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巨龍屬名Paralititan,意為「潮汐巨人」[1])是一巨型泰坦巨龍類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埃及晚白堊世巴哈利亞組英語Bahariya Formation的海岸沉積物中,生存於9960至9350萬年前。[2]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潮汐巨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99.6–93.5 Ma
Thumb
埃及地質博物館英語Egyptian Geological Museum的肱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科: 銀龍科 Argyrosauridae
屬: 潮汐巨龍屬 Paralititan
Smith et al., 2001
模式種
斯氏潮汐巨龍
Paralititan stromeri

Smith et al., 2001
Close

詞源

羅氏潮汐龍(Paralititan stromeri)意為「Ernest Stromer的潮汐巨人族」。牠們是由Joshua B. Smith、Matthew C. Lamanna、Kenneth J. Lacovara、彼得·達德森、Jennifer B. Smith、Jason C. Poole、Robert Giegengack、以及Usery Attia在2001年所命名;種名是紀念德國古生物學家地理學家Ernest Stromer,他在1900年代早期於非洲地區發現了許多恐龍。 [1]

描述

Thumb
與人類的體型比較,已知材料呈白色

發現化石的研究團隊的非正式領導者約書亞·史密斯(Joshua Smith)在採訪中說:「無論如何,它(指潮汐巨龍)確實是一隻巨型恐龍。」[3]

目前對潮汐巨龍知之甚少,因此很難估算其確切尺寸。然而,有限材料――尤其是修長的肱骨――表明本屬是已知最大的恐龍之一,體重估計為59 t(65 short ton)。[4]完整的右肱骨長1.69米(5.54英尺),是當時已知最長的白堊紀蜥腳類肱骨,直到2016年發現肱骨長1.76米(5英尺9英寸)的南巨龍後,該記錄才被打破。[5]2006年,肯尼思·卡彭特英語Kenneth Carpenter(Kenneth Carpenter)以薩爾塔龍為模板,估算其身長約為26米(85英尺)。[6] 斯科特·哈特曼(Scott Hartman)估計其體型龐大,但仍小於普爾塔龍阿拉摩龍阿根廷龍等最大的泰坦巨龍類。[7]2010年,格雷戈里·保羅英語Gregory S. Paul(Gregory Paul)估計其身長20多米(66英尺),重20噸(24.2短噸)。[8]2012年,托馬斯·霍茲(Thomas Holtz)估計其身長為32米(105英尺),重65.3至72.5噸(72至80短噸)。[2]2016年,使用基於四足動物肱骨及股骨周長的體重估算方程式,算出其體重約為50 t(55 short ton)。[5]2019年,保羅估計其體重在30至55噸(33至60.6短噸)之間。[9]2020年,魯本·莫利納-佩雷茲(Rubén Molina-Pérez)與亞西爾·拉臘門迪(Asier Larramendi)估計其長27米(88.6英尺),重30噸(33短噸)。[10]

地層中發現另一種蜥腳類是埃及龍。潮汐巨龍與埃及龍的區別在於前者體型更大,而後者估算出的體重僅有15噸,可能是由於其前段尾椎缺乏側凹,且肱骨上有一個相對較長的三角嵴。[1]

發現

Thumb
首次發現的尾椎及其它化石

1999年,約書亞·史密斯在巴哈利亞綠洲英語Bahariya Oasis重新發現了蓋貝爾區化石遺址(Gebel el Dist site),理查德·馬克格拉夫(Richard Markgraf)曾於1912、1913和1914年在此地為恩斯特·斯特莫挖掘化石。2000年,一支美國考察隊被派往重訪該遺址。然而,顯然馬克格拉夫已取走所有較完整骨骼,只剩下有限殘骸。考察隊在附近的蓋貝爾·法加(Gebel Fagga)新遺址成功地發現部分蜥腳類骨骼。[11] 拉科瓦拉將其鑑定為新物種。2001年,模式種斯氏潮汐巨龍Paralititan stromeri)由約書亞·史密斯、馬修·拉曼納英語Matthew C. Lamanna(Matthew Lamanna)、肯尼思·拉科瓦拉英語Kenneth Lacovara(Kenneth Lacovara)、彼得·達德森英語Peter Dodson(Peter Dodson)、詹妮弗·史密斯(Jennifer Smith)、傑森·查利斯·波勒(Jason Charles Poole)、羅伯特·蓋岡迦克(Robert Giegengack)和尤斯瑞·阿蒂亞(Yousri Attia)正式命名並描述。屬名意為「潮汐巨人(取自希臘語parahalos,意為海岸)」,指該物種所生存的Paralic潮灘,[12]種名紀念德國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 von Reichenbach),他於1911年首次在該地區發現恐龍化石。本屬代表自羅默1935年出版物發表以來巴哈利亞組發現的第一種四足動物[1]

Thumb
復原圖

正模標本CGM 81119發現於巴哈利亞組的一層中,地質年齡可追溯到森諾曼階,由缺少顱骨的部分骨骼組成。它是不完整的,除包括兩節融合的後段骶椎、兩節前段尾椎、兩個不完整的肩胛骨、兩個肱骨及一個掌骨在內的骨骼碎片外,其餘化石皆不完整。標本顯示其屍體曾被食肉恐龍啃咬,因為各種脫節骨骼聚集於一個8米長的橢圓形區域內,而且其中發現了一顆鯊齒龍牙齒。標本現為開羅地質博物館的藏品之一。[1]

斯特莫於1932年將巨型前段背椎1912V11164分類為「巨型蜥腳類未定種」,2001年暫時歸入潮汐巨龍。[1]

古生態學

被食肉恐龍清理的骨骼保存於以Weichselia reticulata(一類種子蕨門紅樹林植被)的葉片及根系化石形式保存的潮灘沉積物中,其居住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位於特提斯洋南岸。潮汐巨龍是第一種被證實居住在紅樹林棲息地的恐龍,與大型食肉動物鯊齒龍棘龍和蜥腳類的埃及龍屬同期共存。[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