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龍屬(屬名:Secernosaurus,意為「被分離開來的蜥蜴」)是種生存於晚白堊世南美洲鴨嘴龍科鳥腳類恐龍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獨孤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83–70 Ma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科: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屬: 獨孤龍屬 Secernosaurus
Brett-Surman, 1979
模式種
寇氏獨孤龍
Secernosaurus koerneri

Brett-Surman, 1979
Close

不同於多數鴨嘴龍科分佈於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北美洲亞洲歐洲),獨孤龍與近緣物種棲息於南美洲。有理論認為白堊紀晚期某個時間點南北美曾連接成陸橋,使兩大陸物種得以交流,而獨孤龍的祖先可能在此時進入南美。

研究歴史

獨孤龍的正模標本FMNH P13423是出土於阿根廷丘布特省可韋瓦皮湖組英語Lago Colhué Huapi Formation的部分骨骼,[1]是於1923年在J. B. Abbott所率領的菲爾德博物館團隊考察活動期間所採集。但直到1970年代才得到正式研究。[2]1979年布瑞特索曼命名了獨孤龍;雖然過去曾描述過來自南美的鴨嘴龍科標本,模式種寇氏獨孤龍Secernosaurus koerneri)仍成為首個有正式命名的物種。屬名取自拉丁語sēcernō,意為「分開或孤立」,象徵其相對於其他勞亞親戚的遙遠分佈。[3]種名紀念哈洛·寇納(Harold E. Koerner)。[4]

2010年皮耶妥·馬奎茲(Albert Prieto-Marquez)與沙利納斯(Guillermo Salinas)提出南方分離龍Kritosaurus australis)可能是寇氏獨孤龍的異名。[2]但2015年科里亞(Rodolfo Coria)指出兩者的差異,而牠們的分類定義有待重新審視。[5]2022年兩個物種被視為個別屬,南方分離龍建立成獨立的鶩龍屬[6]

描述

分離龍的標本是個相對小型的鴨嘴龍個體,僅5公尺長,但成熟度尚不確定。[5]

分類

系統發生學分析將獨孤龍列為櫛龍亞科分離龍族,北美的鈎鼻龍分離龍亦處於同一演化支[2][6]更精確地來看,2022年羅札迪亞(Sebastián Rozadilla)和同事描述南美鴨嘴龍化石的研究中發現這地方的物種集中於一個特定演化支,包含獨孤龍、騖龍、赤原龍波拿巴龍,其採用高崎龍司等人2020年的數據。[6]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佛氏鴨嘴龍 Hadrosaurus foulkii

伊奘諾大和龍 Yamatosaurus izanagii

櫛龍亞科 Saurolophinae 

蓋氏始無冠龍 Acristavus gagslarsoni

董氏烏拉嘎龍 Wulagasaurus dongi

皮氏慈母龍 Maiasaura peeblesorum

博氏原短冠龍 Probrachylophosaurus bergei

加拿大短冠龍 Brachylophosaurus canadensis

分離龍族 Kritosaurini 

寇氏獨孤龍 Secernosaurus koerneri

內格羅河波拿巴龍 Bonapartesaurus rionegrensis

薩滿赤原龍 Kelumapusaura machi

南方鶩龍 Huallasaurus australis

納瓦霍分離龍 Kritosaurus navajovius

著名鈎鼻龍 Gryposaurus notabilis

紀念區鈎鼻龍 Gryposaurus monumentensis

寬齒鈎鼻龍 Gryposaurus latidens

埋崖鼻王龍 Rhinorex condrupus

日本神威龍 Kamuysaurus japonica

巨原櫛龍 Prosaurolophus maximus

奧氏櫛龍 Saurolophus osborni

窄吻櫛龍 Saurolophus angustirostris

楊氏萊陽龍 Laiyangosaurus youngi

曼氏冥犬龍 Kerberosaurus mankini

巨型山東龍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連接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annectens

帝王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regalis

賴氏龍亞科 Lambeosaurinae

古生態學

環境

獨孤龍來自的可韋瓦皮湖組的地質年代難以確定,其歸屬曾流連於幾個不同層位,直到最近歸入馬斯特里赫特階的丘布特群(Chubut Group)。加上獨孤龍的地理來源很不清楚,因此對於該動物所棲息的生態環境難有詳佳認識。2016年蓋比略(Casal A. Gabriel)的論文深入討論了當地氣候狀況,發現氣候隨地質年代演變的趨勢。證據顯示河流系統與氾濫平原的存在,但較下方層位則展現了半乾旱、巨大石膏礦床、乾燥裂縫,代表當時乾旱化程度遠高於其下方較早的下營組英語Bajo Barreal Formation濕潤氣候。不過孢粉學證據指出在白堊紀末期至古新世達寧期,氣候再次變得溫和而達到乾濕季平衡狀態。獨孤龍便是來自此地層最上部層位。近期其他地區找到的鴨嘴龍遺骸也可能屬於獨孤龍,這將擴大該物種的年代跨度,但標本尚未進行深入研究。[7]

地理學

獨孤龍生存在馬斯特里赫特階的巴塔哥尼亞[1]是少數已知的南美鴨嘴龍科之一。其存在可能源自坎潘階從北美來的擴散事件,原安的列斯群島也許構成一個島鏈,使陸生脊椎動物由此穿越於兩大陸之間。[2]鴨嘴龍科的到來可能導致南美本土鳥腳類薄板類的衰弱。[1]

延伸閱讀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