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琪(1908年—1938年2月13日),原名游建鐸河南省太康縣游莊村人。理琪於192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膠東特委書記、膠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等職,並曾成功策劃了天福山起義威海起義等武裝暴動。1938年2月,在雷神廟戰鬥中因被日軍擊中而傷重犧牲。[1]

生平

理琪原名游建鐸,1908年出生於河南省太康縣游建莊村的一個地主家庭。16歲時,理琪到開封讀中學並開始接觸新思潮書刊。1928年,理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回家鄉活動。同年在開封軍閥馮玉祥軍中當了電務員,在軍中進行士兵運動,宣傳中共思想。1929年,已經隨軍開駐江西的理琪除了繼續兵運工作外,還為紅軍搜集情報,被發覺後離開國軍去了瑞金。他在瑞金仍從事無線電通訊工作。[2]

1934年,理琪被派到上海工作。1935年下半年,因上海黨組織遭破壞,他與組織失掉了聯繫。1936年春,理琪在幾經周折後與中共河南省委取得聯繫,後由中共中央政治交通員鄧汝訓介紹,到膠東地區工作。當時,包括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張連珠在內的很多膠東黨員都因一一·四暴動失敗而遭到逮捕或殺害,中共在膠東的活動陷入低潮,倖存黨員重建了中共文登臨時縣委,並與中共河南省委取得了聯繫。理琪到威海文登後,馬上着手恢復各級黨組織,1936年4月,在文登縣溝於家村成立了中共膠東臨時特委,理琪任書記,劉振民鄒青言等任委員。不久因韓復榘發動清鄉,理琪被送到威海衛暫避,因與組織失聯被迫離開威海去了濟南。理琪再次回到膠東後成立了新的膠東特委,他被選為書記。[2][3]

1936年秋,出於安全和工作開展等方面的考慮,也為了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繫,理琪和臨時特委機關從文登遷移到了煙臺市內,理琪的辦公地點就隱藏在煙臺市區毓璜頂的山東省立第八中學中。中共中央北方局呂志恆來膠東工作,根據北方局指示成立了中共膠東臨時工作委員會,理琪任書記。1936年12月間,由於叛徒的出賣,臨時工作委員會機關遭到了破壞,理琪被捕,後被解往濟南。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11月,理琪被保釋出獄。出獄後的理琪奉中共山東省委指示於12月15日返回膠東。12月24日,膠東特委發動天福山起義,建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起義後部隊西進,而理琪等特委負責人則到威海衛發動了1938年1月15日的威海起義。1938年1月19日,天福山起義和威海起義的兩支隊伍合編,成立了第三軍司令部,所屬部隊整編為兩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隊,理琪任司令員,還成立了軍政委員會,理琪任主席。[2][4][5][6]

侵華日軍於1938年2月3日佔領煙臺,2月5日佔領牟平縣城,但日軍隨後撤回了煙臺。此時,理琪則率第三軍從文登出發西上抗日,到達文登、牟平兩縣交界處的崔家口村一帶,待機與日軍作戰。後來國民政府牟平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張建勛與第三軍聯繫準備攻打牟平縣城,理琪分析後做出了由膠東特委副書記呂志恆率領二大隊留守崔家口,理琪率一大隊及特務隊襲擊牟平城的決定。1938年2月12日,理琪率軍由崔家口出發,2月13日上午,牟平縣城很快就被第三軍佔領。縣長宋健吾、公安局長王紫岩和商團副會長常繼武等100餘人被俘,第三軍繳槍近百支,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戰鬥結束不久,第三軍釋放了大部分俘虜攜戰利品出城到城南山區休整,而指揮部則在雷神廟開會研究下一步的安排。因負責阻擊和警戒的部隊缺乏經驗,留在雷神廟開會的理琪等二十多人被從煙臺趕來馳援的日軍包圍,雷神廟戰鬥爆發。戰鬥中理琪腹部連中三彈,突圍撤離途中在楊嵐村犧牲,時年三十歲。[2][5][7]

紀念

理琪犧牲後,被安葬在了文登縣崔家口村,1945年11月被遷葬到了新建的棲霞英靈山革命烈士陵園內。1962年,郭沫若曾專門作詩紀念理琪。[8]

2014年,理琪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9]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