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慶之(386年—465年),字弘先,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將領。沈慶之曾參與多場戰事,包括討平蠻族、元嘉北伐、討伐劉劭、魯爽、劉誕等事,得宋孝武帝重用於軍事,並因其遺詔成為顧命大臣。沈慶之後瓦解了劉義恭、柳元景等人廢黜前廢帝的圖謀,卻因屢次勸諫前廢帝而為其所殺。
沈慶之 | |||||||
---|---|---|---|---|---|---|---|
劉宋始興襄公 | |||||||
劉宋太尉、侍中、車騎大將軍 | |||||||
國家 | 東晉→劉宋 | ||||||
時代 | 魏晉南北朝 | ||||||
主君 | 東晉安帝→東晉恭帝→劉宋武帝→劉宋少帝→劉宋文帝→元兇劉邵→劉宋孝武帝→劉宋前廢帝 | ||||||
姓 | 沈姓 | ||||||
名 | 慶之 | ||||||
字 | 弘先 | ||||||
封爵 | 南昌縣公→始興郡公 | ||||||
族裔 | 漢族 | ||||||
籍貫 | 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 ||||||
其他名號 | 劉宋前廢帝顧命五大臣之一 蒼頭公 | ||||||
出生 |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 | ||||||
逝世 | 劉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年) 465年11月15日 (78—79歲) 劉宋都城建康 | ||||||
諡號 | 忠武→襄 | ||||||
| |||||||
經歷 | |||||||
寧遠中兵參軍 殿中員外將軍 淮陵太守 正員將軍 建威將軍 北中郎中兵參軍,領南東平太守 撫軍中兵參軍 北中郎中兵參軍,加建威將軍、南濟陰太守 太子步兵校尉 安北中兵參軍 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 使持節、督南兗豫徐兗四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 鎮北大將軍,加督青冀幽三州軍事 使持節、都督南兗、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 侍中、太尉 | |||||||
年少時即以勇猛聞名,孫恩之亂時沈慶之還未二十歲,但就率領宗族抵抗來侵的孫恩部眾。戰亂以後吳興郡中人口流散,沈慶之參與耕作,勤奮刻苦自立。三十歲時沈慶之到襄陽探望兄長沈敞之,兄長上司趙倫之見對其相當欣賞,遂命兒子竟陵太守趙伯符版慶之為寧遠中兵參軍。當時趙伯符討伐竟陵郡蠻族,沈慶之為其出謀劃策,伯符亦因而屢破蠻族。永初二年(421年),慶之任殿中員外將軍,又跟趙伯符參與北伐。北伐時伯符患病南返,但沈慶之轉隸檀道濟,並向文帝薦稱沈慶之忠心知軍事,遂獲任命領一隊禁軍防禦東掖門,得引見下更能出入禁宮。後歷戍錢唐新城及淮陵太守。時領軍將軍劉湛想拉攏他,和他見面並表示想要幫他升官,但沈慶之一面嚴肅地拒絕。不久轉正員將軍。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將要收捕劉湛及其黨羽,故此乘夜召見了沈慶之以作指示,但慶之已預料到文帝所圖,故此一身戎裝進見,嚇了文帝一跳,文帝果派他收殺吳郡太守劉斌。
元嘉十九年(442年),雍州刺史劉道產去世,當地蠻族乘機起事,征西司馬朱脩之出兵討伐但失敗,朝廷遂任命慶之為建威將軍,率兵協助脩之討伐。後朱脩之因行軍紀律不佳而下獄,沈慶之遂專掌討伐事宜,大破沔水緣岸的蠻族,生擒了七千人。接着進攻湖陽蠻族,又俘了萬多人。沈慶之後轉劉誕的北中郎中兵參軍,領南東平太守,又轉劉駿的撫軍中兵參軍。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劉駿以本官轉雍州刺史,沈慶之亦隨府到州,但就遇上蠻族起事,聲勢之大阻塞了水陸交通,劉駿停駐在大隄無法繼續前進,沈慶之出兵討伐,大破蠻族,二萬多人投降,劉駿亦得以到襄陽。