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A-18大黃蜂戰機自1984年起開始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

快速預覽 澳軍麥克唐納-道格拉斯 F/A-18大黃蜂戰機, 歷程 ...
澳軍麥克唐納-道格拉斯 F/A-18大黃蜂戰機
Thumb
3架澳空軍F/A-18A大黃蜂戰機,攝於2012年
類型 多用途戰機
製造商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
建造方 主要由澳政府飛機製造廠組裝
主要用戶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加拿大皇家空軍(二手用戶)
生產年份 1984年–1990年
製造數量 F/A-18A 57架
F/A-18B 18架
歷程
軍用航空器編號 A21-1 to A21-57 (F/A-18A)
A21-101 to A21-118 (F/A-18B)
服役年份 1984年–2021年(澳洲)
2019年起(加拿大)
關閉

1981年,澳大利亞政府共訂購了75架F/A-18 A型和B型戰機,以取代澳空軍的幻象3型戰鬥機

大黃蜂戰機於1984年至1990年間進入澳空軍服役,於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4架大黃蜂戰機因飛行事故損毀。

2019年2月,澳方向加拿大轉售了兩架大黃蜂戰機,還有一批大黃蜂戰機已經退役。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澳空軍首次將大黃蜂戰機投入實戰。期間,14架大黃蜂戰機在伊拉克上空巡邏,並為聯軍的地面部隊提供了密接空中支援

2001年末至2002年初,澳空軍的大黃蜂戰機為位於迭戈加西亞的美國空軍基地提供了安全保障,還參與了當時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一些重要活動的安保工作。

2015年至2017年間,澳軍的部分大黃蜂戰機在中東參與了打擊伊斯蘭國秋葵行動

1999年起,澳空軍對大黃蜂戰機進行了一系列升級以提升其作戰能力,但是該機型越來越難以操控,而且有落後於其他國家的戰機和防空系統的風險。因此,澳空軍開始陸續退役F/A-18大黃蜂戰機,最晚於21世紀20年代初全部退役。目前,澳政府計劃用72架洛歇馬丁F-35閃電II戰機替代大黃蜂戰機。

澳政府決定出售從空軍退役的大黃蜂戰機,並最終在2019年初向加拿大出售了25架大黃蜂戰機,至於剩餘的41架戰機,澳方曾打算於得到美國同意後,將之贈予烏克蘭空軍,作為俄烏戰爭軍援之一[1],但烏軍經評估後認為該等機材並不適用。

Remove ads

機型選拔

澳空軍於1968年起開始尋找代替幻象3型戰鬥機的機型。[2] 1971年12月,澳空軍對新機型提出了具體要求,投標的飛機製造商數量遠超預期。澳空軍決定從1980年起逐步淘汰幻影III型戰機。[3]1973年,澳空軍的相關人員先後考察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15鷹式戰機諾斯羅普YF-17戰鬥機, 薩博37雷式戰機幻影F1戰機,但他們並沒有急於確定替代機型,而是在等待即將推出的新機型。[2][4]1974年8月,澳政府決定推遲戰機更新計劃,並將幻影III型戰機的服役年限延至20世紀80年代,澳空軍共有四個中隊裝備了幻影III型戰機,其中的一個中隊在此時解散。[4]

Thumb
美國空軍的F-16A,攝於1980年

1975年,澳大利亞替換幻影戰機的項目恢復進行,並於1976年成立了戰術戰鬥機項目辦公室,旨在管理澳空軍下一代戰鬥機的選拔工作。[4] 同年11月,該辦公室發佈了徵求建議書,並得到了11條回復。1977年3月,該辦公室將重點放在了F-15鷹式戰機、通用動力公司F-16戰隼戰機達索幻影2000戰機帕那維亞狂風式戰機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18A以及F-18L戰機的身上。F-18A戰機是為美國海軍設計的艦載機,由YF-17戰機發展而來,F-18L戰機則是由該設計衍生出的陸基機型。該項目辦公室也考慮了格魯曼F-14雄貓式戰機,但卻認為該機型不適合澳空軍,因此從未將其列入正式的候選名單。[2] 1978年11月,F-15戰機和帕那維亞狂風式戰機出局,因為狂風式戰機的主要設定是轟炸機,其空對空作戰能力有限。雖然F-15的優異性能可以滿足甚至超出了澳空軍的需求,但澳空軍認為自己並不需要如此先進的戰機,引入該機型服役可能會破壞澳大利亞的地區穩定。[5]

