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龍(屬名:Yangchuanosaurus)又名揚川龍、揚州龍,是一屬中棘龍科的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至晚期(巴通階至牛津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分佈範圍相當於現代的中國,取自發現地重慶市永川區,化石發現於四川省的上沙溪廟組地層,是當時該地已知的最大型的掠食動物,外表與體型類似同時代北美洲近緣的異特龍。同地區共棲的恐龍還有蜥腳類的馬門溪龍與峨嵋龍,以及劍龍類的嘉陵龍、沱江龍、重慶龍。雖然屬下曾有許多物種被命名,但現在僅剩下兩個是有效種:上游永川龍(Y. shangyouensis)和自貢永川龍(Y. zigongensis )。
永川龍屬 | |
---|---|
自貢永川龍的骨架模型,位於德拉瓦自然史博物館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中棘龍科 Metriacanthosauridae |
屬: | †永川龍屬 Yangchuanosaurus 董枝明等人,1978 |
模式種 | |
†上游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董枝明等人,1978
| |
種 | |
| |
異名 | |
上游永川龍:
自貢永川龍:
|
發現及研究歷史
1977年,中國四川省永川縣(現重慶市永川區)進行上游水壩施工時,挖出一個幾乎完整的身體骨骼與頭骨(編號CV 00215),隨後又挖出更多的化石。這裏屬於沙溪廟組地層,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晚期牛津階,約1億6120萬到1億5730萬年前。隔年由董枝明、張奕宏、李宣民、周世武正式將這個標本描述、命名為模式種上游永川龍(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1]1983年,董等人將同一地點發現的另一具完整身體骨骼和頭骨(編號CV 00216)命名為第二個種巨型永川龍(Y. magnus)。[2]
董枝明最初命名這兩個種時,是根據體型大小而將牠們區分為不同種。上游種的眶前窩內只有一個孔,而巨型種的則還有一個額外的孔。在Carrano、Benson和Sampson(2012)的一份堅尾龍類系統發生學研究中,提出這兩個種其實都為同種,彼此間的差異可能來自於個體發生學上的變異。至於兩種頸椎上的形態差異,可能是來自於頸柱的不同位置。兩種的正模標本非常類似,在Carrano等人研究中的數據也標示為相同。[3]葛瑞格利·保羅(1988)曾提出永川龍與中棘龍是相同屬,但此理論並未被其他學者所支持。[4]
Carrano等人(2012)將第三個標本CV 00214(一個缺乏頭骨的部分顱後骨骼)編入上游永川龍,發現於自貢市附近的伍家壩,屬於上沙溪廟組下部層位。CV 00214最初在董等人(1978)的物種名單中,被建立為四川龍的新種:鹽都四川龍(Szechuanosaurus yandonensis),由於當時沒有進一步的描述或描繪,而成為無資格名稱。之後,董等人(1983)將其描述,並改編入四川龍的模式種:甘氏四川龍(S. campi),但這也是個依據4顆牙齒所建立的疑名。Daniel Chure(2001)重新檢視了CV 00214,表示應該建立為新物種,當時非正式命名為董氏四川龍("S. dongi"),而自貢四川龍(S. zigongensis)也應該編入其中。Carrano等人(2012)表示,CV 00214和自貢四川龍都無法被歸類為四川龍,因為甘氏四川龍的牙齒缺乏任何可鑑定特徵,且CV 00214也沒有牙齒保存下來。CV 00214和自貢四川龍彼此沒有共同的自衍徵,加上後者來自於不同年代的下沙溪廟組地層,因此兩者也不該是相同種。根據系統發育分析,CV 00214與上游永川龍關係最密切,足以將前者編入後者;此外他們還發現自貢四川龍與上游永川龍近緣,於是將該種改歸類成永川龍的第二個有效種自貢永川龍(Y. zigongensis)。[3]
自貢永川龍目前有四件標本:ZDM 9011(正模標本,一個部分顱後骨骼);ZDM 9012(一個左上頜骨);ZDM 9013(兩顆牙齒);ZDM 9014(一個右後肢)。最初由高(1993)所敘述,全都採集於四川自貢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屬於侏羅紀中期的下沙溪廟組。[5]
ZDM 0024標本於1985年發現於同一地層,是個身長8.84公尺、帶有頭骨的骨骼,由高(1992)命名為和平永川龍(Y. hepingensis),[6]但1994年菲力·柯里和趙喜進認為這可能是董氏中華盜龍的近親,而改名為和平中華盜龍(Sinraptor hepingensis)。[7]
敘述
永川龍是種大型、二足的肉食性恐龍,有着較短的手臂、粗壯的後腿、短而結實的頸部、大頭部、帶有強力的下頜、以及大顆呈鋸齒狀的牙齒。尾部長而巨大,約佔身體一半長度。鼻部有骨質瘤狀物,類似角鼻龍。其身體結構似乎比異特龍科還要原始,而較類似中華盜龍。
上游永川龍的正模標本(CV 00215)頭骨長82公分,身體全長估計約8公尺。[1]曾編為巨型永川龍的標本(CV 00216)體型較大,頭骨長達111公分,身長可能超過10.8公尺,體重約3.4噸。[2]保羅(1988)認為牠們是同一物種,給出了估計值身長11公尺及體重3噸。[4]
分類
Carrano等人(2012)的系統發生學分析發現永川龍是最基礎的中棘龍科恐龍,也是科內唯一不屬於中棘龍亞科的屬。[3]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 ||||||||||||||||||||||||||||||||||||||||||||||||||||||||||||||||||||||||||||||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