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清流县是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於武夷山脉南側、九龍溪上游。總面積1806.33平方千米,東接永安市、明溪縣,西連寧化縣東部,南與連城縣、長汀縣接壤,北與寧化縣南部,明溪縣相鄰。縣政府駐龙津镇龍城街22號,也是明清時期汀州府所轄的客家八縣之一。 《永乐大典》卷7889“汀”字引《元一统志》说:清流县“以溪流清泚,因取清流为名”。
三明市县,隶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9府2州。雍正十二年(1734),大田县改隶永春直隶州。 民国初年,改府为路,并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民国3年(1914年),改路为道,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尤溪县、建宁县、永安县统属建安道;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宁洋县统属汀漳道;大田县属厦门道。
王廷幹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庚子科進士。曾補清流知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時,時任彰化縣知縣的王廷幹曾參與戰局,並於數場小型戰役中獲得勝利。後任嘉義縣知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接替鄧元資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咸豐三年(1853年)王廷幹回任鳳山縣知縣一職,後因林恭動亂殉職。
清流清流可指: 清流党:清末的一类官员。 清流县:福建省内的一个县。 滁州市古代曾经被称为清流县。 清流镇,中国两个镇 清流乡,位于中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清流街道,位于中国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清流館,朝鮮平壤的一家餐館 清流部落:為台灣的賽德克族於霧社事件中剩下殘存的族人組織的群落,但在第二次霧社事
宁化县宁化县是中国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武夷山東麓,東鄰明溪县、清流縣,西毗江西省石城县、廣昌縣,南接長汀縣,北界建寧縣。县人民政府驻翠江镇。闽江支流翠江穿城而过,故宁化又称“翠城”。 宁化县石壁村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之一,被稱為「客家文化、語言的搖籃」。本縣的石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