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医院的一种设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切治療部(英語:Intensive Care Unit,縮寫:ICU),中國大陸譯作重症監護室,香港譯作深切治療部,新加坡、台灣譯作加護病房,是醫院內為需要高度密集醫療照料的重病傷患所特設的病房。為避免來自外界的干擾及感染,深切治療部採用密閉式設計,對訪客入內及會面時間皆有嚴格限制。深切治療部內設有諸多設備與儀器以隨時監測患者的身體變化,並由醫療人員24小時輪班照顧。
「ICU」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重症監護室、重症監護病房[1] |
臺灣 | 加護病房 |
港澳 | 深切治療部、深切治療病房、加護病房 |
新加坡 | 加護病房 |
馬來西亞 | 加護病房 |
深切治療部的概念最早是由位於德國漢諾威的達特茅斯·希區考克醫學中心的外科醫生William Mosenthal所提出。第一間深切治療部由丹麥醫學家比約恩·易卜生於1953年建立。
深切治療部依醫療科別及傷病種類設置,以達專業分工、資源有效利用的目的,但各醫療院所皆依各自實際情況設立,名稱也不盡相同,迄今未有標準規範。常見的深切治療部有:
以病理分類:
以年齡分類:
深切治療部症候群(英語:ICU Syndrome,新加坡作加護病房症候群,中國大陸作重症監護室綜合症,香港作深切治療部症候群,台灣作加護病房症候群)是指由於深切治療部的封閉式環境及其間進行的醫療行為而對患者身心所產生的影響。常見的症狀有:
深切治療部醫療團隊包括:[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