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派生變化(英語:morphological derivation)又譯衍生變化,在語言學中指的是藉由改變「原詞」(詞根)的句法範疇和/或增加實質性而非語法性的含意,從而使現有單詞產生新的詞位的過程,如英語的 un- 或 -ness 可以加在詞根 happy(快樂的)上,派生出 unhappy(不快樂的)、happiness(快樂、幸福)、unhappiness(憂傷、不幸)等詞彙。藉由派生所構成的詞叫派生詞,附在詞前後以形成派生詞的前綴、後綴等統稱為派生詞綴(derivational affix)。
派生變化與屈折變化不同,屈折變化指的是對詞進行「修改」使得其具有不同的語法範疇,而不改變核心意義的構詞法:如 determines, determining, determined 由 determine 屈折變化而來。[1]
漢語的派生詞綴有:-化,-性,-主義等。
英語中的派生詞非常豐富,列舉一些英語中改變詞類的派生方式與其後綴如下:
派生變化並不一定要改變詞類,可以僅僅改變詞義。英語中前綴幾乎不改變詞類,列舉一些如下:
但也有一些前綴會改變詞類,如 en- 和 be-。En-(在唇音前變為 em-)就經常用於將形容詞、名詞變為及物動詞:rich(形容詞)→ enrich(動詞),large(形容詞)→ enlarge(動詞),rapture(名詞)→ enrapture(動詞),slave(名詞)→ enslave(動詞)。
派生變化的後綴都是規範語素(不能獨立存在,必須附屬於其他語素或詞根的語素);
合成詞則是由自由語素複合(Compound)而形成的新的詞位,而非藉由增添詞綴、重疊(reduplication)、消去(subtraction)或修改單詞本身[3]。如 lawsuit,百科 等。
語言學中的轉品(conversion)指的是涉及了語法範疇變化,而不改變該詞型態的一種造詞法[4],如英語 kick(動詞「踢」→名詞「踢」)、saddle(名詞「馬鞍」→動詞「給…裝上馬鞍」)。如果將轉品也視為詞綴變化的一種,那麼名詞 kick 和動詞 saddle 可以視為擁有以下的結構:
這種結構可以被稱為零詞綴(zero-affixation)或零派生(zero-derivation)[5][6]。主要的爭論在於「零詞綴」等理論是否是解釋、分析轉品的最好方法;但由於不同的支持論點可能和語言的類型特徵有關,此爭論並沒有絕對的定論[6]。
構詞能力,或直譯為「生產力」(Productivity)這一術語被用來衡量派生詞綴使用頻率,使用頻率越高、產生的詞越多,就稱該詞綴構詞能力強,或「高產」(productive)。比如否定前綴中,un- 就比 in- 更「高產」,這也導致母語者在需要造新詞時更傾向於使用 un-。再比如,後綴 -ite 和 -ist 都「高產」,且都可以用於專有名詞,於是 Thatcherite 和 Thatcherist(戴卓爾主義者)這兩個詞都被造了出來。但事實上 -ist 更勝一籌,因此在更多情況下而不僅僅是專有名詞中,見到的都是 -ist。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