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水族館是飼養鯨豚類動物水族館,多以「海洋公園」或「海洋世界」命名,有些為大型動物園主題公園的一部分,往往還包含其他動物和觀賞項目。在水族館內,多數鯨豚類被飼養在水池中,少數飼養在半開放的海灣或網箱中,用於商業演出或科研。被飼養的鯨豚類中最常見的是寬吻海豚,因其相對容易訓練且在人工飼養下的壽命較長。鯨豚類的貿易受到國際管制,但在人工馴養方面並無統一的國際標準,如飼養池的最小尺寸和其他規格等,各國均有所不同[1]

Thumb
2004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英語SeaWorld Orlando,名為「莎姆秀英語Shamu (SeaWorld show)」的虎鯨表演

自1860年代起,人們便一直在飼養鯨豚類。世界上首個經營性鯨豚水族館為美國佛羅里達海洋世界英語Marineland of Florida,開設於1938年。直到1960年代,鯨豚類表演的受歡迎程度還在迅速上升[2]。1970年代以來,人們對動物福利的日益關注促成了更加嚴格的監管,這最終導致一些國家關閉了部分場館。儘管存在這種趨勢,但歐洲北美日本目前仍有許多鯨豚水族館。

鯨豚水族館拉近了人類與鯨豚類動物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得以更為直觀地認識和欣賞鯨豚類。然而,將原本屬於海洋的鯨豚類飼養在狹小的人造水池內,不僅剝奪了它們的自由,同時嚴苛的訓練任務也帶給它們沉重的精神負擔,不少人工飼養的鯨豚類都表現出嚴重的抑鬱、焦慮和狂躁情緒,因此馴養鯨豚類用作商演被普遍認為是對它們的殘害虐待。當前鯨豚水族館已成為極富爭議性的話題,許多動物保護組織都呼籲人們拒絕動物表演,促使此類機構退出歷史舞台。

歷史沿革

1966年荷蘭哈爾德韋克海豚館英語Dolfinarium Harderwijk寬吻海豚表演(點擊播放)

鯨豚類的人工飼養,始於1859年的美國波士頓水族公園英語Boston Aquarial Gardens紐約市巴納姆美國博物館英語Barnum's American Museum[3][4],而世界上首個將鯨豚類用於娛樂性商業演出的水族館,是1938年成立於佛羅里達州聖奧古斯丁市佛羅里達海洋世界英語Marineland of Florida,該場館開啟了訓練海豚表演雜技的先例,使更多的水族館開始經營海豚表演[2]。在1960年代的美國,自1963年的電影《Flipper英語Flipper (1963 film)》和次年的同名電視連續劇英語Flipper (1964 TV series)播出以後,馴養海豚用作娛樂表演越來越受歡迎。1966年,第一隻海豚出口到歐洲。由於缺少法律約束和對動物福利的關注,鯨豚水族館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迅速發展,遍及世界各國。

1972年美國通過了《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英語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加上人們逐漸重視動物福利,迫使世界各地的許多鯨豚水族館關閉。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英國,在1970年代早期,英國至少有36個經營海豚表演的場館或巡迴演出團,但到了1993年已全部停業[5]匈牙利的最後一家鯨豚水族館也在1992年關閉。2005年,智利哥斯達黎加都禁止人工飼養鯨豚類[1]。然而截至2010年,全歐洲仍有約60家鯨豚水族館[6]日本、美國和墨西哥也有相當數量的鯨豚水族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