其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依賴技術和外國投資。這對非技術工人階級和傳統勞動力部門不利。[3]:20,22
在1992年4月22日,墨西哥國營煉油廠的汽油,因管路腐蝕導致燃油往下水道洩漏,隨後以外引燃並時引爆了市內大量易燃物。[7]甘特街受損最嚴重。官方數據顯示,206人死亡,近500人受傷,15000人無家可歸。據估計,經濟損失在3億至10億美元之間。受影響的地區可以通過其更現代的建築來識別。
爆炸發生前三天,居民們開始抱怨下水道里有強烈的汽油味。城市工作人員被派去檢查下水道,發現汽油煙霧含量高得危險。然而,政府沒有下令疏散。對這場災難的調查發現,有兩個誘因。第一種是建在離現有汽油管道太近的地方的新水管。管道之間的化學反應導致腐蝕。第二個是下水道設計的缺陷,不允許積聚的氣體逸出。[8]
政府逮捕了那些對爆炸負責的人。其中Pemex(國有石油公司)的四名官員因疏忽而被起訴和指控。然而,最終這些人被洗清了所有指控。有人呼籲重組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但遭到了抵制。[4]:206
1990年代以1992年4月22日的爆炸、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和1993年紅衣主教胡安·赫蘇斯·波薩達斯·奧坎波被謀殺等事件為標誌。1992年的爆炸對阿納爾科社區的數百所房屋、街道、街道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基礎設施破壞,「迄今為止沒有明確的信息和責任」,這是瓜達拉哈拉歷史上最悲慘的事件之一。對事故真相的調查持續了11年多,發現沒有足夠的人為證據,最終只能將事件歸因於事故而結束調查。[9]這一事件,加上墨西哥1994年的經濟危機,導致瓜達拉哈拉失去了工業力量。[9]

地理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瓜達拉哈拉屬於濕潤的亞熱帶氣候(Cwa),這是一種溫帶氣候,非常接近熱帶氣候,冬季乾燥溫暖,夏季潮濕微熱。瓜達拉哈拉的氣候受到其高海拔和北美西部降水模式的一般季節性的影響。
雖然瓜達拉哈拉全年氣溫溫暖,但降水季節變化很大。熱帶輻合帶向北移動在夏季帶來了大量降雨,而在一年中的其餘時間,氣候相當乾燥,儘管每個旱季月份的日降雨量記錄在36毫米(1.4英寸)至75毫米(3.0英寸)之間。[10]在潮濕的月份,額外的水分會緩和溫度,導致這一時期的白天和晚上都較涼爽。最高溫度通常在5月達到,平均為33°C(91°F),但在季風季節開始前可達37°C(99°F)。三月往往是最乾燥的月份,七月是最潮濕的月份,平均降雨量為273毫米(10.7英寸),佔到年平均降雨量約1002毫米(39.4英寸)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夏季,下午風暴非常常見,有時會給城市帶來冰雹小雪,尤其是在8月下旬或9月。儘管該市海拔較高,但冬季相對溫暖,1月份白天氣溫約為25°C(77°F),夜間氣溫約為10°C(50°F)。然而,城市郊區(通常是靠近普利馬維拉森林的地區)的平均氣溫比城市本身低。在那裏,最冷的夜晚可以記錄到0°C(32°F)左右的溫度。霜凍也可能發生在最冷的夜晚,但城市的溫度很少降至0°C(32°F)以下,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冬季的冷鋒有時會連續幾天給城市帶來小雨。降雪極為罕見,最近一次有記錄的降雪發生在1997年12月,這是116年來的第一次,與之前上次降雪是在1881年。[11]
Guadalajara, Mexico (195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35.0 (95.0) |
38.0 (100.4) |
39.0 (102.2) |
41.0 (105.8) |
39.0 (102.2) |
38.5 (101.3) |
37.0 (98.6) |
36.5 (97.7) |
36.0 (96.8) |
35.0 (95.0) |
32.0 (89.6) |
33.0 (91.4) |
41.0 (105.8) |
平均高溫 °C(°F) | 24.7 (76.5) |
26.5 (79.7) |
29.0 (84.2) |
31.2 (88.2) |
32.5 (90.5) |
30.5 (86.9) |
27.5 (81.5) |
27.3 (81.1) |
27.1 (80.8) |
27.1 (80.8) |
26.4 (79.5) |
24.7 (76.5) |
27.9 (82.2) |
日均氣溫 °C(°F) | 17.1 (62.8) |
18.4 (65.1) |
20.7 (69.3) |
22.8 (73.0) |
24.5 (76.1) |
23.9 (75.0) |
22.0 (71.6) |
21.9 (71.4) |
21.8 (71.2) |
21.0 (69.8) |
19.2 (66.6) |
17.5 (63.5) |
20.9 (69.6) |
平均低溫 °C(°F) | 9.5 (49.1) |
10.3 (50.5) |
12.3 (54.1) |
14.3 (57.7) |
16.4 (61.5) |
17.3 (63.1) |
16.5 (61.7) |
16.4 (61.5) |
16.5 (61.7) |
14.9 (58.8) |
12.1 (53.8) |
10.3 (50.5) |
13.9 (57.0) |
歷史最低溫 °C(°F) | −1.5 (29.3) |
0.0 (32.0) |
1.0 (33.8) |
0.0 (32.0) |
1.0 (33.8) |
10.0 (50.0) |
9.0 (48.2) |
11.0 (51.8) |
10.0 (50.0) |
8.0 (46.4) |
3.0 (37.4) |
−1.0 (30.2) |
−1.5 (29.3)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15.6 (0.61) |
6.6 (0.26) |
4.7 (0.19) |
6.2 (0.24) |
24.9 (0.98) |
191.2 (7.53) |
272.5 (10.73) |
226.1 (8.90) |
169.5 (6.67) |
61.4 (2.42) |
13.7 (0.54) |
10.0 (0.39) |
1,002.4 (39.46) |
平均降雨天數(≥ 0.1 mm) | 2.1 | 1.2 | 0.7 | 1.1 | 3.5 | 15.2 | 21.6 | 20.0 | 15.5 | 6.4 | 1.8 | 1.8 | 90.9 |
平均相對濕度(%) | 60 | 57 | 50 | 46 | 48 | 63 | 71 | 72 | 71 | 68 | 63 | 64 | 61 |
月均日照時數 | 204.6 | 226.0 | 263.5 | 261.0 | 279.0 | 213.0 | 195.3 | 210.8 | 186.0 | 220.1 | 225.0 | 189.1 | 2,673.4 |
日均日照時數 | 6.6 | 8.0 | 8.5 | 8.7 | 9.0 | 7.1 | 6.3 | 6.8 | 6.2 | 7.1 | 7.5 | 6.1 | 7.3 |
數據來源1: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 (humidity, 1981–2000)[12][13][14] | |||||||||||||
數據來源2:Deutscher Wetterdienst (sun, 1941–1990)[15] |

