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旗民不通婚,亦稱旗漢不通婚、滿漢不通婚、旗民不結親等,指的是清朝旗人甚少與民人互為結親的習俗。因常以滿洲人指代旗人,故直到今天,民間仍然習慣稱這段歷史為「滿漢不通婚」。
清朝從無禁止旗民結親的法令,在入關之初還提倡二者結親[1]。其滿洲官民娶漢人之女實係為妻者,方准其娶。而清朝皇帝妃嬪中漢姓者不少,除了高階妃嬪可證多來自漢軍八旗或旗鼓佐領外,其他貴人以下嬪妃如常在、答應、官女子其戶籍多不可考,光緒季年,德宗曾降旨,令滿漢通婚。[2]但「滿漢不通婚」卻依舊成為滿洲,尤其是上層婚嫁習俗的不成文之規矩[3]。之所以如此,以下幾點原因頗為關鍵:
故清朝時期雖無法令不准旗民結親,但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原因造成所謂的「滿漢不通婚」[8]。這一不成文的習俗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慈禧太后發佈懿旨,才算正式破除[10]。
在此風俗之影響下,綏遠和西安的滿洲旗人200年來未與外族通婚[11];但杭州等一些關內駐防地區的旗人卻有許多與民人結親的例子。主要以旗人男子聘娶民人女子者為多,卻極少有旗人女子嫁給民人男子的例子[12]。旗男因貧困無力迎娶旗女者,通常會轉而選擇富裕的民人家庭,而民人也欲以此抬高自身地位,故二者一拍即合[12]。旗人世家則較少有與民人通婚者,但也存在特例[註 1][13]。而相比之下,漢軍旗人因本是漢人,與民人歷來通婚較廣,乾隆帝亦曾表示「毋庸禁止」漢軍旗人與民人之間的結親[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