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部長(英語: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意為沒有部門的部長),或稱無任所閣員[1],在君主制國家下又稱為不管部大臣無任所大臣,是一種政府高階內閣官員職位。[註 1]

不管部長常出現於議會制半總統制國家,主要負責權責橫向、並非單一部門能夠承擔的政務。在那些非多黨聯合政府所管理的行政機構中,特別是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國),這個職位並不常見。有些國家的不管部長的權力較一般的部長大,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曾經一段時間,英國首相委派不管部大臣專責處理北愛爾蘭事務。

各地狀況

澳大利亞

孟加拉

孟加拉國在內閣重組或任命新成員時會產生不管部長,通常這是政黨聯合協商的結果,所有的長期不管部長最後都會被任命為一個實際的部長。

現任不管部長任命於2011年11月28日[2]

保加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相當於不管部長的職務為國務委員,但事實上國務委員常兼任部長職務。國務委員一職置於國務院之下,行政待遇與副總理同級,只是職權稍小,權位和排名都列在副總理之後,但在各部委首長之前。在2023年建立的李強政府中,國務院僅有諶貽琴1名既非秘書長又不管部的國務委員。

香港

日本

新加坡

新加坡的不管部長稱為總理公署部長;置於總理公署,其官職與各部會首長同級。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的不管部長稱為政務委員,置於行政院之下,其官職與各部會首長同級。英譯「Cabinet Minister」。

土耳其

  • 圖爾汗·費齊奧盧

英國

註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