瓜達拉哈拉的自然財富以普利馬維拉森林、洛斯克羅莫斯和溫蒂坦峽谷為代表。這些地區的植物群包括米卻肯松樹、幾種橡樹、楓香樹、白蠟樹、柳樹,以及引進的猩猩木、藍花楹和榕樹。它還包括蘭花、玫瑰和各種真菌。除了106種哺乳動物、19種爬行動物和6種魚類外,也包括了典型的城市動物群。
溫蒂坦峽谷(溫蒂坦森林)(也稱為奧布拉托斯峽谷或者奧布拉托斯-溫蒂坦峽谷)是一個國家公園,位於瓜達拉哈拉市北部。峽谷地帶與該市的兩個colonias(社區)奧布拉托斯和溫蒂坦接壤。它佔地約1136公頃(2810英畝),海拔600米(2000英尺)。公園內的纜車起點海拔1000米(3300英尺),最高海拔1520米(4990英尺)。16世紀,在西班牙征服期間,包括峽谷在內的溫蒂坦地區是當地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戰鬥的地點。後來,它成為墨西哥革命和基督戰爭期間不同派系之間戰鬥的地點。

峽谷是一個生物地理走廊,有四種植被:落葉熱帶森林、長廊林、石南植被和次生植被。除了引進的物種外,還有許多本地動植物物種。峽谷因其地理位置而具有巨大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受到國家和國際研究人員的研究。1997年6月5日,它被宣佈為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保護區(Zona Sujeta a Conservación Ecológica)。
馬尾瀑布(La Cascada Cola de Caballo)位於瓜達拉哈拉至薩卡特卡斯的公路(54號公路,約15公里)上,距離北部外圍幾公里,剛通過聖埃斯特班村。瀑布是由阿特馬哈克山谷的一條小溪注入的。它靠近瓜達拉哈拉,是一個發展不足的小鎮,由於生態實踐不佳,它受到了嚴重污染。
克羅莫斯森林(El Bosque los Colomos)位於瓜達拉哈拉西北部,沿着阿特馬哈克河。它位於大都市區的富裕地區,是為了娛樂而開發的,而不是以野生狀態保存下來。這條河曾經是該市的主要供水來源之一,今天仍在為周圍的一些社區供水。目前,這片森林佔地92公頃(230英畝),其中松樹、桉樹和雪松佔主導地位。公園裏有慢跑跑道、花園(包括一個日本庭園)、池塘、鳥湖、學校運動日教學區、遊樂場、露營區和騎馬區。
瓜達拉哈拉周圍的其他景點包括商業水上公園卡馬喬斯水生自然公園和瓜達拉哈拉東部托納拉附近有徒步小徑的美麗峽谷科利米拉峽谷(Barranca Colimilla)。


瓜達拉哈拉的街道規劃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演變成一個放射狀的城市規劃,有五條進出城市的主要路線。它被環路環繞。
瓜達拉哈拉的原始城市是按網格規劃的,即南北和東西交叉的街道。隨着時間的推移,瓜達拉哈拉周圍的村莊被併入城市——首先是東南部的阿納爾科,然後是南部的墨西加爾津戈,北部的梅斯基坦,東部的聖胡安德迪奧斯,所有這些都為該計劃帶來了更多的變化。隨着它向西擴展,但保持了原來的南北方向。隨着它向東發展,這個網格向東南傾斜,與聖胡安德迪奧斯河東側瓜達拉哈拉中部對岸的前城鎮阿納科和聖胡安迪奧斯的網格相匹配(聖胡安德迪奧斯河現在位於地下;它在卡爾薩達獨立城的下方)。
1888年,當鐵路引入瓜達拉哈拉時,該市的南部開始發展,其街道與舊聖胡安德迪奧斯河以東的網格對齊。20世紀城市的進一步擴張帶來了更多的變化,因為開發商在新的地區引入了不同類型的非網格街道規劃。在1947年至1953年何塞·德·赫蘇斯·岡薩雷斯·加洛政府期間,重大公共工程改變了城市歷史中心的城市景觀。
主要有爭議的項目包括拓寬九月十六日大道和華雷斯大道,這兩條大道已不足以處理市中心的汽車交通。在此過程中,許多具有建築和歷史價值的建築被拆除。瓜達拉哈拉大教堂周圍的歷史建築也被拆除,在大教堂的四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拉丁十字架形狀的開放空間,大教堂現在位於十字架的中心。還有其他一些爭議較小的項目,旨在改善交通流量,增加城市其他地區的商業活動。

瓜達拉哈拉由大都市區的2300多個colonias(社區)組成。該市最古老的地區包括中心(該市最老的地區)、聖圖阿里奧、墨西加爾津戈、梅斯基坦、阿納爾科和聖胡安德迪奧斯。城市最古老地區的私人住宅大多由單層和雙層房屋組成,建築風格從簡單的殖民風格建築到西班牙巴洛克、巴洛克和十九世紀初的歐洲風格。
這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以西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建造的上層社區,其中包括波菲里奧時代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和房屋。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富裕的塔帕提奧斯擴張到拉法耶特、阿美利加那、莫德納和阿科斯瓦拉塔社區。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新建築趨勢也在社區留下了印記,如阿美利加那、巴亞爾塔波尼恩特、莫德納、普羅維登西亞、巴亞爾塔聖豪爾赫、博斯克花園和查帕利塔社區。
大都會區擁有比墨西哥西部任何其他地區都多的富裕社區。這些社區位於瓜達拉哈拉市內外,包括其西部和南部的鄰近城市薩波潘和特拉霍穆爾科。其中一些社區是:聖哈維爾宮、耶羅門、普羅維登西亞、查帕利塔、鄉村俱樂部、太陽城、雷亞爾谷、洛馬斯德爾瓦萊、聖里塔、蒙拉斯、聖阿尼塔高爾夫俱樂部、埃爾西埃洛、聖伊莎貝爾、維雷耶斯、布甘比利亞斯城、拉斯卡尼亞達斯和皇家鄉村。
總的來說,城市西部的居民最富有,而東部的居民最貧窮。
為適應不斷增長的人口,新的開發項目由中產階級聚居區和作為政府計劃一部分開發的住宅區組成,以及為工人階級開發的不太正式的聚居區。大都市區向西延伸至比納爾德拉·卡爾馬、拉斯富恩特斯、太陽大道、埃爾科里·烏爾瓦諾和拉埃斯坦西亞等社區,向東延伸至聖胡安博斯科、聖安德烈斯、奧布拉托斯、聖塞西利亞、起義軍、和平花園和泰特蘭等社區。
人口的增長對更多的社區和更多的政府基礎設施服務產生了持續的需求。

公園和森林在瓜達拉哈拉很重要;雖然瓜達拉哈拉市許多最古老的街區沒有足夠的綠地,但在墨西哥三個最重要的大都市區中,瓜達拉哈拉大都市區(ZMG)擁有最多的綠地和植物。
人口
墨西哥國家統計和地理研究所(INEGI)2010年確認的最新數據顯示,瓜達拉哈拉市人口約為1,495,189人,大都市區人口為4,334,878人,是哈利斯科州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瓜達拉哈拉大都市區哈利斯科省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也是墨西哥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第一位是墨西哥城。
2007年,聯合國列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00個城市群。墨西哥有三個城市上榜: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和蒙特雷。瓜達拉哈拉在這些城市中排名第66位,其次是悉尼和華盛頓特區。在拉丁美洲排行榜上,瓜達拉哈拉排名第10位。
瓜達拉哈拉市位於哈利斯科州中部偏東一點,北緯坐標20-和36'40「至20-45'00」,西緯坐標103-16'00「至103-24'00」和西經坐標103-16'00」至103-24-00「,海拔1700米。
瓜達拉哈拉市北部與薩波潘和伊斯特拉華坎德爾里奧接壤,東部與托納拉和薩波特拉內霍接壤,南部與特拉克帕克接壤,西部與薩波潘接壤。
瓜達拉哈拉市的人口密度也是墨西哥第二大,僅僅次於墨西哥州的內薩瓦爾科約特爾城Nezahualcóyotl城。居民54.8%信奉天主教。

