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熔化熱,亦稱熔解熱[1],是單位質量物質由固態轉化為液態時,物體需要吸收的熱量[1]。物體熔化時的溫度稱為熔點。
熔化熱是一種潛熱,在熔化的過程中,物質不斷吸收熱量而溫度不變,因此不能通過溫度的變化直接探測到這一熱量。每種物質具有不同的熔化熱。晶體在一定壓強下具有固定的熔點,也具有固定的熔化熱;非晶體,比如玻璃和塑料,不具有固定的熔點,因而也不具有固定的熔化熱。[2]
同一種物質中,液態比固態擁有更高的內能,因此,在熔化的過程中,固態物質要吸收熱量來轉變為液態。同樣,物質由液態轉變為固態時,也要釋放相同的能量。[1]液體中的物質微粒與固體中的相比,受到更小的分子間作用力,因此擁有更高的內能。
熔化熱的數值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大於0的,表示物體在熔化時吸熱,在凝固時放熱,而氦是唯一的例外。[3]氦-3在溫度為0.3開爾文以下時,熔化熱小於0。氦-4在溫度為0.8開爾文以下是也輕微地顯示出這種效應。這說明,在一定的恆定壓強下,這些物質凝固時會吸收熱量。[4]
數據均為1標準大氣壓,熔點時的值。
熔化熱數據也能用來計算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理想溶液中,溶質達到飽和時的摩爾分數是該溶質熔化熱、熔點和溶液溫度的函數。
這裏的R是普適氣體常數。
比如,298K(約25℃)時,對乙酰氨基酚在水中的溶解度為:
這樣計算得出的理論值與實際值(240 g/L)的誤差為11%。由於溶液並不是理想溶液,若將額外的熱容量的影響考慮在內,將得到更精確的結果。[12]
固體在溶劑中溶解,達到溶解平衡後,溶液中的溶質與未溶固體的化學勢是相同的:
或
其中是該條件下,該固體熔液的化學勢。這一步利用了理想溶液的假設和拉烏爾定律。化簡後得到:
又因為:
其中是摩爾熔化自由焓變。所以溶質固體和溶質熔液之間的化學勢差異遵循以下方程:
應用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
經過計算得到:
或:
對上面的方程等號兩邊進行積分(忽略了摩爾熔化焓隨溫度的改變)
可以得到最終結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