1979年,澳空軍繼續深入考察剩餘的候選機型。1979年4月,鮑勃·理查森少校(後任澳空軍副司令)試飛了幻影2000,他指出該機型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優良,但其航空電子設備、雷達、燃料系統、駕駛艙和武器性能均不如美國設計的機型。[6] 1979年中期,理查森還試飛了YF-17,該機型是F-18L戰機的原型機,他對該機的性能很滿意。那時,F-18L戰機還沒有收穫訂單,澳空軍不想冒險成為第一批客戶。[7] 與此同時,澳空軍謝絕了一份F-14雄貓戰機的訂單,這批戰機最初是伊朗政府訂購的,但因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未交付給伊朗。儘管這批F-14的售價已經大幅降低,但是澳空軍認為該機型太大、太複雜,不能滿足其需求。

Thumb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A-18A,攝於1985年

排除了幻影2000和F-18L後,澳空軍開始在F-16和F-18A間選擇。在1979年和1980年,理查森和澳空軍其他的飛行員試飛了美國空軍的F-16B戰機,他們認為該機型性能優異,但有時難以操控。澳方的評估團隊還擔心F-16引擎的可靠性,認為該機型的技術不成熟。此外,F-16的雷達系統不如F-18A,也不能像F-18A一樣發射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和遠程反艦導彈。[8] 相比之下,評估團隊對F-18A印象深刻,他們認為該戰機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更強,因為F-18A可以從航母上起降,這些特性對於澳北部的裸露基地來說是很重要的。[9]理查森和其他三名澳空軍飛行員試飛了F-18A,他們認為該機便於操控,但飛行控制系統和引擎有一些瑕疵,但評估團隊認為這些小缺陷不足為慮。[10] 與只配備了一台引擎的F-16相比,搭載了雙引擎的F-18A是其勝出的主要原因。評估團隊的研究表明,單發戰鬥機的損耗率是雙發機型的兩倍。[11]然而,澳空軍還是認為F-16和F-18A的技術都不夠成熟,所以沒有按原計劃在1980年替換戰機,並建議政府將該項目推遲一年。

澳政府接受了澳空軍的提議,將更換幻影III型戰機的項目延至1981年底。通用動力公司藉此機會,向澳空軍介紹了經升級後的F-16C戰機。該機可裝備超視距導彈,作戰能力接近F-18。1981年5月,理查森和澳空軍其他的飛行員試飛了F-16C。[11]同年,F-18也進行了升級改造,並重新命名為F/A-18。1981年,澳空軍的試飛員在測試F/A-18時發現,1980年機型上的瑕疵都已解決。[12] 澳空軍總結認為,F-16C和F/A-18都能滿足自身的需求,雖然F-16的價格更低,但F/A-18還是更勝一籌,因為其技術更成熟,作戰部署時更易於維護,而且損耗率更低。[13] 澳政府接受了這個方案,並於1981年10月20日宣佈訂購75架F/A-18戰機。澳國防部長吉姆·基倫承認F-16的價格比F/A-18低7%,但他表示F/A-18更低的維護成本和損耗率將極大地縮小其與F-16的成本差異。[14]

澳政府沒有直接向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訂購F/A-18,而是通過美國政府的對外軍售計劃購得了這批戰機。[15] 通過美國政府訂購,使澳空軍得以利用美軍的優先購買權,並降低了該項目的管理要求。[16] 但這也讓整個過程複雜化,這批戰機由美國政府訂購,然後交付給美國海軍,在進行了初步飛行測試後移交給澳空軍。 好在整個過程進行得很順利,而且還節約了大筆資金。[17]

