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县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邊郡(英語:Riverside County,又譯河濱郡、里弗賽德郡)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一個縣,東鄰亞利桑那州,面積18,915平方公里。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字,共有人口241萬8185人。縣治為河邊。
河邊郡 Riverside County | |
---|---|
郡 | |
河邊郡於加利福尼亞州中的位置 | |
加利福尼亞州於美國的位置 | |
坐標:33°44′N 115°59′W | |
國家 | 美國 |
州 | 加利福尼亞州 |
設立日期 | 1893年5月9日 |
語源 | 地處聖塔安娜河河畔 |
郡治 | 河邊 |
最大城市 | 棕櫚泉 |
面積 | |
• 總計 | 7,303 平方英里(20,000 平方公里) |
• 陸地 | 7,206 平方英里(20,000 平方公里) |
• 水域 | 97 平方英里(300 平方公里) |
人口(2020年) | |
• 總計 | 2,418,185人 |
• 密度 | 336人/平方英里(130人/平方公里) |
時區 | 太平洋時區(UTC−8) |
• 夏時制 | 太平洋時區(UTC−7) |
包含的國會選區 | 第25選區、第35選區、第39選區、第40選區、第41選區、第48選區 |
網站 | rivco |
「河邊縣」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里弗賽德縣 |
臺灣 | 河濱郡 |
港澳 | 河邊縣 |
河邊郡與隔鄰的聖貝納迪諾縣共同組成「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當地簡稱I.E.,華僑時稱「愛伊」),是一個位於南加州內陸地區、約有4百萬人口的都會區,也是南加第二大的都會區。[1]
河邊縣成立於1893年5月9日,縣名來自位於聖塔安娜河畔的縣治河邊,意為「河邊」。
居住於河邊縣一帶的原住民為路易塞尼奧人、卡班魯人和卡維拉人[2]。於1850年,首批加州27個縣份成立。而河邊縣的領土原屬於洛杉磯郡和聖地牙哥郡。於1853年,洛杉磯郡東部獨立成為聖貝納迪諾縣。在1891年和1893年之間,一些新的郡於加州相繼成立。但河邊縣的成立還不能實現。1893年5月9日,經過多年的爭辯,河邊縣終於由聖貝納迪諾郡和聖地牙哥郡中獨立。[3]
河邊縣是車道的發源地。而行車線的概念是由朱恩·麥卡羅爾博士於1915年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並於同年於河邊縣作測試。河邊縣亦是民權運動於美國的一個重大的發聲點。[4]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河邊縣總面積為7,303平方英里(18,910平方公里),其中有7,206平方英里(18,660平方公里),即98.69%為陸地;97平方英里(250平方公里),即1.3%為水域[5]。
自治體(市/鎮) | 成立年份 | 區域 | 人口(2018) |
---|---|---|---|
班寧(Banning) | 1913 | 聖戈爾戈尼奧山口(中部) | 31,253 |
博蒙特(Beaumont) | 1912 | 聖戈爾戈尼奧山口(中部) | 49,241 |
布萊斯(Blythe) | 1916 | 帕洛弗德谷(東部) | 19,959 |
卡利梅薩(Calimesa) | 1990 | 聖戈爾戈尼奧山口(中部) | 8,937 |
峽谷湖/坎寧蕾克(Canyon Lake) | 1990 | 內陸帝國(西南) | 11,267 |
大教堂城/卡西德勒爾城(Cathedral City) | 1981 | 科切拉谷(東部) | 54,902 |
科切拉(Coachella) | 1946 | 科切拉谷(東部) | 45,839 |
科洛納(Corona) | 1896 | 內陸帝國(西北) | 168,819 |
沙漠溫泉/迪澤特郝特斯普林斯(Desert Hot Springs) | 1963 | 科切拉谷(東部) | 28,885 |
東谷(Eastvale) | 2010 | 內陸帝國(西北) | 64,822 |
