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梵語:महावैरोचनतन्त्र,Mahāvairocana Tantra;Mahāvairocana Abhisaṃbodhi Vikurvita Adhiṣṭhāna Tantra)共七卷,全名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稱《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那經》。唐代善無畏三藏、一行禪師等譯。為中國漢傳密宗所依密教經典之一。為密宗胎藏界之經典。其註釋書《大日經疏》在漢傳密宗中也十分著名。
內容
不空三藏《都部陀羅尼目》:
“ | 依《毘盧遮那成道經》,大本十萬偈,可有三百卷經,唐國所譯,略本七卷。此經中,說一百六十心,十緣生句,及五輪: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也。此經中,二種修行,菩提心以為因,大悲以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依勝義、世俗二諦。 若依勝義修行,建立法身曼茶羅,是故此經中說:先稱虛空中曼茶羅,是故觀本尊法身,遠離形色,猶如虛空,住如是三摩地。 若依世俗諦修行,依四輪,以為曼茶羅:本尊聖者,若黃色,住地輪曼茶羅(其形方名金輪)。聖者,若白色,住水輪曼茶羅(其形圓名水輪)。聖者,若赤色,住火輪曼茶羅(其形三角)。聖者,若青、若黑,住風輪曼茶羅(其形如半月)。 大曼茶羅,安於八葉蓮花臺,五佛、四菩薩,安於臺葉中。曼荼羅外,又有三種曼茶羅:一者、一切如來曼茶羅,二者、釋迦牟尼曼茶羅,三者、文殊師利曼茶羅。此曼茶羅,名為大悲胎藏曼茶羅。 若弟子受灌頂法,小曼茶羅,極微妙委曲,餘部所不代。 此中修行供養,兼存二種法,謂:事與理,為二也。此經中,護摩火天,有四十種,就中一十二種火,為最勝。爐形及木,有乳果類苦練,所用各不同,東西南北,祈願各殊。內外護摩,亦依五輪,求四種事,速疾成就,息災、增益、降伏、敬愛,所請火天,各各不同,寂靜、熙怡、忿怒、喜怒,次第應知。 |
” |
主旨
《大日經》為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在薄伽梵如來加持金剛法界宮所說。毗盧遮那佛為金剛手秘密主等說法 ,旨在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所具之無盡莊嚴藏,論述一切眾生本有如實自知的清淨菩提心,修證悟入的"三密"法門。示以本有本覺曼陀羅為主旨。
根據《梵網經》的記載,毗盧遮那佛於百阿僧袛劫修行心地法門,成等正覺,住蓮華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毗盧遮那佛化千身釋迦佛住千世界。於每一葉世界復有百億之須彌,百億之日月,百億之四天下,乃百億之菩薩釋迦坐百億之菩提樹下,宣說菩薩之心地法門。從而,以密法救渡一切眾生,妙演陀羅尼身、口、意三業轉三密,毗盧遮那佛於《大日經》中宣說救渡眾生的種種方便。
《大日經》共計三十六品,頓漸兼勝,理事並融。《大日經》全經以阿字本不生之心地為宗,以如實自如,悟無生智,獲無相悉地為根本旨趣。前六卷三十一品為《大日經》之主體,第七卷五品屬供養法。
入真言門住心品為《大日經》之序品,闡述密教基本教相。
其中「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統釋《大日經》全經之根本宗旨,三句集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救渡外道的思想理念。把救渡無量眾生,特別是救渡外道,救渡外道中的上根眾生,作為密教行者的歷史使命。發三乘之所未發(三乘是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大乘顯教)。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貫穿了《大日經》的全經。毗盧遮那大日的光輝,照亮了密教行者救渡無量眾生的神聖之路。
引用資源
-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 示七支念誦隨行法》一卷、唐不空譯
- 《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又稱《五支略念誦要行法》) 一卷、唐不空譯
-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 《梵網經》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