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英語:Deepwater Horizon)是由泛洋鑽探營運的超深海動態定位英語Dynamic positioning半潛式海上鑽油平台[8]。平台於2001年由現代重工業在韓國製造[9],R&B Falcon(後被泛洋鑽探收購)定製[10],在馬久羅註冊,2001年到2013年租給英國石油公司[11]。2009年9月,平台在休斯敦東南方約250英里(400公里)處的凱斯利海谷英語Keathley Canyon台伯油田英語Tiber Oil Field102號區塊4132英尺(1259米)[12]的水深中鑽出了史上最深的油井。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公尺),測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公尺)[13]

Quick Facts 歷史, 技術數據 ...
歷史
船名 Deepwater Horizon
船東 泛洋鑽探海衛一資產租界有限公司英語泛洋鑽探[1]
使用者 泛洋鑽探
船籍港
航線 墨西哥灣
下訂日 1998年12月
建造方 現代重工業[3]
原始造價 5.6億美元[4][5]
船台編號 89
鋪設龍骨 2000年3月21日
完工日期 2001
交船日期 2001年2月23日
首航日期 韓國蔚山廣域市 – 美國德克薩斯州自由港英語Freeport, Texas
停用 2010年4月20日
標識
結局 2010年4月22日在大火後沉沒
註釋 位於墨西哥灣5,000英尺(1,500米)深處,位置28.736667°N 88.386944°W / 28.736667; -88.386944
技術數據
船級 ABS +A1 DPS-3 Column Stabilized MODU
噸位
排水量 52,587 t(51,756 long ton;57,967 short ton)
船長 112米(367英尺)
型寬 78米(256英尺)
高度 97.4米(320英尺)
吃水 23米(75英尺)
型深 41.5米(136英尺)
甲板間隙 34.010米(111.58英尺)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8台Kamewa英語Kamewa7375馬力、360°固定螺旋槳方位角推進器英語azimuth thruster
船速 4節(7.4公里每小時;4.6英里每小時)
載重
  • 鑽井液:705 m3(24,900 cu ft)
  • 鑽出水:2,078 m3(73,400 cu ft)
  • 飲用水:1,185 m3(41,800 cu ft)
  • 重油: 4,426 m3(156,300 cu ft)
  • 鑽井液:386 m3(13,600 cu ft)
  • 水泥:231 m3(8,200 cu ft)
定員 146
註釋 [6][7]
Close

2010年4月20日,在馬孔多勘探英語Macondo Prospect油田鑽探時,油井失控發生井噴,引發爆炸,造成11名員工死亡並引發大火,火球在40英里(64公里)處都能夠見到[14]。大火無法撲滅,兩天後的4月22日,平台沉沒,油井在海底噴涌而出,造成美國海域最大的漏油事故[15]

設計

深水地平線是第五代、RBS-8D設計(即型號種類)、深水、動態定位英語Dynamic positioning、柱固定[3]、半潛式移動離岸鑽井單元英語Offshore drilling,專為鑽探海地石油勘探和生產井設計,內置476毫米、10萬千帕的防噴器英語Blowout preventer和530毫米外徑鑽井隔水管[6]

深水地平線是第二代二類半潛式鑽井平台,儘管它的前輩深水鸚鵡螺英語Deepwater Nautilus並非動態定位。鑽井平台規格為121×78公尺,能夠在2400米深的水域運行,最大鑽探深度達9100公尺[6]。2010年,平台是約200台能在深度超過1500米的水域中鑽探的鑽井平台[16]。其美國船級社級別符號為「A1,柱穩定鑽井單元,AMS,ACCU,DPS-3」[3]

2002年,平台升級「電子鑽探」系統,該系統是由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技術人員開發的鑽探監測系統,負責實時鑽探數據,傳輸維護和故障排除訊息[17]。先進的系統,從壓力和鑽井檢測技術,到自動關停系統[18]和固井建模系統在平台的運營起到關鍵作用。OptiCem固井建模系統於2010年4月由哈里伯頓使用,在水泥漿混合和支持決策上的功效顯著。這些決定成為同月爆炸事故調查的重點[19]