瓜達拉哈拉都會區是該國人口第二多的都會區,包括六個中心城市和三個外部城市。中心城市是瓜達拉哈拉、薩波潘、特拉克帕克、托納拉、特拉霍穆爾科和埃爾薩爾托。外部城市是伊斯特拉華坎德洛斯門布里約斯、華納卡特蘭和薩波特拉內霍。
城市的發展是由於瓜達拉哈拉吸收了最接近的社區。阿特馬哈克、溫蒂坦、特特蘭、阿納爾科、梅西卡爾津科、梅斯基坦和聖安德列斯等前社區就是這種情況。
經濟

瓜達拉哈拉擁有墨西哥第三大經濟體和工業基礎設施,占哈利斯科州總生產總值的37%。其經濟基礎強大且多樣化,主要以商業和服務業為基礎,儘管製造業起着決定性作用。其國內生產總值在拉丁美洲排名前十,在墨西哥排名第三。
在2007年題為「未來城市」的調查中,FDi雜誌將瓜達拉哈拉列為墨西哥主要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城市,並指定瓜達拉哈拉是僅次於芝加哥的北美主要城市中經濟潛力第二強的城市。2007年,外國直接投資將瓜達拉哈拉列為最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拉丁美洲城市。[16]同一項研究指出,瓜達拉哈拉因其年輕的人口、低失業率和最近大量的外國投資交易而成為「未來的城市」;它被發現是北美第三大商業友好城市。[16]
2009年,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對Ba1(全球範圍,本幣)和A1.mx(墨西哥國家範圍)進行了評級。在過去五年中,該市的財政表現喜憂參半,但在後兩年開始趨於穩定。瓜達拉哈拉管理着墨西哥城市中最大的預算之一,其人均收入指標(Ps.2265美元)高於墨西哥穆迪評級城市的平均水平。[17]
該市的經濟有兩個主要部門。商業和旅遊業就業人數最多:約佔人口的60%。另一個是工業,它一直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瓜達拉哈拉在全國經濟重要性的基礎,儘管它只僱傭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2][17][18]這裏的工業生產食品和飲料、玩具、紡織品、汽車零部件、電子設備、藥品、鞋類、家具和鋼鐵製品等產品。[2][18]
其中兩個主要行業是紡織和鞋類,這兩個行業仍然充滿活力和增長。60%的製成品在國內銷售,40%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國。[19]這使得瓜達拉哈拉的經濟命運依賴於美國,無論是作為投資來源還是作為其商品的市場。[20]
這座城市必須與中國競爭,尤其是在依賴高產量和低工資的電子產業。這導致它轉向高組合、中等規模和增值服務,如汽車。然而,瓜達拉哈拉靠近美國市場的傳統優勢是其保持競爭力的原因之一。[20]2009年,墨西哥的信息技術服務出口在拉丁美洲排名第三,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這種服務主要涉及在線和電話技術支持。該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缺乏會說英語的大學畢業生。

瓜達拉哈拉是墨西哥軟件、電子和數字元件的主要生產商,被譽為是墨西哥的矽谷[19]。瓜達拉哈拉的電信和計算機設備約佔墨西哥電子產品出口的四分之一。[20]通用電氣、IBM、Sanmina、英特爾、HCL Technologies、日立、慧與科技、惠普公司、西門子、偉創力、甲骨文、Wipro、塔塔諮詢服務公司、高知特技術解決方案公司和捷普科技公司等公司在城市或其郊區設有設施。[19]這一現象始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通過之後。國際公司開始在墨西哥,特別是瓜達拉哈拉建造設施,取代了墨西哥公司,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方面。這造成的問題之一是,當經濟衰退時,這些國際公司會縮減規模。[21]
瓜達拉哈拉於2013年被全球最大的技術進步專業協會IEEE選為「智慧城市」。
多個城市在研究領域投資設計試點項目,例如,2013年3月初,愛爾蘭都柏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集群智慧城市」;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威爾斯卡迪夫和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其目標是交流原則上可應用於農業綜合企業和健康科學問題的信息和經驗。
通信和運輸秘書處還報告說,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被選為第一個「墨西哥和拉丁美洲數字創意城」的官方場地,這將是墨西哥鞏固這一領域潛力的先鋒。
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集群智慧城市」將聚焦於這些城市在創新和創建聯盟以吸引技術方面所做的工作。哈利斯科州創新、科學和技術部(SICyT)表示,人才發展投資的結合使哈利斯科州能夠進入「知識經濟」。 2015年10月25日至28日,該市是智慧城市倡議第一次會議的舉辦地。[22]
大部分經濟以商業為中心,僱傭了60%的人口。[2]該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下產品的採購和銷售:食品和飲料、紡織品、電子電器、煙草、化妝品、體育用品、建築材料等。瓜達拉哈拉的商業活動僅次於墨西哥城。[18]
該市是全國購物中心開發和投資的領導者。許多購物中心已經建成,如拉丁美洲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Galeries Plaza和Andares。瓜達拉哈拉Galerías佔地160,000平方米(1,722,225.67平方英尺),擁有220家門店。它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兩家電影院,都有IMAX屏幕。它舉辦藝術展覽和時裝秀,並設有文化工作室。主要商鋪包括利物浦和西爾斯,以及雨果博斯、麥絲瑪拉、拉科斯特、特斯拉汽車、好市多等專賣店。百思買在瓜達拉哈拉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它在相鄰停車場的頂層有一個額外的私人入口。據百思買介紹,另一家商店在Ciudadela Lifestyle Center購物中心開業,該購物中心是百思買在世界上的第三大購物中心。