不久驛道蠻又反,慶之又將之討平。沈慶之接着又消滅了實力最強的鄖山蠻,俘三萬多人。後慶之還都,改任劉誕的北中郎中兵參軍,加建威將軍、南濟陰太守。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蠻族又反叛,劉誕改任雍州刺史,沈慶之以本官隨其移鎮,到襄陽後率柳元景、宗愨等人率二萬兵討伐沔北一眾山蠻,諸軍八道並進,慶之在破塢節度諸軍。沈慶之鑑於昔日討伐都是在山下結營,令蠻族得以據山防禦,屢征無果,是命令諸軍這回在山上結營,驚嚇蠻族,從而乘機進襲。諸軍於是上山,直接攻進其心腹要地,佔領險要位置,果然令到蠻族震恐不巳,諸軍於是乘機圍攻,蠻族於是崩潰。諸軍期間就食用俘獲的蠻族糧食,由冬季打到春季。不久南新郡蠻帥田彥生反叛,慶之派柳元景平定,附近山頭的蠻族於是盡皆臣服,也相當恐懼沈慶之,因其常戴狐皮帽而叫他「蒼頭公」,每次慶之軍來都恐懼地說:「蒼頭公又來了。」
後沈慶之又經茹丘山出檢城,在諸山大破蠻族,殺三千多人而收降二萬五千人,也俘獲二萬八千多人,七百多頭牛馬及九萬多斛米粟。慶之又討伐幸諸山的犬羊蠻,此蠻甚有組織,而且所據之地十分險峻難攻。沈慶之於是在山下連營,各營都相通,並命諸軍都引池水入營內,不到外面取水,也用來防止蠻族用火攻。後蠻族見風大,於是下山施以火攻,但火都被營內池水撲熄,諸軍更乘機用弓弩對蠻族進行反擊,蠻族敗散而走。接着慶之命諸軍開山建道進攻,然而因為山高路險而且正值暑天多雨,慶之唯有改築東岡、蜀山、宜民、西紫、黃徼及上夌六戍,留兵戍守並撤還。蠻族被此六戍圍困了很久,糧食都吃盡了,唯有出降。慶之所俘獲的蠻族都遷移到京邑,變成了營戶。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沈慶之受徵入朝為太子步兵校尉,同年宋文帝決意北伐,沈慶之大力反對,但不果。不久文帝派兵北伐,沈慶之就作為王玄謨的副手進攻碻磝。碻磝守將棄城而逃,沈慶之就與東軍主帥蕭斌留守碻磝,由王玄謨率軍進攻滑臺。不過,王玄謨久攻滑臺不下,而魏太武帝就率大軍渡河救援滑臺,蕭斌遂命沈慶之率五千人支援王玄謨,但慶之認為這麼少的一支軍隊過去並無助益,惟蕭斌堅持。慶之還未出發,玄謨就已敗還,蕭斌想要斬了他,慶之為了不讓潰散的諸將因玄謨被誅而逃亡,動搖軍心,遂極力諫止蕭斌。其時蕭斌打算死守碻磝,慶之卻為這共是坐守窮城,敵軍繞過的話清河以東都會丟失,而且還會被圍困,一如上一次北伐中朱脩之據守滑臺一樣。其時宋文帝的詔命來到,命令諸軍不許撤退,諸將遂建議留下,蕭斌再問慶之,慶之就答:「軍隊在外就由將領們主導,詔命從遠方送來,送到來情勢都變了。將軍你有一個范增而不聽從,再議論又有甚麼用。」蕭斌和坐上眾人都笑道:「沈公現在又有學問啦!」慶之卻厲聲說:「眾人雖然讀過古今學問,但不如下官耳聴所學呀。」最終蕭斌留王玄謨守碻磝,自己率眾退還歷城,沈慶之就馳返京師。沈慶之還未到就在路上驛站被文帝下詔阻止,指示他北返救援王玄謨,只是其時魏帝已率大軍南侵至彭城,慶之不能北進了,守彭城的江夏王劉義恭遂留他領安北中兵參軍。不久魏軍攻至城數十里,劉義恭竟想棄城南奔,沈慶之建議以車營組函箱陣,以精兵在外直赴糧多的歷城,留蕭思話守彭城;何勗則想直奔鬱洲,再經海路回京,最終張暢認為此二計都不行,勸義恭固守彭城,劉駿亦同意,才確定堅守[1]。次年北魏退兵,文帝命沈慶之遷數千戶彭城流民至瓜步,以避魏軍再南侵。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藉魏太武帝去世而再行北伐,沈慶之又諫,文帝又不聽,這次更不派他北伐了。
元嘉二十九年十月,因應司馬黑石及夏侯方進叛亂引發之蠻族騷動,朝廷命沈慶之督諸將及豫、荊、雍三州軍隊平定。元嘉三十年正月(453年),劉駿兵出五洲,總統諸軍,慶之亦到五洲與劉駿會合,討論戰略。不過,當年二月太子劉劭就發動兵變弒父奪位,劉駿知道後派沈慶之招集諸軍。其時劉劭密書沈慶之要他殺死劉駿,不過沈慶之在劉駿下令結集軍隊時已經向心腹表示:「蕭斌如婦人根本不用理會,其他將帥都很易對付,今天輔助正順的討伐叛逆,不怕不成功呀。」根本無意去幫助劉劭。可是,沈慶之去見劉駿時劉駿卻稱疾不見,沈慶之硬闖進去,拿出劉劭寫給他的書信,劉駿卻真的以為沈慶之要來殺他,遂哭求死前與母親告別。