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戴維斯·米萊特(英語:Francis Davis Millet,1848年11月3日[1]—1912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國學術古典畫家,雕塑家和作家,於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喪生。
早期經歷
法蘭西斯·戴維斯·米萊特出生於美國麻省馬特波伊西特[2]。大多數資料都認為他出生於1846年11月3日,但在其軍事服役期間所帶的日記上卻記載着1864年11月3日為他的16歲生日,也就是說他生於1848年[1]。在15歲時,恰逢美國南北戰爭,米萊特加入麻省軍團,起初只是充任鼓手,後成為他父親的外科醫師助理。
他多次指出這段經歷使其在早期作品中頗為鍾愛鮮艷的血紅色。米萊特後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此後他還曾擔任過一些報刊的記者與編輯。
職業生涯
1876年,米萊特回到波士頓,與約翰·拉法基一同在波士頓的三一教堂繪製壁畫。後又進入比利時安特衛普的皇家美術學院進修,並成為首位第一年學習便獲得銀獎的學生,次年,又獲得金獎。在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他為多家報社的戰地記者[3][4]。
米萊特於1880年成為美國藝術家協會成員,1885年被選入紐約的美國國家設計學院,任美術委員會副主席。1893年,米萊特成為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裝飾總監,後者宣稱米萊特發明了第一種壓縮空氣噴漆,用以粉刷建築,但這可能是偽造的,因為當時期刊注意到自1880年代早期起該種噴漆便已開始應用[5]。他還在世界各地,包括維也納、芝加哥、巴黎、東京等地參加展覽會工作[6]。
米萊特為波士頓美術館學校建立者之一,且在美國藝術聯合會的早期階段頗具影響力[7]。他幫助安特衛普時期的老熟人Emil Otto Grundmann謀得該校校長職位[8]。米萊特還為羅馬美國學院一員[9],並在1904到1911年間任秘書。他亦是美國美術委員會的始創者之一,並於1910至1912年擔任副主席[10]。1912年,他在搭乘鐵達尼號前往紐約市準備處理學院事務途中不幸罹難[6]。
米萊特除藝術家之外,還是一名作者與記者。他翻譯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章,還曾自行寫過一些文章與小故事[11][12][13]。他還是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會員以及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會員。
米萊特還是一位雕塑家與設計師,曾應美國陸軍及美國戰爭部的請求設計了1907年內戰運動勳章和1908年西班牙運動勳章[14]。他還接手了馬利蘭州巴爾的摩海關大廈尋呼室的天花板[15]。
個人生活
1870年代早期,米萊特在羅馬擁有一間工作室,1870年代中期工作室則在威尼斯,此期間他與知名美國旅行記者查爾斯·華倫·斯托達德居住在一起,有證據顯示,後者對男性擁有着強烈的性趣。歷史學家喬納森·內德·卡茨認為米萊特致斯托達德的信件表明,兩人感情浪漫而親密,一起過着波西米亞風格的生活[16]。
米萊特是奧古斯塔斯·聖·高登斯及馬克·吐溫的密友,兩人在1879年都參加了米萊特與莉莉的婚禮。米萊特夫婦育有三個子女,分別為凱特、勞倫斯、約翰。
米萊特還結識了知名美國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後者經常以米萊特的女兒凱特為模特畫像。此外,米萊特還與赫胥黎家族關係密切。
逝世
1912年4月10日,米萊特於法國瑟堡登上鐵達尼號,動身前往紐約。最後看到他時他正在協助婦孺進入救生艇。其遺體後被電纜船麥凱-貝內特號發現,並帶到麻省東布里奇沃特下葬[17]。
紀念噴泉
1913年,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建造伯特-米萊特紀念噴泉以紀念米萊特及其密友兼室友阿奇博·伯特。
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中亦有一座青銅半身像用以紀念他。
另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