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斯廷隕石坑(Hansteen)是月球正面位於風暴洋南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十八世紀挪威天文學家暨地球物理學家克里斯托弗·漢斯廷(Christopher Hansteen,1784年-1873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該隕坑西側靠近希爾薩斯利隕石坑、東側毗鄰溫思羅普隕石坑和勒特羅納環形山、而比伊隕石坑和豐塔納隕石坑則分別位於它的東南和西南。漢斯廷隕石坑西側傍繞着漢斯廷月溪(Rima Hansteen),東南偏東矗立着漢斯廷山,它的西南偏南則分佈着纖細綿長的祖皮月溪[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11.53°S 52.06°W,直徑45公里[4],深度1.39公里[5]。
漢斯廷隕石坑外觀呈多邊形狀,幾乎未受到侵蝕。坑壁狹窄陡峭,邊沿輪廓清晰,北側坐落了一座小撞擊坑,沿西北內側顯示有數道階地狀結構。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070米[1],內部容積約1500公里3[1]。坑底表面較為崎嶇,分佈有一些與坑壁相平行的山脊、山丘和溝壑,坑底東北有一處被熔岩淹沒的低反照率平坦區。
漢斯廷隕石坑的西南側並行着一條被稱為着"漢斯廷月溪"的凹槽,全長約25公里;隕坑東南坐落了佔地30公里的三角狀漢斯廷山或"[漢斯廷阿爾法(α)",該山丘的地質齡較隕坑更年輕,曾被認為形成於被擠壓抬升的火山物質。
按慣例,最靠近漢斯廷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漢斯廷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A | 12.7° S | 52.2° W | 6 公里 |
B | 12.7° S | 52.4° W | 6 公里 |
E | 10.5° S | 50.5° W | 28 公里 |
K | 13.9° S | 53.2° W | 3 公里 |
L | 13.5° S | 52.9° W | 3 公里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