安達雷斯(Andares)是薩波潘的另一個重要商業中心。這座耗資5.3億美元的多功能綜合體於2008年開業,由著名的墨西哥Sordo Madaleno建築公司設計,擁有豪華住宅和一個由利物浦和鐵之宮殿兩家大型百貨公司組成的高級購物中心。這座佔地133,000平方米(1,400,000多平方英尺)的購物中心擁有數百家商店、一個位於二樓的大型美食廣場和Paseo Andares的幾家餐廳。
很大一部分商業部門為普通遊客和其他遊客提供服務。休閒旅遊主要集中在歷史悠久的市中心。[2]除了是一個文化和娛樂景點外,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座城市還是附近熱門海灘目的地的軸心,如巴亞爾塔港、曼薩尼約和馬薩特蘭。[18]其他類型的遊客包括那些前往參加學術、娛樂、體育和商業等領域的研討會、會議和其他活動的人。為此目的最著名的場所是瓜達拉哈拉Expo,這是一個被幾家酒店包圍的大型會議中心。它建於1987年,被認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會議中心。
自1990年以來,瓜達拉哈拉的大部分經濟增長都與外國投資有關。國際公司在這裏投資是為了利用相對便宜但受過良好教育且生產力高的勞動力,建立製造工廠,將產品再出口到美國,並為墨西哥國內市場提供商品。[23]
2013年10月初的一份媒體報道稱,印度五大IT(信息技術)公司已在瓜達拉哈拉設立辦事處,而其他幾家印度IT公司仍在探索向墨西哥擴張的選擇。由於印度IT行業的競爭力,公司正在國際上擴張,墨西哥為印度公司提供了一個負擔得起的機會,以更好地定位自己進入美國市場。這一趨勢出現在2006年之後,墨西哥政府為外國公司提供了激勵措施。
該市的出口從1995年的39.2億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3億美元。[18]從1990年到2000年,社會經濟指標顯示,生活質量總體上有所提高;然而,貧富差距仍然很大,富人比窮人更受益於經濟的全球化和私有化。[24]
國際投資影響了都市區以及周邊農村城鎮和村莊的勞動力市場。瓜達拉哈拉是該地區的配送中心,其需求導致就業從傳統農業和手工業轉向城市中心的製造業和商業。這導致了從農村地區到大都市地區的大規模移民。[23]
在每個政府時期,該市都經歷了結構規劃,新的地塊和商業中心由此誕生,跨國公司和國際產業也隨之進入該市。這座城市擁有墨西哥的第一批購物中心。
文化
瓜達拉哈拉的文化生活充滿活力。這座城市展出了國際藝術家的作品,是國際文化活動的必看之地,其影響力範圍遍及拉丁美洲的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西南部。
其歷史中心擁有宗教和民間性質的殖民建築,這些建築因其建築和歷史意義而脫穎而出,構成了豐富的風格組合,其根源在於土著文化貢獻(主要是併入莫薩拉比克和卡斯蒂利亞),後來又受到現代歐洲的影響(主要是法國和意大利)。歷史中心還有博物館、劇院、畫廊、圖書館、禮堂和音樂廳。其中一些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和17世紀,例如瓜達拉哈拉總教區大教堂等。
該市有幾個專注於文化的廣播電台,其中之一是瓜達拉哈拉紅色廣播大學(XHUG-F),該電台通過互聯網向該州其他地區和鄰國以及國際上傳播;它也是該國第一家通過播客進行廣播的公司。[25]該市製作了一個全文化電視頻道XHGJG-TV;瓜達拉哈拉是除了墨西哥城的D.F.A.外,該國唯一一個製作文化切割頻道的城市。
這座城市一直是傑出詩人、作家、畫家、演員、電影導演和藝術代表等的搖籃和住所,如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阿特爾博士、羅伯托·蒙特內格羅、亞歷杭德羅·索恩、路易斯·巴拉甘、卡洛斯·奧羅斯科·羅梅羅、費德里科·法布雷加特、勞爾·安吉亞諾、胡安·索里亞諾、哈維爾·坎波斯·卡韋略、瑪爾塔·帕切科、亞歷杭德羅·科隆加、何塞·福爾斯、胡安·克萊佩林、戴維斯·比爾克斯、卡洛斯·巴爾加斯·龐斯、希斯、特里諾、埃蘭迪尼、恩里克·奧羅斯、魯本·門德斯、毛里西奧·托桑特、斯科特·內里、保拉·聖地亞哥。埃德加·科比安、費利佩·曼薩諾和(原名梅芙娜的藝術家);帕科·倫特里亞,電影《流浪藝人》和《佐羅傳奇》的自由演奏結他手和音樂作曲家;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如胡安·魯爾福、弗朗西斯科·羅哈斯、奧古斯丁·亞涅斯、埃利亞斯·南迪諾、艾德拉·普內爾、豪爾赫·索薩等;經典曲目作曲家,如貢薩洛·庫里爾、何塞·巴勃羅·蒙卡約、安東尼奧·納瓦羅、里卡多·索恩、卡洛斯·桑切斯·古鐵雷斯和加布里埃爾·帕雷永;費利佩·卡薩爾斯、海伊梅·翁貝托·埃爾莫西洛、埃里克·斯塔爾、吉勒摩·戴托羅等電影導演;以及凱蒂·胡拉多、恩里克·阿爾瓦雷斯·費利克斯和蓋爾·賈西亞·貝納等演員。

瓜達拉哈拉是第一個被接納為國際教育城市協會成員的墨西哥城市,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身份,通過文化實現經濟發展的潛力。
瓜達拉哈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2022年世界圖書之都。[26]
儘管瓜達拉哈拉地區在歷史上是一個卡克斯坎族地區,但納瓦人占瓜達拉哈拉土著人口的大多數。[27]瓜達拉哈拉有數千名講土著語言的人,儘管大多數土著人口都融入了普通人群,會說西班牙語。[27]
瓜達拉哈拉的博物館是這座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延伸。其中許多因其建築和歷史意義而脫穎而出。在文化中心、博物館、私人畫廊和市政廳的文化空間中,有189多個藝術展覽論壇,其中一些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還有一些正在建設中。瓜達拉哈拉的博物館屬於該市的文化框架,其中包括所有類型的博物館,展示歷史、古生物學、考古學、人種學、繪畫、手工藝、塑料、攝影、雕塑、國際藝術作品等。
瓜達拉哈拉有22個博物館,其中包括哈利斯科州地區博物館、蠟像館、特羅姆波·馬希科兒童博物館和人類學博物館。歷史中心的前卡瓦尼亞斯救濟所是世界遺產。由於這些和其他因素,這座城市在2005年被命名為美洲文化之都。[28]
瓜達拉哈拉和周圍的大都市區有許多公共、私人和數字圖書館,用於搜索和諮詢信息。文化的推廣和閱讀的豐富使市民更需要這樣的文化設施。一些圖書館設有實體圍牆,其中包括瓜達拉哈拉大學歷史悠久的奧克塔維奧·帕斯·伊貝羅-美洲圖書館和位於鄰近城市薩波潘的哈利斯科州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數字信息。
哈利斯科地區博物館(前身為聖何塞神學院)建於18世紀初,是聖何塞神學院委員會所在地。1861年至1914年,這裏有一所名為Liceo de Varones的學校。1918年,它成為了美術博物館。1976年,它被完全改造為現在的用途。博物館在16個展廳展示其永久藏品,其中15個展廳專門用於古生物學、史前史和考古學。其中一件珍貴的展品是一具完整的猛獁象骨架。另外兩個大廳專門用於繪畫和歷史。繪畫收藏包括胡安·科雷亞、克里斯托瓦爾·德·比拉爾潘多和何塞·德·伊瓦拉的作品。[2]
瓜達拉哈拉建立期間在歐洲流行的建築風格與該市的殖民地建築相似。大都會大教堂和德戈拉多劇院是新古典主義建築最純粹的例子。歷史中心擁有宗教和民間殖民建築,這些建築以其建築和歷史意義而聞名,是植根於土著文化貢獻(主要來自烏特)的豐富風格組合,融入了莫扎拉布式和卡斯蒂索式,後來又受到現代歐洲(主要是法國和意大利)和美洲(特別是美國)的影響。

瓜達拉哈拉的歷史中心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劇院、畫廊、圖書館、禮堂和音樂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卡瓦尼亞斯救濟所(可追溯到18世紀)、德戈拉多劇院(被認為是墨西哥最古老的歌劇院)、畫廊劇院和戴安娜劇院。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前卡瓦尼亞斯救濟所為世界遺產,這裏收藏了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的一些畫作(壁畫和畫架)。在眾多美麗的建築中,位於科洛尼亞埃爾摩沙普羅文西亞的「世界之光」國際教會總部是拉丁美洲最大的。
在波菲里奧時期,由於前總統波菲里奧·迪亞斯對法國風格潮流的熱情,法國風格入侵了這座城市,意大利建築師也負責塑造這座城市建造的哥德式建築。時間的推移反映了從巴洛克式到西班牙巴洛克式、哥德式和新古典主義純粹的不同趨勢。
法國風格的「老佛爺」社區有許多20世紀初的住宅,後來被改建為精品店和餐館。
也有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典型的建築線條,裝飾藝術和當時後現代建築師的大膽線條。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包括巴洛克、西班牙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折衷主義、裝飾藝術和新哥德式風格。
瓜達拉哈拉的現代建築有許多不同的建築作品,從新地區主義到20世紀60年代的原始主義,再到20世紀70年代的野獸主義。其中一些建築師是:拉斐爾·烏爾蘇亞、路易斯·巴拉甘、伊格納西奧·迪亞斯·莫拉萊斯、佩德羅·卡斯特利亞諾斯、埃里奇·科法爾·基斯威特,胡里奧·德拉·佩尼亞、愛德華多·伊巴涅斯-華倫西亞、費利克斯·阿塞韋斯·奧爾特加。