慶之遂向劉駿表明心跡,劉駿聽後就將內外處分都交給慶之處理,軍隊集結後更假慶之為征虜將軍、武昌內史,領府司馬。大軍一直東下,到尋陽時沈慶之及柳元景以天下無主為由勸進,但劉駿不許。其時劉劭又派了慶之門生錢無忌去勸慶之解甲,慶之沒聽從,更將無忌抓住並上報。劉駿於四月在新亭即位,是為宋孝武帝,不久就攻進建康,劉劭兵敗被殺。接着他就以慶之為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不久以使持節、督南兗豫徐兗四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出鎮盱眙,並因功封南昌縣公,食邑三千戶。及後宋孝武帝命其移鎮廣陵。
孝建元年(454年),豫州刺史魯爽與丞相、荊州刺史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等人起兵,孝武帝召慶之入朝防禦,屯兵武帳崗,並派兵五十守衞京師六門。不久沈慶之渡江討伐魯爽,與慶之同進的薛安都陣斬魯爽,慶之遂進鎮北大將軍,加督青冀幽三州軍事。同年劉義宣等亦被平定,改封慶之始興郡公。此時慶之卻以年過七十為由請辭,孝武帝就想改他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但慶之屢辭不受,孝武帝沒有辦法,唯有讓他以郡公身分罷官還第,每月供給十萬錢及百斛米,賜五十人衞史。
大明三年(459年),孝武帝與司空、南兗州刺史劉誕互相猜忌,終讓不安的劉誕在四月據廣陵起兵,孝武帝再度起用沈慶之,以其為使持節、都亮南兗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率兵討伐劉誕。劉誕在慶之軍隊臨近時驅百姓入城防守,大軍臨城時拒守,慶之慮及劉誕北逃,遂移營城外十八里的白土,又進至新亭。劉誕果然想逃走,慶之聞訊派了龍驤將軍武念去追,但劉誕軍士並不願走,皆請劉誕回城,劉誕只好退還。慶之時積極籌備攻城,可是就因為連日下雨而無法進行,宋孝武帝等急了,屢次催促,更故意要御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慶之官,然後自己下詔不問,想要激起慶之奮戰,不過慶之一直到七月才有進展,成功攻克外城,並乘勝攻下內城,劉誕被殺。事後沈慶之辭讓孝武帝進授的司空職位,遂改讓慶之在朝會中位次司空,並賜五十卹吏及府門前施放行馬的禮邁遇。大明四年(460年),沈慶之又攻西陽郡的五水蠻,多年攻伐後將之平定,擒數萬人。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去世,遺詔命慶之與劉義恭、柳元景、顏師伯、王玄謨為顧命大臣,特命凡有出動大軍或征討之事都交給慶之負責。不過,前廢帝行為狂悖無道,眾人都勸沈慶之行廢立,而其時劉義恭、柳元景及顏師伯也有起兵廢帝的計劃,柳元景將計劃告訴沈慶之望其支持,惟沈慶之覺得他和劉義恭關係並不親厚,甚至記恨參與圖謀的顏師伯曾對其不禮[2],竟將他們的計劃向前廢帝告發,前廢帝遂於永光元年(465年)八月殺害三人以及其黨眾,並進沈慶之為侍中、太尉。同年九月前廢帝討伐徐州刺史、義陽王劉昶,沈慶之亦隨行,劉昶終出奔北魏。
沈慶之雖瓦解了劉義恭等人的密謀,前廢帝亦善待慶之,不但讓其升官,慶之次子沈文季及幼子沈文耀都獲封為縣侯;但前廢帝接着日子更見兇狠暴虐,沈慶之見狀亦盡力進諫阻皇帝,惟前廢帝對此亦漸見不悅。沈慶之亦有所察覺,於是都不接引賓客;蔡興宗一次來見就勸其藉自己威望起兵,眾人必定歸附,慶之自己亦得免禍,但慶之不敢作,只寄望天意,表示即使果真大禍臨頭也以盡忠之名迎難[3]。十月,寧朔將軍何邁因妻子新蔡公主劉英媚被前廢帝召了入宮,化為謝貴嬪,並將一宮女屍首送去託稱公主已死一事起兵,卻於十一月為前廢帝所殺。前廢帝殺何邁時料定沈慶之又會來說不合聽的話,於是下令關閉清谿諸橋不讓慶之進見。慶之果然想來進諫,見狀只好離去。接着前廢帝就派了慶之侄子沈攸之送毒藥過去賜死慶之,慶之不肯飲,一直恨慶之當日貶抑他的攸之遂以被將慶之悶死,時年八十歲。
前廢帝在慶之死後對之之賞賜甚厚,並諡其為「忠武公」,但還未下葬前廢帝就被殺,湘東王劉彧即位,追賜侍中、司空,並諡其為襄公。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