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太平洋網球公開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泛太平洋網球公開賽(日本語:パン・パシフィック・オープン),因贊助商的關係現在該賽事名稱為東麗泛太平洋網球公開賽,是一項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女子職業網球錦標賽。該項賽事在1984年首次舉行。[1]
Pan Pacific Open Tennis Tournament パン・パシフィック・オープン・テニストーナメント 泛太平洋網球公開賽 | |
---|---|
![]() | |
WTA巡迴賽 | |
創立 | 1984年 |
地點 | ![]() 東京 (1976–) 大阪 (2019) |
場館 | 有明競技場 (1976–2017, 2022-), 立川立飛體育館 (2018), 靱網球中心 (2019) [1] |
級別 | WTA一級賽事 (1993-2008) WTA超五賽 (2009-2013) WTA頂級賽 (2014-2019) WTA500巡迴賽 (2022-) |
地面 | 室內地毯球場 (1984–2008) 室外硬地球場 (2008–2017,2019-) 室內硬地球場 (2018)[2] |
籤表 | 32M / 24Q / 16D |
獎金 | $757,900 (2022) |
網站 | toray-ppo.co.jp |
應屆冠軍 (2024) | |
單打 | ![]() |
雙打 | ![]() ![]() |
這項賽事的前身於1976年在東京舉行,當時叫做Sillook公開賽。1982年更名為電視網球公開賽(TV Tennis Open),1983年再次更名為女王網球大獎賽(Queens Grand Prix)。它現在的名字泛太平洋網球公開賽(Pan Pacific Open)是1984年命名的,也被認為是該賽事的創始年份。[來源請求]
以前的賽事是在東京體育館的室內地毯球場上舉行的。2008年,比賽轉移到有明競技場的戶外硬地球場。[2]2018年,有明競技場作為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的主場而進行裝修,比賽遷移到立川立飛體育館舉行。2019年賽事轉移到大阪的靱網球中心進行。2022年將回歸東京有明競技場舉辦。[3]
泛太平洋1993年開始就是WTA一級賽事,2009年起被列入WTA超五賽。自2014年開始,東京泛太平洋公開賽的超五賽資格被武漢網球公開賽取代,被降級為WTA頂級賽,但其名稱則得以保留。
瑞士名將瑪蒂娜·辛吉斯獲得5次單打賽事冠軍。
歷屆冠軍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1984 | ![]() |
![]() |
3–6, 6–4, 6–4 |
1985 | ![]() |
![]() |
7–6(2), 3–6, 7–5 |
1986 | ![]() |
![]() |
6–4, 6–2 |
1987 | ![]() |
![]() |
6–4, 7–6(6) |
1988 | ![]() |
![]() |
7–5 6–1 |
1989 | ![]() |
![]() |
6–7(3), 6–3, 7–6(5) |
1990 | ![]() |
![]() |
6–1, 6–2 |
1991 | ![]() |
![]() |
2–6, 6–2, 6–4 |
1992 | ![]() |
![]() |
6–2, 4–6, 6–2 |
↓ 一級賽 ↓ | |||
1993 | ![]() |
![]() |
6–2, 6–2 |
1994 | ![]() |
![]() |
6–2, 6–4 |
1995 | ![]() |
![]() |
6–1, 6–2 |
1996 | ![]() |
![]() |
6–4, 6–1 |
1997 | ![]() |
![]() |
walkover |
1998 | ![]() |
![]() |
6–3, 6–3 |
1999 | ![]() |
![]() |
6–2, 6–1 |
2000 | ![]() |
![]() |
6–3, 7–5 |
2001 | ![]() |
![]() |
6–7(4), 6–4, 6–2 |
2002 | ![]() |
![]() |
7–6(6), 4–6, 6–3 |
2003 | ![]() |
![]() |
6–7(6), 6–1, 6–2 |
2004 | ![]() |
![]() |
6–4, 6–1 |
2005 | ![]() |
![]() |
6–1, 3–6, 7–6(5) |
2006 | ![]() |
![]() |
6–2, 6–0 |
2007 | ![]() |
![]() |
6–4, 6–2 |
2008 | ![]() |
![]() |
6–1, 6–3 |
↓ 頂級5賽 ↓ | |||
2009 | ![]() |
![]() |
5–2(揚科維奇退賽) |
2010 | ![]() |
![]() |
1–6, 6–2, 6–3 |
2011 | ![]() |
![]() |
6-3, 6-2< |
2012 | ![]() |
![]() |
6–0, 1–6, 6–3 |
2013 | ![]() |
![]() |
6–2, 0–6, 6–3 |
↓ 頂級賽 ↓ | |||
2014 | ![]() |
![]() |
6–2, 7–6(7–2) |
2015 | ![]() |
![]() |
6–2, 6–2 |
2016 | ![]() |
![]() |
7–5, 6–3 |
2017 | ![]() |
![]() |
6–0, 7–5 |
2018 | ![]() |
![]() |
6–4, 6–4 |
2019 | ![]() |
![]() |
6-2, 6-3 |
↓ WTA500 ↓ | |||
2020-21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 |||
2022 | ![]() |
![]() |
7-5, 7-5 |
2023 | ![]() |
![]() |
7–5, 6–1 |
2024 | ![]() |
![]() |
7–6(7–5), 6–3 |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