瓜達拉哈拉也以幾個大型文化節日而聞名。瓜達拉哈拉國際電影節是每年三月舉行的活動。它主要聚焦於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電影;另外也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放映。該活動由瓜達拉哈拉大學、國家文化和藝術委員會、墨西哥電影學院以及瓜達拉哈拉和薩波潘政府贊助。2009年的電影節有200多部電影在16家影院和露天論壇放映,例如在查普爾特佩克、蘭布拉加泰羅尼亞和密內爾瓦等地設置的充氣屏幕。當年,該活動共頒發了50萬美元的獎項。該活動吸引了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希臘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西班牙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美國演員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等名人。[29]

瓜達拉哈拉國際書展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語書展,每年在瓜達拉哈拉博覽會上舉行九天。[30]來自35個國家的300多家出版公司定期參加,展示書籍、視頻和新通信技術的最新作品。該活動頒發了文學獎,如FIL文學獎、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茲文學獎,以及出版社的編輯功績重新確認獎。這裏有大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的書籍和其他材料展覽,涵蓋學術、文化、藝術等領域。來自墨西哥和國外的35萬多人參加了會議。200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奧爾漢·帕慕克、德國兒童作家柯奈莉亞·馮克和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與約500名其他作家一起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包括書籍介紹、學術講座、論壇和兒童活動。[30]

Danza de los Tastoanes是每年7月25日在市長大樓舉行的活動,民間舞蹈演員在那裏表演最古老的傳統舞蹈和戰鬥表演,以紀念與西班牙殖民者的戰鬥。
五月文化節(Festival Cultural de Mayo)始於1988年。2009年,該活動慶祝墨西哥和日本建交400周年,舉辦了許多與日本文化有關的表演和展覽。2009年的藝術節共有358位藝術家參加了118場活動。每年都有不同的國家被「邀請」。之前的主賓國有德國(2008年)、墨西哥(2007年)、西班牙(2006年)和奧地利(2005年)。法國是2013年的主賓國。[31]
Expo Ganadera(加納德拉博覽會)是每年10月舉辦的一項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參加,展示哈利斯科州生產的該品種及其質量的最佳例子。該活動還致力於促進農業技術進步。該活動還設有單獨的部分,展示正宗的墨西哥美食、牲畜展覽、墨西哥牛仔競技(Charreria)和其他展示哈利斯科州傳統的比賽。
著名節日包括:
- 五月文化節
- 瓜達拉哈拉國際書展(FIL),由於瓜達拉哈拉大學的贊助,每年11月的最後一周都會舉辦這個書展。它包括一個大型的綜合、獨立、大學、國家、國際出版商展覽;提供書籍和講座;它有一個專門為兒童和青少年設立的區域;在為期十天的展會期間,向一個國家(或地區或社區)展示展館,以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這個部分非常重要。眾所周知,FIL會頒發幾個獎項,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安·魯爾福」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文學獎(以前稱為「胡安·魯爾福獎」,以紀念這位出身哈利斯科州的文學家)。
- 十月慶典:這些是瓜達拉哈拉的傳統節日,自1965年以來一直舉行,主會場原來設置在藍水公園,幾年後,它將把總部改為貝尼托·華雷斯禮堂,這是目前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它的主要景點是機械遊戲、帕倫克和禮堂,在十月慶祝活動期間,每天晚上都有各種藝術表演,尤其是墨西哥音樂表演。
- 玩偶盛宴(瓜達拉哈拉國際木偶節)。
- 瑪利亞奇和恰雷里亞國際會議(國際流浪音樂節)。正如它的名字所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流浪者聚集在一起。以及來自各地的charros(墨西哥牛仔),以展示墨西哥的國家體育。它以遊行開始,幾天後,整個城市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它在八月和九月之間舉行。
- 加納德拉博覽會。這是全國同類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它通常在十月舉行。
- 瓜達拉哈拉國際電影節(簡稱瓜達拉哈拉電影節,縮寫:FICG)。FICG擁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是墨西哥電影界最重要的活動,其中包括電影展、與電影製作人和演員的會面(人才校園),以及在幾個類別中獲獎的實現競賽:伊比利亞-美洲和墨西哥短片、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紀錄片、虛構故事片,其中會獲得「瑪雅胡爾」(龍舌蘭女神)獎。
- 「奧雷西莫·岡薩雷斯」國際當代舞蹈節,自1999年以來由哈利斯科州政府文化部和INBA國家舞蹈協調會組織。在這個舞蹈作品中,有哈利斯科州最優秀的舞蹈團體,還有一些賓客、國內和國際公司;促進瓜達拉哈拉的文化交流,同時向公眾提供公開的大師班,以豐富該州的舞蹈語言。每年十月在這個城市的藝術和文化論壇上表演。
- 國際友誼博覽會。這座城市一直是傑出詩人、作家、畫家、演員、電影製作人和國際藝術代表的搖籃和庇護所。《瓜達拉哈拉的主要詩歌》一書(詩歌註釋和批評)是這座城市詩人豐富多彩的一部作品。
瓜達拉哈拉歷史悠久的市中心是該市最古老的地區,它就是在那裏建立的,也是最古老的建築所在地。它以莫雷洛斯大道/奧斯皮西奧大道為中心,從武器廣場開始,那裏是教會和世俗權力的所在地,向東朝向瑪利亞奇廣場和前接濟所。武器廣場是一個長方形廣場,有花園、鐵藝長椅和一個鐵藝便亭,建於19世紀的巴黎。[2][32]
-
卡瓦尼亞斯接濟所
-
'
-
武器廣場
-
貝拉斯科宮
在瓜達拉哈拉歷史悠久的市中心,有許多廣場和公園:莫雷洛斯公園、瑪麗亞廣場、奠基人廣場、塔帕提亞廣場、龍舌蘭廣場、革命公園、聖所花園、武器廣場、解放廣場、瓜達拉哈拉廣場和哈利斯科名人環島,後四個環繞大教堂形成一個明顯的拉丁十字架。[33]

