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麟(1968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系。在賈克·洪席耶指導下以《德勒茲哲學的虛擬問題性》取得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化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曾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現任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從事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理論研究。

2012年發起當代華語書寫實驗「字母會」,駱以軍、陳雪、童偉格、顏忠賢、胡淑雯與黃崇凱等小說家共同參與,歷時五年,是哲學、小說、評論與出版的跨領域基進實踐。楊凱麟由字母A到Z依序選出26個代表當代哲學思潮的關鍵詞並撰寫短文,小說家則據此以自己擅長的書寫形式從事創作,最終完成並出版的短篇小說、評論與訪談超過200篇。「字母會」是一個「完全作品」的文學基進實驗,從概念、創作、出版、評論到書籍設計,甚至到專屬評論雜誌、各地書店的講座、讀書會、朗讀會與有聲書。由台灣一線的青壯小說家、評論者、出版者與封面設計者攜手創造的跨領域當代文學實驗。


[1][2][3]

著作

哲學

  • 《分裂分析福柯:越界、褶曲與佈置》(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 《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聯經出版公司,2015)
  • 《分裂分析德勒茲:先驗經驗論與建構主義》(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
  • 《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時報出版公司,2021)

散文與小說

  •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麥田出版公司,2011)
  • 《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聯經出版公司,2017)
  • 《發光的房間》(麥田出版公司,2018)

翻譯

  • 《德勒茲論傅柯》(麥田出版公司Gilles Deleuze著,2000)
  • 《消失的美學》(揚智出版公司,2001,Paul Virilio 著)
  • 《傅柯考》(麥田出版公司Fédéric Gros著,與何乏筆、龔卓軍合譯,2006)
  • 《德勒茲,存有的喧囂》(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Alain Badiou 著)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