歷史

建造和所有權

「深水地平線」號由R&B Falcon[20]委託現代重工業,在韓國釜山製造[3]。工程於1998年12月啟動,龍骨於2000年3月21日放置[7]。2001年2月23日,泛洋鑽探完成對R&B Falcon的收購後[21],平台交付使用[7]。直到2004年12月29日,平台在巴拿馬註冊[2]

泛洋鑽探透過其設在瑞士施泰因豪森}[22]的子公司[23]泛洋鑽探海衛一資產租借有限公司(Triton Asset Leasing GmbH[1][7],運營這個懸掛馬紹爾群島權宜船旗的平台[24]。建造完成後,平台租借給英國石油公司3年,在墨西哥灣部署[25]。此後,租借條約經過多次續簽,2004年續簽1年[26],2005年續簽5年[27],2009年的續簽延長了2010到2013年的3年期限[24][28]。最後的合同「裸機」[29]費用價值5.44億美元,平均每天49.68萬美元[30],而船員、裝備和支援船隻的費用預計相同[29]

根據R&B Falcon在2001年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R&B Falcon和泛洋鑽探間的交換合同於2001年8月17日過期[31],平台特點是「正式註冊號29273-PEXT-1,IMO號碼8764597,總噸位32588,淨噸位9778」[31]。交換價值3.4億美元[31]。截至2010年,平台獲用於支付重置成本和殘骸清理費用的保險,價值5.6億美元[21]

鑽井作業

深水地平線在亞特蘭蒂斯油田英語Atlantis Oil Field(英國石油公司佔56%,必和必拓Billiton佔44%)和雷霆馬油田英語Thunder Horse Oil Field(英國石油公司佔75%,埃克森美孚佔25%[32])上作業,時常被說是「幸運」且「著名」的鑽井平台[33]。2007年,它仍被譽為「世界上最強力的鑽井平台」[34]。2006年和2009年,平台分別在卡斯基達油田英語Kaskida Oil Field台伯油田英語Tiber Oil Field發現石油[35][36]。台泊油田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米),測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米),海水深度4,132英尺(1,259米)[37],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36][37][38][39]。它位於海床下方超過5,000英尺(1,500米)深處,超出平台在公司船隊名單中列明的官方鑽探規範[40]

2010年2月,深水地平線在馬孔多勘探(Macondo Prospect)(即密西西比峽谷英語Mississippi Canyon252號地塊)開鑽試驗性油井,試驗地點位於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海岸41英里(66公里)約5,000英尺(1,500米)深的水域中[41]。馬孔多勘探的開採權於2009年被英國石油公司收購[42],而該油田由英國石油公司(佔65%)、阿納達科石油公司英語Anadarko Petroleum(佔25%)和MOEX Offshore 2007(佔10%)共同持有[43]。深水地平線於2010年4月20日仍在馬孔多作業,當天猛烈的爆炸導致鑽機損壞,引起漏油[44][45][46][47]。油井當時處於完工的最後階段,被注入的水泥外殼正在硬化,平台預計在不久後移動到台伯油田充當半永久性作業平台,之後再回到卡斯基達油田,半永久性地盤踞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50英里外的油丘上[33] 。試驗作業據說「已經完成」,在MMS的請求下獲准結束馬孔多的作業[48]

平台設計工作壽命3131天,目前已經達到2896天,餘下的時間在各站點間使用[49]

安全檢查

美國礦產管理局英語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2010年6月18日更名為海洋能源管理、監管和執法局,或海洋能源局)[50]是美國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的監管檢查機構[50]美聯社調查指出,某些安全文件和緊急程序信息,包括後來發生的事件的文件都找不到[49]。每月檢查所需的確切次數隨事件而變化,檢查程序按照前40個月的標準進行,但在這之後,約25%的檢查程序都省略了[49],儘管調查顯示這部分的檢查在計劃之內,但因天氣和移動等情況阻礙了[49]。2010年最後三個月的檢查報告在陽光法案的要求下公佈,每次檢查持續時間為兩個小時或以下[49]