1558年開始建造聖殿主教座堂,1616年教堂被祝聖。它的兩座塔樓建於19世紀,當時一場地震摧毀了原有的塔樓。它們被認為是這座城市的象徵之一。該建築融合了哥德式、巴洛克式、摩爾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內部有三個中殿和十一個側祭壇,由30根多立克柱支撐的屋頂覆蓋。[32]
哈利斯科州名人環島(Rotonda de los Hombres Ilustres)是一座由採石場建造的紀念碑,建於1952年,以紀念哈利斯科州的傑出人士。一個由17根圓柱組成的圓形結構圍繞着98個骨灰瓮,瓮中有這些榮譽者的遺骸。街對面是1952年建造的市政廳。它有四個採石場的外牆。它主要採用新古典主義設計,庭院、入口和柱子等元素模仿了城市的舊建築。[2][32]
哈利斯科州政府宮採用西班牙巴洛克式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始建於17世紀,於1774年完工。1859年發生爆炸後,內部完全翻修。這座建築內有哈利斯科州人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的壁畫,包括「Lucha Social」、「Circo Político」、「Las Fuerzas Ocultas」和「Hidalgo」,壁畫描繪了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高舉手臂,對政府和教堂感到憤怒。[32]
主教座堂的東面是自由廣場(Plaza de la Liberación),綽號為兩杯廣場(Plaza des las Dos Copas),指的是東西兩側的兩個噴泉。面對這個廣場是德戈拉多劇院。它建於19世紀中葉,採用新古典主義設計。主入口有一個三角楣飾,上面有貝尼托·卡斯塔涅達用大理石雕刻的浮雕「阿波羅和繆斯」。內部拱形天花板上繪製了哈科沃·加爾維斯和赫拉爾多·蘇亞雷斯的壁畫,描繪了但丁《神曲》中的一個場景。劇院後面是另一個廣場,有一個名為奠基人噴泉(Fuente de los Fundadores)的噴泉。廣場位於該市成立的確切地點,其中有一座雕塑,描繪了克里斯托瓦爾·德·奧尼亞特在城市奠基中的形象。[2]
大教堂和接濟所之間是佔地70,000平方米(750,000平方英尺)的大型塔帕提亞廣場。它的核心是克扎爾科阿特爾自焚(Inmolación de Quetzalcóatl)的溫泉雕塑。[2]這個廣場的東南部是自由市場,也被稱為聖胡安·德·迪奧斯市場,是墨西哥最大的傳統市場之一。聖胡安德迪奧斯神廟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巴洛克式教堂,就在市場旁邊。[32]

最東端是瑪利亞奇廣場和前卡瓦尼亞斯救濟所。瑪利亞奇廣場對面有餐廳,人們可以在那裏聽到現場的瑪利亞奇樂隊演奏,尤其是在晚上。前卡瓦尼亞斯救濟所沿着廣場的整個東側延伸。這座建築由曼努埃爾·托爾薩於1805年根據卡洛斯三世的命令建造。1810年,儘管直到1845年才完工,但它還是落成並開始作為孤兒院使用。它以魯伊斯·德·卡瓦尼亞斯·克雷斯波主教的名字命名。立面為新古典主義風格,主入口頂部為三角形三角楣飾。如今,這裏是卡瓦尼亞斯文化研究所(Instituto Cultural Cabañas)的所在地,其主要景點是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JoséClemente Orozco)的壁畫,這些壁畫覆蓋了主入口大廳。這些壁畫中有「火之人」(Hombre del Fuego),被認為是奧羅斯科最好的作品之一。[2][32]
在這條東西軸線之外,還有其他重要的建築。立法院是新古典主義的,最初建於18世紀。它於1982年重建。正義宮於1897年完工。舊大學大樓是一所名為聖托馬斯·德·阿基諾的耶穌會學院。它始建於1591年。1792年成為墨西哥第二所大學。它的主要入口是黃色的石頭。Casa de los Perros(狗之屋)建於1896年,採用新古典主義設計。[2]華雷斯大道上是卡門聖母聖殿,始建於1687年至1690年,1830年完全翻修。它保留了加爾默羅會的原始徽章,以及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雕塑。毗鄰它的是加爾默羅修道院的遺蹟,這是新西班牙最富有的修道院之一。[32]

瑪利亞奇音樂(墨西哥街頭樂隊)在墨西哥和國外都與瓜達拉哈拉有着密切的聯繫,儘管這種音樂風格起源於哈利斯科州附近的科庫拉鎮。這座城市和墨西哥流浪樂隊之間的聯繫始於1907年,當時一支由八名成員組成的墨西哥流浪樂隊和四名來自該市的舞者在總統官邸為波菲里奧·迪亞斯和美國國務卿表演。這使得音樂成為墨西哥西部的象徵,在許多人從瓜達拉哈拉地區遷移到墨西哥城(主要定居在加里波第廣場附近)之後,它也成為了墨西哥身份的象徵。
瓜達拉哈拉於1994年開始舉辦瑪利亞奇和查雷里亞節。它吸引了來自墨西哥和國外的藝術、文化和政治領域的人們。墨西哥最好的流浪樂隊定期參加,如Mariachi Vargas、Mariachi de América和Mariachi los Camperos de Nati Cano。來自世界各地的瑪利亞奇樂隊參加表演,他們來自委內瑞拉、古巴、比利時、智利、法國、澳大利亞、斯洛伐克共和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
這個節日的活動在大都市區的各個場館舉行,[34][35]包括花車遊行。[35]2009年8月,542名流浪樂隊音樂家一起演奏了十多分鐘,打破了最大流浪樂隊的世界紀錄。音樂家們演奏了各種歌曲,以兩首經典的墨西哥歌曲「美麗的小天空(Cielito Lindo)」和「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結束。這一壯舉是在第十六屆國際瑪利亞奇和查雷里亞節音樂節上表演的。之前的記錄是2007年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舉行的520名音樂家。
在城市的歷史中心是瑪利亞奇廣場,許多樂隊都在這裏演出。為了迎接2011年泛美運動會的到來,廣場進行了翻修。750多名流浪樂隊音樂家在廣場上演奏傳統旋律,廣場與餐廳和其他企業一起,為830多個家庭提供支持。