Remove ads

戰機投產

Thumb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第一批F/A-18B,攝於1985年10月

澳空軍訂購了75架大黃蜂戰機,包括57架單座A型戰鬥機和18架雙座B型訓練機。[18]按照計劃,三支戰鬥機中隊和一支換裝訓練中隊各裝備16架F/A-18戰機,其中的12架隨時機動,另外4架處於維護狀態。餘下的11架大黃蜂戰機被列為「半衰期消耗性購買」,用於替代在2000年前失事的戰機。事實證明,澳空軍實際損失的大黃蜂戰機遠少於這些備份戰機的數量。[19]交付工作計劃於1984年末開始,到1990年結束。 F/A-18項目的總成本在1981年8月時為24.27億澳元,包括飛機、備件、其他設備和澳空軍基地的改建費,但當時澳元貶值導致總成本迅速上漲。[20]

澳軍的大黃蜂戰機與美國海軍的標準版大黃蜂戰機非常類似,只是在細節上略有不同。 前者加裝了 儀表着陸系統/甚高頻全向範圍、高頻無線電、全新的 彈射座椅 安全帶,拆除了用於在飛機 彈射器上起飛的相關裝置.[19] 還有2架澳軍的大黃蜂戰機裝備了飛行測試儀器,以用作飛行試驗。[21]

更多資訊 年, F/A-18A ...
F/A-18A和B機型交付情況[22]
F/A-18A F/A-18B
1985年 1 7 8
1986年 12 0 12
1987年 7 7 14
1988年 21 4 25
1989年 12 0 12
1990年 4 0 4
57 18 75
關閉

澳政府試圖借幻影III型戰機替換項目來提升澳製造業的水平,故決定在澳本土生產這批戰機,儘管這樣的成本要比直接從美國採購高。[20] 澳皇家空軍最初的2架大黃蜂戰機是在美國生產的,其餘的戰機是在澳大利亞政府飛機製造廠組裝的,該廠位於維多利亞州的 愛華隆機場 。這些戰機的引擎由位於墨爾本菲舍曼灣英聯邦飛機公司製造。還有12家澳大利亞公司在其它階段參與到了該項目中。[23] 這些公司被分包給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和其他為F/A-18戰機生產零部件的美國大公司,他們需遵守美對外軍售計劃的規定。[16] 澳政府希望新加坡和新西蘭購買澳制大黃蜂戰機,但該想法最終落空。1988年,在美國停產大黃蜂戰機的背景下,加拿大政府有意採購25架澳制F/A-18戰機以強化自身實力,但這筆交易最終沒有達成。[24]

Thumb
F/A-18A(A21-49)降落,攝於2011年

1984年,澳大利亞的大黃蜂戰機開始下線。 最初的2架戰機(機身編號 A21-101和A21-102)都在位於聖路易斯的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工廠製造,後於1984年10月29日交付澳皇家空軍。其餘的戰機一直在美國進行訓練和試驗,直到1985年5月交付。[25][26] 接下來的兩架戰機(A21-103和A21-104)也在聖路易斯製造,隨後被拆解,於1984年6月由美國空軍的洛歇C-5銀河運輸機運至愛華隆機場,隨後戰機被重新組裝。同年11月16日,在由澳時任首席鮑勃·霍克空軍司令大衛·埃文斯中將出席的典禮上展出了A21-103。然而,澳軍對哪類飛行員准飛大黃蜂戰機產生了界定性爭議,導致該戰機的首次測試飛行一直被推遲到1985年2月26日。[27]

為了達成生產目標,澳大利亞政府飛機製造廠每月要製造1.5架大黃蜂戰機。然而在1987年上半年,由於公司的工廠效率低下和勞資關係問題,其生產進度落後於生產計劃。同年後期,澳大利亞政府飛機製造廠提高了生產效率,不過一些原定在澳生產的零部件卻是從美國公司購買的。[22] 在經歷了澳元貶值後,大黃蜂項目的最終成本為46.68億澳元,比最初預估的成本少了1.86億澳元。[20]

1985年,大黃蜂戰機開始在澳皇家空軍服役。同年5月4日,A21-103正式交付澳空軍。[27] 1985年5月16至17日,A21-101和102從加利福尼亞的勒姆爾海軍航空站飛往位於新南威爾斯的澳皇家空軍威廉鎮基地。這是一次不間斷的航行,在2架大黃蜂戰機穿越太平洋的過程中,美國空軍的麥克唐納-道格拉斯KC-10加油機為每架戰機加油15次。截止2005年,這一直是F/A-18戰機所進行的最長的單次飛行。[28] 儘管澳軍的大黃蜂戰機曾在1987年推遲生產,但最後一架 (A21-57)於1990年5月16日在坎培拉舉辦的典禮上如期交付。[19][22] F/A-18A型戰機的機身編號為A21-1至A21-57, F/A-18B型戰機的機身編號為A21-101至A21-118。

