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龍屬學名Plotosaurus)又稱游龍屬,意為「游泳的蜥蜴」,是滄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化石發現於加州費雷斯諾縣。浮龍最初在1942年由柏克萊大學的古生物學家Charles Lewis Camp命名為Kolposaurus,意為海灣蜥蜴;在1951年,Camp發現已有一種幻龍類使用這個名稱,因此改為現名。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浮龍屬
化石時期:70–66 Ma
白堊紀晚期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總科: 滄龍總科 Mosasauroidea
科: 滄龍科 Mosasauridae
亞科: 滄龍亞科 Mosasaurinae
屬: 浮龍屬 Plotosaurus
Camp, 1951
模式種
Plotosaurus bennisoni
(Camp, 1942) Camp, 1951
  • 本尼森浮龍 P. bennisoni
    (Camp, 1942) Camp, 1951
  • 特氏浮龍 P. tuckeri
    (Camp, 1942) Camp, 1951
異名
  • Kolposaurus
    Camp, 1942
  • Garzasaurus
    Anderson, 1943 (疑名)
Close

體徵

Thumb
浮龍的想像圖

在滄龍類中,浮龍具有數個獨有特徵。牠們的鰭狀肢狹窄、尾鰭大、身體呈流線型[1],游泳速度可能比其他滄龍類快。浮龍的眼睛也相當大[1]

分類

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浮龍可能是種相當衍化的滄龍類。模式種P. bennisoni,種名是以發現化石的Allan Bennison為名,他在1937年發現浮龍的化石。P. bennisoni的身長約9公尺,是加州第一個發現的滄龍類。

第二個種是P. tuckeri,是在1937年由Frank Paiva與William M. Tucker發現。P. tuckeri的體長約13公尺,大於P. bennisoni約40%。後者對水生環境的適應程度較前者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