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是中國山東省淄博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淄博市中部,南鄰博山區,西接濟南市章丘區,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總面積為960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般陽路街道般陽路35號。
行政區劃
般陽路街道、松齡路街道、鐘樓街道、將軍路街道、崑崙鎮、嶺子鎮、西河鎮、龍泉鎮、寨里鎮、羅村鎮、洪山鎮、雙楊鎮和太河鎮。
其中,鐘樓街道委託淄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區常住人口的基本情況公佈如下:全區常住人口為61415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7074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56590人,下降8.44%,年平均增長率為-0.88%。[3]
交通
歷史沿革
淄川城又名龜城。舊淄川縣誌曾經根據傳說記載:縣城在建設時,東南天空有祥雲閃現,施工者挖掘城壕時,果然挖出一隻烏龜,人稱神龜,這就是般陽古城又名「龜城」的來歷。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淄川知縣楊武再修城時,按其傳說,把舊城依據地形規劃建設為龜型。西南為首,四門為足,預備倉為腹,按照龜紋形狀設有東西、南北向街道,般水向北、向西環城入孝水,四門外護城河圍城而流,東北隅為尾。又隔數十年後,知縣魯惠於正德十四年又對城池維修,挖出小烏龜數十個,這更神化了「龜城」的傳說。前幾年在留仙湖清淤時,又從湖裏挖出了三隻大龜,再一次驗證「龜城」傳說的真實性。
淄川之地,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西漢初建般陽縣,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淄川縣,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屬京東東路。元設般陽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設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縣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為淄川縣,屬濟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後,廢府設道,淄川縣屬濟南道。民國17年(1928年)撤道,民國20年(1931年)縣轄十路改為九區。1948年3月,淄川縣全境解放,轄11個區。1955年4月,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立楊寨、洪山、崑崙3 個區。1956年2月,撤銷崑崙、楊寨兩區,設淄川區。1958年4月,洪山區撤銷,歸淄川區。
歷任領導[4]
時間 | 姓名 | 職務 |
---|---|---|
1971-1973 | 張銘欽 | 區委書記 |
1973-1974 | 孫卓雲 | 區委書記 |
1974-1975 | 姜新民 | 區委書記 |
1975-1978 | 宋天林 | 區委書記 |
1978-1981 | 戰金林 | 區委書記 |
1981-1984 | 夏元聖 | 區委書記 |
1984-1985 | 劉建業 | 區委書記 |
1985-1988 | 常志鈞 | 區委書記 |
1988-1995 | 傅景鴻 | 區委書記 |
1995-1997 | 陳家金 | 區委書記 |
1997-2001 | 岳經一 | 區委書記 |
2001-2004 | 馬英川 | 區委書記 |
2004-2006 | 吳翠雲(女) | 區委書記 |
2006-2006 | 王樹槐 | 區委書記 |
2006-2008 | 閻西國 | 區委書記 |
2008-2010 | 叢錫鋼 | 區委書記 |
2010年5月 | 白平和(援藏) | 區委書記 |
2010-至今 | 楊洪濤 | 區委書記 |
民族狀況
淄川區以漢族人口居多,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蒙古族、黎族、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中又以回族最多,其中嶺子鎮為回族集中的聚居區。
淄川教育
淄川傳說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