工作壽命期間,平台出現5次不合規操作,其中4次在2002年(涉及安全,包括防噴器),另一次在2003年(涉及污染)[49]。第六次發生在2007年,涉及非接地電力設備,但這次不合規紀錄後來被認定符合規程,而被撤回[49]。審閱報告的鑽井顧問表示平台的安全記錄總的來說很「豐富」[49]。2009年,礦產管理局「將深水地平線立為行業安全典範」[49]。美聯社的調查表示:「MMS官員表示,它的記錄非常有代表性,從未出現在檢察院的問題平台『觀察名單』中」[49]

事故

Thumb
爆炸後被火團包圍的「深水地平線」號。
Thumb
site of the explosion
深水地平線
2010年4月20日平台的位置

2010年4月20日,中部時間晚上9點45分,馬孔多的試驗井鑽探作業已入尾聲,一股海水從海洋立管噴射到鑽井平台上,射向240英尺(73米)的空中。不久後,鑽井液沼氣和水的泥漿混合物噴發。泥漿物質的氣體成分迅速完全轉變為氣態,引發一系列爆炸,形成火球。防噴器英語Blowout preventer被嘗試啟動,但沒有成功[51]。阻止漏油的最後一道防線全封閉防噴器閘板雖然被啟動,但沒能插入井中[52]

爆炸時,126名員工在船上,其中7人是英國石油公司員工,79人隸屬泛洋鑽探,還有人來自阿納達科、哈里伯頓M-I SWACO等參與作業的公司[53]。11名員工在爆炸最初階段斷定遇難。平台被撤離後,受傷的工人被空運到醫療站。約36小時後,平台沉沒。平台的殘骸沉入約5,000英尺(1,500米)深,油井西北方1,300英尺(400米)處的海床[45][54][55]

7月15日,油井上蓋,漏油結束[56]。用來永久封鎖油井的減壓井英語Relief well於2010年9月19日宣告「有效封堵」[57]

後續

大約在2010年5月10日,泛洋鑽探受到深水地平線4.01億美元總損失的部分保險結算[58]經濟分析師英語Financial analyst指出,保險回收可能超過鑽井平台的價值(儘管不一定是其重置價值)和估計高達2億美元的所有債務[59]

截至2010年,訴訟、損失賠償和保險回收的最終金額仍是未知數。分析師報告稱,和之前的事故相比,此次事故有着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複雜性,需要多年才能展開和解決[60][61]。2010年7月,《金融時報》的分析引用法律界消息人士,指「在某些程度上,訴訟的規模非常大,確實比較新鮮」,「各種可能的案件意味着很難將它們匯總成所謂的集體訴訟,情況可能會進一步複雜化」,「由於之前我們碰過這樣的事情,歷史參照不存在[62]。」和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一樣,討論中的訴訟事件表長達20年[60]

2013年1月,泛洋鑽探同意支付違反美國《清潔水法英語Clean Water Act》的14億美元罰金。英國石油公司早前同意支付24億美元,但還要面臨5億到20億額外的罰金[63]。2014年9月,哈里伯頓同意在兩年內分三期向信託注入11億美元,解決大部分法律索賠[64]。2014年9月4日,美國地區法官卡爾·巴比爾英語Carl Barbier根據《清潔水法》裁定英國石油公司犯有重大過失和故意不當行為。他認為英國石油公司的行為「魯莽」,泛洋鑽探哈里伯頓行為「疏忽」。他將溢油事故67%的責任歸咎於BP,30%歸於泛洋鑽探,3%歸於哈里伯頓英國石油公司發表聲明強烈反對這一說法,表示會上訴[65]

2014年12月8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英國石油公司的上訴,和解協議沒有上限,但英國石油公司最初預計要給受害者賠償約78億美元(61億歐元)[6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