最近的一項創新是將墨西哥流浪樂隊的旋律和樂器與瓜達拉哈拉地區搖滾音樂家表演的搖滾樂融合在一起。一張收集了許多這些旋律的專輯被稱為「Mariachi Rock-O」。計劃讓這些樂隊在墨西哥、美國和歐洲巡演。
該市還擁有幾家舞蹈和芭蕾舞公司,如哈利斯科州室內芭蕾舞團、瓜達拉哈拉大學民俗芭蕾舞團和瓜達拉哈拉當代芭蕾舞大學。
這座城市是著名交響樂團的所在地。哈利斯科愛樂樂團(Orquesta Filarmónica de Jalisco)由何塞·羅隆於1915年創立。從那時起,它一直舉辦音樂會,直到1924年失去了國家資助。然而,音樂家們繼續演奏,以保持管弦樂隊的活力。這最終引起了當局的注意,並於1939年重新申請到資金。私人資助始於20世紀40年代,1950年,一個名為Conciertos Guadalajara A.C.的組織成立,繼續為樂團籌款。1971年,該樂團成為哈利斯科州美術部的附屬機構。現在的名字是1988年採用的。國際獨奏家如保羅·巴杜拉-斯科達、克勞迪奧·阿勞、約爾格·德穆斯、亨利克·塞林、尼卡諾爾·薩巴萊塔、普拉西多·多明戈、庫爾特·里德爾和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曾與該樂團合作演出。今天,管弦樂隊由馬爾科·帕里索托指揮。[36]
與墨西哥其他地區一樣,瓜達拉哈拉的食物融合了前殖民時期和西班牙的影響。典型的墨西哥菜餚,如波索萊、塔馬利、墨西哥夾餅、安吉拉卷、玉米卷、墨西哥牛肚湯、carne en su jugo和frijoles charros都很受歡迎。
瓜達拉哈拉特有的一道菜是「torta ahogada」。它由一個撒上炸豆的鹽漬麵包或麵包卷(通常是birote)和切成塊的炸豬肉組成,也被稱為「carnitas」,所有這些都在用香料調味的番茄醬中。它與洋蔥一起吃,洋蔥在檸檬和辣醬中減少。附帶的飲料可以包括特胡伊諾酒(Tejuino),它是用酸玉米為基礎,配以檸檬雪糕製成的,或者是由發酵菠蘿皮製成的丹板奇酒(Tepache)。
瓜達拉哈拉和整個哈利斯科州的另一道典型菜餚是「birria」,通常用豬肉、牛肉或山羊肉製成。手工製作的birria是在一個特殊的烤箱裏製作的,這個烤箱可以放在地下,上面覆蓋着瑪圭葉子;肉可以與番茄湯和香料混合,也可以單獨食用。[37]製作birria的傳統方法是將肉和香料裹在瑪圭葉中進行坑烤。它與切碎的洋蔥、酸橙和玉米餅一起放在碗裏。
廚房小吃的另一道典型菜餚是carne en su jugo,這道菜由牛肉湯和鍋里的豆子組成,配以培根、香菜、洋蔥和蘿蔔(切片或整片)。被認為是典型小吃的甜點是jericalla。
當西班牙征服者抵達阿茲特克帝國時,一些宗教儀式包括吃用人肉製成的pozole(波索萊)。這是西班牙文字中提到的第一種波索萊,作為一種只有經過挑選的牧師和貴族才能吃的儀式菜餚,經常使用斬殺的敵軍士兵大腿上的肉。方濟會傳教士在禁止阿茲特克宗教儀式時結束了這一習俗。當地普通菜餚中的波索萊與儀式菜餚有關,但用火雞肉和後來的豬肉製成,而不是用人肉。
其他在這裏很受歡迎的菜餚包括波索萊,一種用玉米、豬肉或雞肉烹製的湯,上面撒上捲心菜、蘿蔔、洋蔥末和其他調味品;pipián(莫利醬)是一種用花生、南瓜和芝麻製成的醬汁,還有當地流行的甜點biónico。
Jericallas是一種典型的瓜達拉哈拉甜點,類似於餡餅,是為了在美味的同時給孩子提供適當的營養而製作的。它是由雞蛋、牛奶、糖、香草和肉桂製成的,在烤箱中烘烤至產生燒焦層。表面的燒焦層使這道甜點特別美味。
在瓜達拉哈拉流行的飲料之一是Tejuino(特胡伊諾酒),這是一種清爽的飲料,含有玉米發酵基酒和甘蔗、酸橙、鹽和辣椒粉。[38]
每年9月,該市都會舉辦國際美食博覽會(Feria Internacional Gastronomía),展示墨西哥和國際美食。許多餐館、酒吧、麵包店和咖啡館以及啤酒、葡萄酒和龍舌蘭酒的生產商也參與其中。[37]

瓜達拉哈拉有四支職業足球隊;瓜達拉哈拉,也被稱為芝華士、阿特拉斯、奧羅體育會和瓜達拉哈拉大學。瓜達拉哈拉是該國最受關注的俱樂部,他們總共贏得了12次墨西哥足球超級聯賽冠軍,並四次贏得了墨西哥杯冠軍。2017年,芝華士成為墨西哥足球史上第一支在兩個不同場合單賽季贏得雙冠王(聯賽和杯賽冠軍)的球隊,也是自1969-70賽季以來的第一支。芝華士繼續贏得2018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聯賽冠軍杯,決賽對手是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多倫多足球俱樂部,這是他們第二次贏得冠軍。芝華士贏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聯賽冠軍杯,是唯一一支贏得冠軍的瓜達拉哈拉足球隊。阿特拉斯也在墨西哥超級聯賽。他們在該國被稱為「學院」,因此他們提供了墨西哥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其中包括:拉法埃爾·馬克斯、奧斯瓦爾多·桑切斯、帕韋爾·帕爾多、安德烈斯·瓜爾達多和墨西哥國家隊前射手哈雷德·博爾格蒂。阿特拉斯還贏得了幾次業餘錦標賽的冠軍,包括在1951年年為瓜達拉哈拉贏下第一個冠軍。2021年,他們再次贏得了墨超聯賽冠軍。特科斯足球俱樂部與瓜達拉哈拉自治大學有聯繫。它在超級聯賽中比賽,在3月3日體育場(代表該大學1935年成立日)進行主場比賽。他們在1994年擊敗桑托斯拉古納時也贏得了一次冠軍。後來該隊搬到了薩卡特卡斯,並於2014年5月成為薩卡特卡斯礦工隊。
從2014年10月開始,瓜達拉哈拉重新加入了墨西哥太平洋聯盟棒球錦標賽,哈利斯科查羅斯在運動體育場進行比賽。查雷阿達是墨西哥的牛仔競技表演形式,與墨西哥流浪樂隊音樂密切相關,在這裏很受歡迎。查雷阿達比賽的最大場地VFG競技場位於歌手文森特·費爾南德斯創立的瓜達拉哈拉機場附近。每年9月15日,查羅斯會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舉行遊行,慶祝查羅和瑪利亞奇日。[34]
瓜達拉哈拉舉辦了2011年泛美運動會。自從贏得運動會主辦權以來,這座城市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翻修。來自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約42個國家的5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運動會。運動項目包括水上運動、足球、壁球等27項,另有6項正在考慮中。COPAG(2011年瓜達拉哈拉泛美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的總預算為2.5億美元,旨在更新該市的體育和一般基礎設施。市中心重新鋪設了路面,並為2011年所需的約22,000間客房建造了新酒店。新的快速公交系統Macrobús於3月啟動,沿着獨立大道運行。泛美村建在巴希奧區周圍。運動會結束後,這些建築將用於住房。瓜達拉哈拉現有13個場館將用於比賽,包括哈利斯科體育場、三月三日體育場和UAG體育館。為運動會新建了11個體育設施。其他工程包括機場的第二個航站樓、通往巴利亞塔港的高速公路和通往該市南部的旁路。
現已退役的前頭號女子高爾夫球手蘿瑞納·歐秋雅、為紅牛F1車隊一級方程式賽車手沙治奧·佩雷斯和曾為洛杉磯銀河隊和墨西哥國家隊效力的前鋒小豌豆哈維爾·埃爾南德斯也出生在這座城市。拳擊手卡內洛·阿爾瓦雷斯也出生在這座城市。

瓜達拉哈拉主辦了2021年WTA總決賽,這是該錦標賽首次在拉丁美洲舉行。
該市將成為墨西哥202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期間舉辦比賽的三個城市之一。
塔帕蒂奧(Tapatío,用於男性)是墨西哥的一個口語術語,指的是出生在哈利斯科州的人。塔帕蒂亞(Tapatía)相當於女性。Tapatío/Tapatía也被用作形容詞,用於形容與瓜達拉哈拉或哈利斯科州有關的任何事物。[39]這個詞來源於納瓦特爾語單詞tlapatiyōtl,這是前哥倫布時代的一種貨幣單位的名稱,與今天的瓜達拉哈拉地區聯繫最為密切。[39]
該市舉辦了許多重要的國際活動,如1991年的第一屆伊比利亞美洲峰會。2004年主辦了第三屆拉丁美洲、加勒比和歐洲聯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瓜達拉哈拉也是2005年國際文化推廣與管理學院的舉辦地。2011年泛美運動會成功舉辦,瓜達拉哈拉於2005年被評為美洲文化之都,並於2006年被命名為教育城。瓜達拉哈拉因其使用開發技術而被公認為墨西哥第一個智慧城市。[40]
政治