赫米特(Hemet) | 1910 | 聖哈辛托谷(中部) | 85,275 |
印第安維爾斯(Indian Wells) | 1967 | 科切拉谷(東部) | 5,440 |
印第奧(Indio) | 1930 | 科切拉谷(東部) | 91,240 |
朱魯帕谷(Jurupa Valley) | 2011 | 內陸帝國(西北) | 108,393 |
埃爾西諾湖(Lake Elsinore) | 1888 | 內陸帝國(西南) | 68,183 |
拉金塔(La Quinta) | 1982 | 科切拉谷(東部) | 41,535 |
門尼菲(Menifee) | 2008 | 內陸帝國(西南) | 92,595 |
莫雷諾谷(Moreno Valley) | 1984 | 內陸帝國(西南) | 209,050 |
穆列塔(Murrieta) | 1991 | 內陸帝國(西南) | 114,985 |
諾科(Norco) | 1964 | 內陸帝國(西北) | 26,610 |
棕櫚沙漠(Palm Desert) | 1973 | 科切拉谷(東部) | 53,185 |
棕櫚泉/帕姆斯普林斯(Palm Springs) | 1938 | 科切拉谷(東部) | 48,375 |
佩里斯(Perris) | 1911 | 內陸帝國(西南) | 79,133 |
蘭喬米拉(Rancho Mirage) | 1973 | 科切拉谷(東部) | 18,336 |
河邊市(Riverside) | 1883 | 內陸帝國(西北) | 330,063 |
聖哈辛托(San Jacinto) | 1888 | 聖哈辛托谷(中部) | 48,867 |
特曼庫拉(Temecula) | 1989 | 內陸帝國(西南) | 114,742 |
懷爾多馬(Wildomar) | 2008 | 內陸帝國(西南) | 37,280 |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河邊縣擁有2,189,641居民。河邊縣的人口是由1,335,147(61.0%)白人、140,543(6.4%)黑人、23,710(1.1%)原住民、130,468(6.0%)亞裔(2.3%菲裔、0.8%華人、0.7% 越裔、0.6%韓裔、0.5%印度裔、0.2%日裔、0.1% 柬裔、0.1%老撾人、0.1%巴基斯坦裔)、6,874(0.3%)太平洋島民、448,235(20.5%)其他種族和104,664(4.8%)混血構成。聖貝納迪諾縣總共擁有995,257(45.5%)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人。[6]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7],河邊縣擁有1,545,387居民、506,218住戶和372,576家庭。[8]。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214居民(每平方公里83居民)。河邊縣擁有584,674間房屋單位,其密度為每平方英里81間(每平方公里31間)。河邊縣的人口是由65.6%白人、6.2%黑人、1.2%土著、3.7%亞洲人、0.3%太平洋島民、18.7%其他種族和4.4%混血構成。而西班牙裔或拉丁美洲人佔了人口36.2%。而在65.6%白人當中,有9.2%為德國人、6.9%英國人和6.1%愛爾蘭人。於1,545,387居民當中,有67.2%母語為英語和27.7%為西班牙語。[9]
在506,218住戶中,有38.90%擁有一個或以上的兒童(18歲以下)、56.5%為夫妻、12.0%為單親家庭、而有26.4%為非家庭。其中20.7%住戶為獨居,9.3%為同居長者。平均每戶有3.0人,而平均每個家庭則有3.5人。在1,545,387居民中,有30.3%為18歲以下、9.2%為18至24歲、28.9%為25至44歲、18.9%為45至64歲以及12.7%為65歲以上。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33歲,而每100個女性就有99.1個男性。而每100個成年女性(18歲以上)就有96.8個成年男性。[10]
河邊縣的住戶收入中位數為$42,887,而家庭收入中位數則為$48,409。男性的收入中位數為$38,639,而女性的收入中位數則為$28,032。河邊縣的人均收入為$18,689。約10.7%家庭和14.2%人口在貧窮線以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