為大黃蜂戰機建設基地也是一個大型的投資項目。澳投入了超過1.5億澳元升級威廉鎮皇家空軍基地的跑道、機庫和維護設施,該基地一直是澳F/A-18戰機服役期間的主要基地。1985年至1988年間,澳耗費2.15億澳元,將其北部原有的廷達爾皇家空軍基地機場升級為大型空軍基地,以便讓第75中隊駐紮。在此之前,該中隊一直駐紮在達爾文皇家空軍基地,該基地地處澳北部海岸,容易受到颶風的侵襲,在戰爭期間難以防禦。[29]

由於擔心澳皇家空軍的通用動力F-111轟炸機的適航性,和洛歇·馬丁F-35閃電II項目延期,澳政府在2006年訂購了24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該機型的設計與原來的大黃蜂戰機有很大的區別。澳皇家空軍的首批超級大黃蜂戰機於2010年服役,並在次年完成交付。[30][31] 2013年,澳政府訂購了12架波音EA-18G咆哮者電子作戰機,該機型為超級大黃蜂的衍生機型,這些戰機在2015年至2017年間全部交付給澳皇家空軍。[32][33]

Remove ads

維護和升級

澳皇家空軍大黃蜂戰機的維護工作由空軍和民用承包商共同完成。20世紀90年代前期,澳軍大黃蜂戰機的日常維護和絕大多數的高強度「飛機維修檢查」都由空軍完成。但隨着20世紀90年代澳皇家空軍商業促進計劃的進行,大黃蜂戰機的高強度維護項目逐步外包給私營企業。[34] 根據澳軍目前的安排,4個裝備有大黃蜂戰機的部隊負責戰機的日常維護,和一些稍微複雜的深度維護工作。其餘的深度維護,以及所有大型的翻新和升級項目都由私營公司完成。[35] 自2003年以來,英國宇航系統公司一直是澳軍大黃蜂戰機深度維護工作的主要承包商。波音澳大利亞公司自2010年中標以來也為澳軍大黃蜂戰機提供維護服務。[36][37] 2017年8月,波音澳大利亞公司的合同延長至2021年,這也是澳軍大黃蜂戰機計劃退役的年份,該公司還負責為該機型整合武器系統。[38] 大黃蜂戰機維護工作外包是為了讓澳皇家空軍騰出精力去做接收F-35戰機服役的相關工作。[39]

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澳皇家空軍的大黃蜂戰機才做出了一些改進。在此期間,唯一安裝到飛機上的新系統就是AN/AAS-38「夜鷹」瞄準吊艙[40] 因美國政府拒絕與澳分享大黃蜂戰機的雷達軟件代碼,澳便設法破解了代碼並修改了程序。這樣做能讓大黃蜂戰機的雷達將澳鄰國的飛機都識別為敵機。澳原國防部長金•比茲利在議會發表的最後一次演講中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他曾多次向美國政府提出分享大黃蜂雷達系統代碼的要求,「最終,我們暗中監視了他們,然後自己提取了代碼」。[41][42]

20世紀90年代,一些亞洲國家引進了米高揚米格-29戰機,這引發了澳皇家空軍的擔憂,他們認為自己的戰機可能不夠先進。澳空軍考慮用歐洲戰機公司的颱風戰機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來替代大黃蜂戰機,但最終認為這兩種機型的技術都不夠成熟,[40] 因此決定升級現有的大黃蜂戰機。

