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942年七月—943年十月)或作長樂,[註 1]是南漢時廣東循州農民起事領袖張遇賢的年號,共計2年。[1][2][3] 快速預覽 永樂在南漢時期的位置。 ... 永樂 942年七月-943年十月 政權 中天八國 君主 張遇賢 歷時 2年 永樂在南漢時期的位置。 關閉 紀年對照表 更多資訊 永樂, 元年 ... 永樂 元年 二年 公元 942年 943年 干支 壬寅 癸卯 關閉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中國 天福(936年-944年):後晉—石敬瑭之年號 昇元(937年-943年):南唐—李昪之年號 保大(943年-957年):南唐—李璟之年號 永隆(939年-943年):閩—王延羲之年號 天德(943年-945年):殷—王延政之年號 光天(942年-943年):南漢—劉玢之年號 應乾(943年):南漢—劉晟之年號 廣政(938年-965年):後蜀—孟昶之年號 會同(938年-947年):契丹—耶律德光之年號 同慶(912年-966年):于闐—尉遲烏僧波之年號 文德(938年-944年):大理—段思平之年號 日本 天慶(938年-947年):朱雀天皇、村上天皇之年號 註釋 [註 1]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按語謂《十國春秋·南漢殤帝紀》作改元長樂,但《十國春秋》原文正作「永樂」。 參考文獻 [1]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53-154頁。 [2]司馬光. 資治通鑑後晉紀四. 維基文庫.「〔天福七年七月〕時循州盜賊群起,莫相統一,賊帥共禱於神,神大言曰:『張遇賢當為汝主。』於是群帥共奉遇賢,稱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天福八年十月〕唐主遣洪州營屯都虞侯嚴恩將兵討張遇賢,以通事舍人金陵邊鎬為監軍。鎬用虔州人白昌裕為謀主,擊張遇賢,屢破之。遇賢禱於神,神不復言,其徒大懼。昌裕勸鎬伐木開道,出其營後襲之,遇賢棄眾奔。別將李台台知神無驗,執遇賢以降,斬於金陵市。」 [3]吳任臣. 十國春秋南漢二殤帝本紀. 維基文庫.「〔光天元年〕秋七月,循州人張遇賢反,自稱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 深入閱讀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參看 中國年號索引 其他政權使用的永樂年號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