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石,又名海珠島走珠石海珠洲,是古時廣州珠江中的一塊巨型的白堊紀礁石,由紅色砂礫岩構成,長約100米,寬50米,因長期被江水沖刷而渾圓如珠,隨潮汐變化浮沉海上(廣州人稱較寬的江河為海)而得名,與浮丘石海印石並稱為羊城三石。遺址在今新堤一橫路、二橫路一帶。現今附近的海珠橋海珠廣場海珠路等地標均由此命名。

Thumb
長堤大馬路看海珠公園,跟陸地相連的是一座浮橋。
Thumb
1930年的長堤大馬路(西向東方向),圖中箭嘴所指為海珠公園(海珠石)。

歷史

海珠石自古為珠江主航道的航標之一,五代時期,南漢國主崇奉佛教,在海珠石上興建慈度寺(又名海珠寺),是當時興王府二十八寺之一。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登上海珠石遊覽,留下《游海珠寺》一詩。南宋名宦李昴英少時曾在慈度寺旁編茅屋讀書,稱「得月閣」,後考中探花,官至吏部侍郎,衣錦還鄉時捐資重建慈度寺[1],在其原讀書處築「得月台」,另修「丹露台」,登台東望有「向陽台」,西望有「憑虛亭」,遂成名勝[2]。其逝世後,後人在寺旁修建「李忠簡公祠」(文溪祠)和「探花台」以作紀念。

明朝萬曆年後,珠江北岸、海珠島一帶在每年夏、冬兩季均舉行定期的市集貿易(俗稱「定期市」),每次數天或數個星期不等。

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攻佔廣州城,廣東總督佟養甲為加強廣州城防,在海珠島上修築炮台,設置炮位二十位,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炮台曾被英軍摧毀,直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兩廣總督張之洞下令修復。1905年,清政府在廣州設立水警,海珠島為「水巡總局」所在地,1912年改組為警察第十二區署。1917年,北洋政府海軍艦隊隨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在海珠島設海軍辦事處。其後,程潛的建國攻鄂軍司令部設在島上[3]。為紀念當時被刺身亡的護法軍政府海軍總司令程璧光,廣州軍政府外交次長伍朝樞在法國訂造程璧光銅像豎立於島東端,並於1921年2月26日舉行揭幕典禮。

1925年9月,在孫中山「花園都市」的設想下,廣州首任市長孫科規劃了覆蓋全城的公園體系,包括在海珠石上興建廣州第三公園。1925年10月,經多方交涉,佔據該島的建國攻鄂軍總司令部及其教導團的部隊全部遷出海珠島。廣州市政當局接收海珠島後,由廣州工務局技士黃森光負責規劃和平面設計,拆除原有大部分建築,在島四周築石堤,西頭的堤岸被築成尖魚嘴狀,以分流江水、減輕衝擊,並將海珠碼頭劃歸公園統一管轄。市政當局採納了市民蔡桂榮的意見,將廣州第三公園定名為「海珠公園」,由書法家譚延闓題名。

1926年7月4日,海珠公園舉行開放典禮,公園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平面佈局參照西方庭園設計風格,呈東西軸線對稱形狀,建築中西交融,北岸為大門牌坊,南岸臨水處架有一座中式歇山頂玻璃屋風格的觀景平台,公園自東向西分別為程璧光銅像、銅壺滴漏亭、李忠簡公讀書處、八角音樂亭、噴水池等景觀。其中,原「探花台」被拆除改建成一座重檐廡殿頂的半邊亭「銅壺滴漏亭」,用於放置原置廣州拱北樓上的銅壺滴漏。「李忠簡公讀書處」則由「李忠簡公祠」重建而成,因考慮到公園活動空間較小,經廣州工務局協商,李氏族人同意自行拆除舊祠堂,在原址上新建一座牌坊與一處小型圓亭,牌坊為三間四柱式樣,題有紀念李昴英的「嶺表名賢」橫額,圓亭造型則仿照北京天壇皇穹宇樣式,亭內擺放有李忠簡公塑像。八角音樂亭又名「南亭」,為三重檐八角攢尖頂建築,因常有軍樂隊來此表演而得名。亭旁還建有一西式噴水池,池中央立有西式人物雕塑。噴水池以西是公共廁所,與噴水池之間設有西式柱廊花架相連。海珠公園開放後,成為城中熱門的遊覽地點。僅開放首月,遊客達10萬餘人。1927年7月,修築連接岸邊與海珠島的竹木浮橋,方便遊客遊覽[4]。1928年,廣州工務局改竹木橋為鐵橋。

民國二十年(1931年),長堤一帶商業繁榮,當局擴築新堤,將海珠石與珠江北岸之間約30米寬的水道填平成為新地。海珠石被埋入地下,原海珠公園景觀被拆除,建成新堤大馬路(今沿江西路),程璧光銅像被遷往永安堂東門前安放,後於1960年代被毀。銅壺滴漏則被移置到永漢公園(今南越王宮博物館所在地),後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公園剩餘綠地則作為「海珠花園」,成為各種花卉展覽和書畫展覽的舉辦地。1980年代曾建有帶音樂茶座的「海珠花園酒家」。1990年代,因興建地鐵的需要,「海珠花園」被徹底拆除。

2000年1月,市政部門在沿江西路與新堤一橫路交界口附近進行濠涌排污工程施工,意外發現深埋地下近七十載的海珠石。市政府曾規劃將顯露部分(30至60米)保護起來,在海珠石的遺址上面用透明鋼化玻璃鋪砌觀光道,但並未實現,最終將位於沿江西路與新堤二橫路交會處顯露出的海珠石一部分予以保護,由葉選平題名「海珠石」,並在旁樹立雕塑家潘鶴創作的「海珠石印章」雕塑。雕像邊長2.7米,高6米,四面刻有《珠石戀故》、《波斯起航》、《海珠石韻》、《千年商埠》浮雕,於2016年1月14日正式揭幕[5]

Thumb
海珠石的紀念

紀念

2011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第75550號公報,宣佈第273836號小行星命名為「海珠石(Hoijyusek)」,由其發現者、廣州天文愛好者葉泉志命名[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