Thumb
大黃蜂A21-3,攝於2010年8月。 該戰機搭載了「閃電」型瞄準吊艙、阿斯拉姆導彈、訓練炸彈和外掛油箱。

大黃蜂戰機升級項目始於1999年,分為3個主要階段。[40] 第1階段在2000年中期至2002年間進行,主要對大黃蜂戰機的電腦系統、導航系統和無線電進行了更換。升級後的大黃蜂戰機可配備阿斯拉姆空對空導彈,替代了以前的AIM-9響尾蛇導彈[43] 第2階段分為4個小階段,旨在提高大黃蜂戰機的作戰能力。 在第2.1階段,大黃蜂戰機原來的APG-65雷達被替換為改進過的AN/APG-73雷達,戰機還裝配了安全語音加密通信系統,計算機系統也進行了更新。 第2.2階段是整個升級項目中最重要的一環,大黃蜂戰機裝配了 頭盔顯示器,該設備需要Link 16網絡為其傳輸數據,戰機還加入了新的對抗分配系統,座艙顯示器也進行了數次升級。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澳軍所有的大黃蜂戰機都升級到達了這一水平。[44] 在第2.3階段,大黃蜂戰機安裝了一套改良的電子對抗系統,最初選中的是AN/ALR-2002,但其裝配效果並不理想,後於2006年末被ALR-67雷達告警接收機取代。截至2012年初,已有14架大黃蜂戰機安裝了該系統,其餘的將在年底前安裝。[45][46]在第2.4階段,經升級的大黃蜂戰機可安裝AN/AAQ-28(v)「閃電」型瞄準吊艙,其中的37套吊艙是通過購買獲得的,該階段升級於2007年完成。

大黃蜂戰機升級項目的第3階段旨在修復機體損傷。[40] 第3.1階段旨在修復所有戰機的輕度結構性損傷,這在升級項目的其他階段也有涉及。有10架大黃蜂戰機的中央機身有嚴重的結構性損傷,後在第3.2階段對這些受損的機身進行了更換。

Remove ads

退役及後續處理

退役過程

由於澳洲皇家空軍的F/A-18A/B機齡日漸老化[47] ,澳洲政府於2008年正式下訂F-35閃電II戰鬥機,並於十年後開始陸續交付[48][49];而此等機材則預計於2022年或以前全部退役。

2017年12月,澳洲皇家空軍第3中隊率先將F/A-18A/B調至第77中隊,以預備翌年接收F-35,為澳軍更換戰機計劃揭開序幕[50][51]。其後,再於2019年12月停止再訓練飛行員[52],並於稍後陸續分批停飛此型號戰機。

至2021年11月29日,澳洲皇家空軍於威廉鎮基地舉行退役儀式,至此F/A-18A/B正式退出現役[53],歷年飛行時數達408,000小時[54]

後續處理

除改於加拿大皇家空軍服役或成為博物館藏品外,至今絕大多數退役的澳軍F/A-18A/B均封存於威廉鎮基地[1]

售往加拿大

由於加美傾銷支線客機爭議,加拿大政府雖然已獲美國政府批准採購F/A-18E/F,但作為傾銷案原告的波音公司決定拒售。因此,加方於2017年8月決定改為購入18架行將退役的澳軍F/A-18A/B[55],同年12月正式簽約[56][57]。經過一次增購後[58][59],澳方最後於2019年1月確定向加國出售25架F/A-18A連備件,作價9000萬加拿大元,當中18架由加軍翻新及升級[60]後重新服役,另有7架為拆零機[61]

加軍採購的首批兩架飛機於2019年2月飛抵加拿大,並於參與與美、加合辦的「紅旗演習」後正式交付[62],而剩餘的退役機材交付則預計於2021年內完成[62]

售回美國

2020年3月,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宣佈剩下的41架澳軍F/A-18A/B,將售予美國軍事承包商「Air USA」,以供美軍作假想敵訓練之用[63][64]。然而,截至2023年2月,該出售案仍未訂定[65]

作為對烏軍援

2023年6月,《金融評論報》引述國防部官員說法,指出澳洲政府正考慮於得到美國批准後,將41架原擬出售作假想敵訓練的F/A-18A/B贈予烏克蘭空軍,作為對烏軍援的一部分[1]。若計劃成事,將為澳洲歷來最大一筆的海外軍援[66]。及後,烏軍於同月派員前往威廉鎮基地,為該批封存飛機進行評估[67]

至2023年12月,烏克蘭政府據報即將向澳洲政府提出正式請求,以獲取上述的F/A-18A/B[68]。但在評估後,烏軍於2024年1月尾宣佈將不採用該批飛機[69]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