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墩子,暱稱潛水艇、豬腳圈,是一種中國上海、潮汕等地的街邊傳統小吃,最早可追溯到福建、廣東潮汕的傳統小吃豬腳圈,香脆有味,外表呈黃褐色,屬油炸類麵食。
製作與食用
雖然只是街邊小食,但油墩子的製作也頗為考究。支一口並不很深的油鍋,將少許調稀的麵糊倒入鐵勺中,並加入蔥花、蘿蔔絲與河蝦,再復以麵糊入油鍋炸。略帶鹹味的麵糊加上提鮮的蘿蔔絲、蔥花以及整隻的鮮蝦,使得油墩子的口感十分具有層次感,口味也分薺菜肉絲餡、蘿蔔絲餡、捲心菜拌蘿蔔絲餡等多種選擇。[2]
進過發展與演變後,如今的攤販為了節約成本以及省事常會製作簡化版的油墩子,會將蘿蔔絲與麵糊攪拌後一次過放入鍋內煎炸,餡料也只含蘿蔔絲,而不使用較貴的河蝦食材。[3] 講究一點的食客會配上香醋或撒點五香粉享用。[4]
潮汕的豬腳圈製作步驟類似於上海的油墩子,在路旁支起油鍋,邊煎炸邊售賣。但豬腳圈在餡料上與上海的有所不同,一般放入切丁的芋粒與一條溪蝦,再配上煮熟的荷蘭豆、香菇、豬肉末、香蔥、五香粉等豐富的餡料,吃上去既有有芋粒的脆爽又有溪蝦的酥香。潮汕油墩子直徑約6-7厘米,厚約2厘米,由於形狀呈圓圈,形似從豬蹄上切下來,潮汕人形象化地稱之為「豬腳圈」,豬腳圈即可作為休閒食品也可配飯享用。[5][6]
潛水艇傳說
據說,一位在美國從事餐飲業的中國移民,希望以售賣油墩子在異國他鄉謀得發展。剛開始營業時只見華人顧客光臨卻很少有當地美國人食用。於是這位店主別出心裁的為油墩子在美國取了一個新名字「潛水艇」,寓意是油墩子生的時候是沉在鍋底的,熟後便浮上油面了。這一取名創意迎合了美國人的獵奇心理,前來購買的美國人逐漸多了起來。[4][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