作為哈利斯科州的首府,該市是該州政府的所在地。因此,國家政治對地方決策有重大影響,反之亦然。從歷史上看,該市的市長職位一直是州長職位的常見跳躍平台。此外,由於瓜達拉哈拉大都會區相對於該州其他地區的龐大規模,該市的城市群——主要由瓜達拉哈拉市議會主導和協調——佔據了該地區分配的州立法機構20個席位中的12個。
州政府的三個分支都集中在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周圍,州行政機構所在地政府宮就在大教堂的東南部。自由廣場(Plaza de la Liberación)對面的北面是州議會大樓,後者的東面是州最高法院。

與墨西哥的其他城市一樣,瓜達拉哈拉由一位連續三年行使行政權力的市政總統(市長)統治。目前市長是恩里克·阿爾法羅(公民運動黨)。
立法機構有一個由市長候選人選擇的形式組成的內閣,由市議員組成,市議員不是由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投票選舉產生的,但如果市長獲勝,選舉將自動進行。
為了選舉聯邦立法機構中的城市代表,該市被分為五個選區。這些地區是哈利斯科州的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和第十四選區。
瓜達拉哈拉市和自治市鎮基本上是共同擴張的,99%以上的自治市鎮居住在城市範圍內,幾乎所有的自治市鎮都已城市化。[2]以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化蔓延到其他七個城市;薩波潘、特拉克帕克、托納拉、特拉霍穆爾科、埃爾薩爾托、伊斯特拉瓦坎德洛斯門布里約斯和華納卡特蘭。[6]
這些地區構成了「瓜達拉哈拉大都市區」(西班牙語:Zona Metropolitana de Guadalajara),是哈利斯科州人口最多的地區,也是該國人口第三多的地區,僅次於墨西哥城大都市區。[6]2008年,這個大都市區的人口為4,298,715人。[6]
瓜達拉哈拉在與薩波潘市合併之前迅速擴張。在此期間創造的發展包括瓜達拉哈拉博覽會、輕軌、購物中心、街道和大道的擴建,以及道路基礎設施、服務、旅遊、工業等的誕生和發展。拉丁美洲的第一個購物中心出現在這座城市,拉丁美洲第一個城市電動火車系統,以及墨西哥第一所私立大學。
在2007年一項名為「未來城市」的調查中,FDi雜誌將瓜達拉哈拉列為墨西哥主要城市中的第一位,在經濟潛力方面,瓜達拉哈拉在北美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芝加哥。該雜誌還將其評為2007年最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拉丁美洲城市[41]。
教育

瓜達拉哈拉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高等教育的重要樞紐,擁有眾多國家和國際排名的大學和研究中心。
最重要的是瓜達拉哈拉大學,該大學於1791年10月12日根據皇家法令成立。自那時起,該實體經歷了多次重組,但今天存在的現代大學成立於1925年,當時哈利斯科州州長召集教授、學生和其他人重建大學。這些規則被組織成一部名為《組織法》(Ley Orgánica)的法律[42]。2012年,該大學在墨西哥最好的大學中排名第五。

瓜達拉哈拉是瓜達拉哈拉自治大學(UAG)的所在地,該大學成立於1935年,是墨西哥最古老的私立大學,還有阿特馬哈克山谷大學(UNIVA)和西部技術與高等教育學院。
該市舉辦了幾所私立學校的校區,包括:
- 拉薩爾大學
- 泛美大學
- UNIVER大學
- ITESO,瓜達拉哈拉耶穌會大學
- 蒙特雷理工和高等教育學院
交通

瓜達拉哈拉有許多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其中包括聯邦15號公路,它將城市西北部通過特皮克連接到索諾拉州的諾加萊斯,並向東通過莫雷利亞連接到墨西哥城;80號公路向東北方向延伸至阿瓜斯卡連特斯;54號公路向南經科利馬延伸至海岸。該市連接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便於前往東南部的墨西哥城,以及西南、西北和西部的曼薩尼約、馬薩特蘭和巴亞爾塔港等主要海灘度假勝地。
瓜達拉哈拉國際機場(ICAO代碼:MMGL)於1966年開放。它位於瓜達拉哈拉市中心以南16公里(10英里)處,建在查帕拉附近的特拉霍穆爾科市。該機場是該國第三活躍的機場(僅次於墨西哥城和坎昆),有直達墨西哥和美國許多城市的航班。
在市內,有多種形式的公共交通。瓜達拉哈拉輕軌系統名為SITEUR(Sistema de Tren Eléctrico Urbano),西班牙語意為城市電氣列車系統,在瓜達拉哈拉和鄰近的薩波潘和特拉克帕克市提供快速交通服務。它由3條線路組成:1號線從北向南延伸,有19個車站,2號線從市中心向東延伸,有10個車站,以及3號線。這些列車是電動的,最高時速為70公里/小時(43英里/小時)。目前服役的48輛鉸接式列車由龐巴迪運輸在墨西哥製造。[43]三號線的建設始於2014年,並於2020年完工。從西北部的薩波潘出發,經市中心到達東南部的特拉克帕克和托納拉。
瓜達拉哈拉Macrobús(也稱為Mi Macro)是一種基於快速公交概念的公共交通系統,每輛公交車都有一條路線和一個上車站。Macrobús項目的第一階段於2009年開放,在獨立大道之後有一條16公里長(9.9英里)的走廊,為27個車站提供服務。Mi Macro Periférico是瓜達拉哈拉Macrobús系統的最新線路,沿着周邊環線運行41.6公里,與該市的大多數交通系統相連。Mi Macro的一條新線路預計將沿着Carretera A Chapala運行,與瓜達拉哈拉國際機場相連。瓜達拉哈拉無軌電車系統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在運營,[43]還有許多由私營公司運營的城市公交車和繁忙的步行街網絡。
基於PBSC城市解決方案的公共自行車共享系統Mi Bici Pública於2014年推出。2016年,該市擁有242個停靠站和2116輛自行車。截至2018年9月,Mi Bici每年有19,664名訂閱用戶。
在瓜達拉哈拉,一個人每個工作日平均花費82分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3%的公共交通乘客每天乘坐超過2小時。人們在車站或車站等待公共交通的平均時間為15分鐘,而22%的乘客平均每天等待20分鐘以上。人們通常乘坐公共交通單程的平均距離為8公里,16%的人單向行駛超過12公里。[44]
國際關係
瓜達拉哈拉設有眾多使館和榮譽領事館:[45]
中國廈門市
西班牙西加萊斯
美國阿爾伯克基
美國芝加哥
秘魯阿雷基帕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
菲律賓宿霧市
西班牙休達
美國克里夫蘭
巴西庫里奇巴
南韓大田廣域市
美國唐尼
巴西戈亞尼亞
西班牙瓜達拉哈拉
美屬關島阿加尼亞
美國堪薩斯城
牙買加金斯敦
波蘭克拉科夫
日本京都市
美國蘭辛
秘魯利馬
赤道幾內亞馬拉博
意大利米蘭
西班牙奧尼亞蒂
俄羅斯聖彼得堡
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美國聖安東尼奧
巴拿馬巴拿馬城
意大利帕爾馬
美國波特蘭
哥斯達黎加聖何塞
美國聖荷西
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
多米尼加聖多明各
西班牙塞維爾
波蘭弗羅茨瓦夫
巴西巴西利亞
中國上海市 [46]
英國利物浦
越南胡志明市
臺灣苗栗縣
哥倫比亞卡利
腳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